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储能器的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83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业车辆(1),包括由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3、4)承载的车辆框架(2)、驾驶室(5)、提升臂(6)以及至少一个电储能器单元(7),其中,提升臂(6)沿着作业车辆(1)的纵向方向(8)平行于车辆框架(2)的纵向轴线(9)布置,并且驾驶室(5)布置在两个车轴(3、4)之间纵向轴线(9)的第一侧(10)处。在此,至少一个储能器单元(7)布置在两个车轴(3、4)之间纵向轴线(9)的与第一侧(10)相对的第二侧(11)处。

Working vehicles with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电储能器的作业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车辆框架、驾驶室和提升臂的作业车辆,该车辆框架由两根车轴承载。提升臂布置为沿着作业车辆的纵向方向基本上平行于车辆框架的纵向轴线。驾驶室布置在各轴之间纵向轴线的第一侧。
技术介绍
这样的作业车辆是已知的并且通常也被称为“可伸缩装料机”。其常常在农业或建筑行业中使用以便运输材料。由此,这样的作业车辆借助其可伸缩臂不仅能将材料在地面上移位,而且也能将材料在高度上降下,例如从而对运输车辆装车。此外,也已知这样的变型,其不具有任何可伸缩臂,但是由于它的其余相一致的构造方式而落入建筑机械的同一类别。在这样的作业车辆中,车辆的稳定性是很重要的。由于可摆动并且具体是可伸缩、即可伸出(驶出)的臂,在臂举起时,重心会转移,从而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特别也是由于这些机械常常在未固定并且不平的地基上使用。即使在没有可伸缩的提升臂、即具有固定长度的作业车辆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具有已加载的载荷的臂举起而发生翻倒的危险。此外,相反地存在这样的趋势,即,作业机械配备有环境友好的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使作业车辆具有改进的稳定性并且配备有先进的传动系。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作业车辆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有利的改进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包括由两根车轴承载的车辆框架、驾驶室、提升臂、以及至少一个电储能器单元,其中,提升臂是沿着作业车辆的纵向方向的,并且驾驶室布置在各车轴之间纵向轴线的第一侧处,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储能器单元布置在车轴之间、纵向轴线的与第一侧相对第二侧处。提升臂是指在其端部处布置有工具接纳部的臂,用于交替地安装作业工具、例如是托盘叉或铲子。提升臂可设计构造为具有固定长度或也可设计构造为伸缩臂。伸缩臂由至少一个中空的外部臂构成,至少另一个臂元件可插入外部臂的中空空间中并可从其中伸出。两个车轴彼此隔开地布置在车辆框架处,并且分别分配给车辆前部和车辆尾部。在车轴之间形成由一个空间,其中可布置有作业车辆的其它元件。车轴由此沿着作业车辆纵向轴线隔开布置,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间隔。车轴不应仅理解为是在部件的意义上、在车辆的宽度上延伸的承载车轴。车轴也可理解为车轮的旋转轴。在三轮作业车辆的情况下,例如,两个车轮可以布置在一根共同的旋转轴上,其中,第三个车轮围绕自己的旋转轴旋转,并且这样同样满足所有前述的两根车轴的特征。同样地,在具有四个独立悬挂车轮的作业车辆的情况下,构成应视作车轴的两个旋转轴。在一变型中,提升臂能以第一端部延伸超出车辆框架,并且在第二段端部处以紧固区域与车辆框架可摆动地连接。有利的是,紧固区域沿主要行驶方向布置为距车辆尾部比距车轮前部更近。车辆尾部和车轮前部通过主要行驶方向来定义。主要行驶方向是这样的方向,即,驾驶室中的驾驶员坐着沿该方向观察,即,驾驶室沿该方向定向。也可规定,用于作业车辆的作业功能的电驱动液压泵关于车辆框架的纵向轴线布置在与至少一个储能器单元不同的另一侧上。在此,作业功能是臂的提升和下降以及其缩回运动和伸出运动。此外,可根据作业车辆的设备还设有其它功能,例如是在臂处的液压悬挂式农具。在一个实施形式中,用于作业功能的液压泵可借助电动马达驱动,其中,电动马达的马达轴横向于车辆框架的纵向轴线布置。电动马达横向于纵向轴线的定位提供了对于有限的结构空间良好的利用。已证明特别有利的是,电动马达同样布置在两个车轴之间。可以规定,储能器单元由盖板遮盖,并且由该盖板遮盖的还有至少一个电气或电子部件,例如电子控制件、接触器、充电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变频器或变压器。遮盖特别是指,相应的元件相对于落下的对象并且优选是相对于外部影响、例如是天气受到保护。电气或电子部件是指这样的零件,其接通和/或改变电流或处理、产生和/或传递用于作业车辆的功能的信号。此外,车辆框架可具有用于至少一个储能器单元的接纳空间,其中,接纳空间具有后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底面,后壁基本上平行于车辆框架的纵向轴线延伸,其中,这两个侧壁基本上横向于车辆框架的纵向轴线延伸,其中,上侧和/或前侧至少部分地借助可动的盖板形成。后壁也可以是框架的侧壁或元件。具体的,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工作液压系统和至少一个车轴仅借助至少一个电动马达驱动。