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反应器内非均相加氢连续合成苄胺类物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6898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反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反应器内非均相加氢连续合成苄胺类物质的装置,其包括:入口微混合器(1),入口微混合器(2),微填充床反应器(3)和出口分相罐(4)。其利用了微反应器混合高效和优异的传质传热性能,强化了反应过程中的相间传质和移热能力,可以显著减小反应器体积,提高反应收率,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该方法可以解决加氢釜工艺中的生产效率低,产品纯度差以及装置危险性大等问题,可以实现过程的连续自动化操作,具有收率高和安全性好等优点。

Continuous synthesis of benzylamines by heterogeneous hydrogenation in a micro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反应器内非均相加氢连续合成苄胺类物质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反应
,尤其涉及一种微反应器内非均相加氢连续合成苄胺类物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苄胺类物质,比如一苄胺,二苄胺和对叔丁基苄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在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中。生产这类物质常用的方法为氯化苄法,苯甲腈加氢法和苯甲醛还原胺化法。氯化苄法工艺简单成熟,但是该工艺收率低,产品质量差,产生大量含盐废水,不符合清洁生产的需求,已逐渐被淘汰。苯甲腈法的产品质量高,工艺过程简单,但是原料成本高。因此,苯甲醛还原胺化法综合来看,是最有前景的合成工艺,具有成本低、过程清洁和产品质量高的优点。目前工业上进行苯甲醛还原胺化法通常采用高压加氢釜来完成反应,具有过程简单,操作灵活的优点。但是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需要频繁装卸催化剂;反应效率低,催化剂用量大且易损失;反应器体积大,安全性差;工艺条件的控制精度差,产物纯度低等问题。微反应器具有混合效率高,传质传热性能好和安全性好等优点,其用于有机合成过程,可以实现过程的连续化,减小反应器体积,提高反应的收率和安全性。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反应器内非均相加氢连续合成苄胺类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微混合器(1),入口微混合器(2),微填充床反应器(3)和出口分相罐(4),入口微混合器(1)用以将待加氢底物跟氨源混合,形成混合液;入口微混合器(2)用以将第一混合液与氢气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体;微填充床反应器(3)填充有固体催化剂,用以进行非均相加氢还原反应;出口分相罐(4)用以将反应后的液体气液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反应器内非均相加氢连续合成苄胺类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微混合器(1),入口微混合器(2),微填充床反应器(3)和出口分相罐(4),入口微混合器(1)用以将待加氢底物跟氨源混合,形成混合液;入口微混合器(2)用以将第一混合液与氢气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体;微填充床反应器(3)填充有固体催化剂,用以进行非均相加氢还原反应;出口分相罐(4)用以将反应后的液体气液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微混合器包括膜分散反应器、微筛孔反应器和T型反应器或其他能实现该体系混合的微反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固体颗粒催化剂为钯炭催化剂、钯/氧化铝、铂碳、钌炭催化剂、钌/氧化铝、镍/氧化铝或者雷尼镍催化剂。


4.一种微反应器内非均相加氢连续合成苄胺类物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置待加氢底物溶液,在入口微混合器(1)中将待加氢底物跟氨源混合,形成的混合液在入口微混合器(2)中与氢气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体;
(2)将步骤(1)所得的气液混合流体流过装填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微填充床反应器(3),进行非均相加氢还原反应;
(3)在出口分相罐(4)中,将步骤(2)得到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松屠佳成桑乐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