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6870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步骤如下:取锂盐溶液和有机钛盐溶液,将二者溶质按物质的量比,锂盐:有机钛盐=(1‑1.5):1混合均匀,获得A溶液;按溶质物质的量比,草酸:(锂盐+有机钛盐)=(1‑1.5):1,将草酸溶液加入A溶液中,混合均匀形成钛酸锂溶胶前驱体;取含有透明导电层的衬底,将钛酸锂溶胶前驱体涂膜于衬底的透明导电层表面,干燥,制得钛酸锂溶胶前驱体薄膜;将钛酸锂溶胶前驱体薄膜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350‑700□,保温时间为1h‑6h,降温制得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该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电致变色薄膜与传统变色层材料相比,应用钛酸锂材料使得变色层材料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性能均得到大幅提高。

A method of preparing lithium titanate electrochromic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应用在高层建筑上不仅可大大减少供热或供冷电耗,还可解决现代城市不断加剧的光污染问题。除建筑外,电致变色技术还在智能电子与器件、汽车、低能耗显示、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钛酸锂(Li4Ti5O12)具有尖晶石结构,其晶体在嵌入或脱出锂离子时晶格常数和体积变化都很小,小于1%,是一种“零应变性”材料。理论上在外加电场循环循环作用下,“零应变性”特性能够避免由于锂离子的不断嵌入和脱出而导致结构的破坏,从而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现阶段关于钛酸锂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少数在电致变色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n步骤1,钛酸锂溶胶前驱体制备:/n(1)取锂盐溶液和有机钛盐溶液,将二者溶质按物质的量比,锂盐:有机钛盐=(1-1.5):1混合均匀,获得A溶液;/n(2)按溶质物质的量比,草酸:(锂盐+有机钛盐)=(1-1.5):1,将草酸溶液加入A溶液中,混合均匀形成钛酸锂溶胶前驱体;/n步骤2,钛酸锂溶胶前驱体薄膜制备:/n取含有透明导电层的衬底,将钛酸锂溶胶前驱体涂膜于衬底的透明导电层表面,干燥,制得钛酸锂溶胶前驱体薄膜;/n步骤3,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制备:/n将钛酸锂溶胶前驱体薄膜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350-700℃,保温时间为1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钛酸锂溶胶前驱体制备:
(1)取锂盐溶液和有机钛盐溶液,将二者溶质按物质的量比,锂盐:有机钛盐=(1-1.5):1混合均匀,获得A溶液;
(2)按溶质物质的量比,草酸:(锂盐+有机钛盐)=(1-1.5):1,将草酸溶液加入A溶液中,混合均匀形成钛酸锂溶胶前驱体;
步骤2,钛酸锂溶胶前驱体薄膜制备:
取含有透明导电层的衬底,将钛酸锂溶胶前驱体涂膜于衬底的透明导电层表面,干燥,制得钛酸锂溶胶前驱体薄膜;
步骤3,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制备:
将钛酸锂溶胶前驱体薄膜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350-700℃,保温时间为1h-6h,降温后,制得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锂盐溶液制备过程为:将锂盐溶于溶剂中,磁力搅拌后得到澄清溶液,所述锂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1.5mol/L;有机钛盐溶液制备过程为:将有机钛盐溶于溶剂中,磁力搅拌后得到澄清溶液,所述的有机钛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2mol/L;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后充分磁力搅拌形成澄清的混合溶液;其中,锂盐溶液与有机钛盐溶液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溶剂为无水乙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锂盐为乙酸锂,有机钛盐为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钛酸异丙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钛酸锂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草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凡宋云龙李明亚王晓强房林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