工作液压系统和这一个车轴可在此情况下借助唯一的电动马达驱动、例如借助被驱动的液压泵,该液压泵不仅提供流体静力学的驱动装置而且提供工作液压系统。此外也可规定,设有超过仅一个电动马达。车轴不仅可直接借助电动马达驱动、例如借助万向轴驱动或者也可直接驱动,其中,电动马达例如布置在差速器处或在布置在轮毂中。此外公开了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储能器单元沿着车辆框架的纵向轴线的一个位置选择为使得储能器单元的重力超过50%作用到第二车轴上。优选地,储能器单元的重力的至少60%、特别优选地至少70%作用到第二车轴上。取决于结构形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在其使用时,当臂受加载并且如有可能伸出时,会遭受向前翻倒的危险。因此有利的是,将储能器单元的重力用作配重。这可以由此实现,即,其位置选择为离车辆尾部处比离车辆前部处更近。已经证明有利的是,用于作业车辆的传动装置(行驶驱动装置)的电动马达的马达轴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车辆框架的纵向轴线。借助这一布置,驱动力能特别高效地传递到车轴上。视作基本上平行的马达轴定向具有到纵向轴线为5度的最大偏离。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及特征在下文中借助附图、根据示例更详细地阐释。附图示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作业车辆的示意立体剖视图;图3是储能器单元的接纳区域的示意侧视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作业车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可见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1包括车辆框架2,在车辆框架2处布置有在前的第一车轴3和在后的第二车轴4。在前和在后的概念针对的是作业车辆的主要行驶方向15。在车辆框架处布置有提升臂6,该提升臂能围绕轴(线)液压地摆动,从而能在直立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无级地调整。该轴由螺栓形成,提升臂借助该螺栓在其紧固区域14处紧固于车辆框架处。提升臂6基本上平行于作业车辆1的纵向轴线9延伸。具体地,提升臂基本上平行于一垂直平面延伸,纵向轴线9延伸穿过该垂直平面。基于主要行驶方向,车辆尾部16是位于作业车辆1的后部区域或向后的区域中的这种区域。车辆前部1是指作业车辆的沿行驶方向位于前部的这种区域。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车轴借助中心传动机构经由万向轴驱动。然而替代地,也可仅驱动一个车轴。替代地,也可在每个车轴处或每个轮毂处布置有驱动马达。第一车轴3布置在车辆前部17附近,而第二车轴4布置在车辆尾部附近。由此在两个车轴3、4之间产生间距。作业车辆1还包括驾驶室5,该驾驶室包括驾驶员工作位置,使得作业车辆的操作者能坐着操作。驾驶室沿纵向方8观察布置在第一车轴3与第二车轴4之间。驾驶室不必必然地是封闭的,而是也可以设计构造为敞开的驾驶员工作位置,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车辆(1),包括由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3、4)承载的车辆框架(2)、驾驶室(5)、提升臂(6)以及至少一个电储能器单元(7),其中,所述提升臂(6)沿着所述作业车辆(1)的纵向方向(8)布置,并且所述驾驶室(5)布置在两个车轴(3、4)之间纵向轴线(9)的第一侧(10)处,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储能器单元(7)布置在所述两个车轴(3、4)之间所述纵向轴线(9)的与所述第一侧(10)相对的第二侧(11)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2 DE 102018115036.91.一种作业车辆(1),包括由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3、4)承载的车辆框架(2)、驾驶室(5)、提升臂(6)以及至少一个电储能器单元(7),其中,所述提升臂(6)沿着所述作业车辆(1)的纵向方向(8)布置,并且所述驾驶室(5)布置在两个车轴(3、4)之间纵向轴线(9)的第一侧(10)处,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储能器单元(7)布置在所述两个车轴(3、4)之间所述纵向轴线(9)的与所述第一侧(10)相对的第二侧(11)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臂(6)以第一端部(12)延伸超出所述车辆框架(2),并且在第二端部(13)处以紧固区域(14)与所述车辆框架(2)可摆动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区域(14)布置为沿主要行驶方向(15)离车辆尾部(16)比离车辆前部(17)更近。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1),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作业车辆(1)的作业功能的电驱动的液压泵(18)关于所述车辆框架(2)的所述纵向轴线(9)布置在与所述至少一个储能器单元(7)不同的另一侧(10、11)上。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1),其特征在于,用于作业功能的液压泵(18)能借助电动马达(19)驱动,其中,所述电动马达(19)的马达轴横向于所述车辆框架(2)的所述纵向轴线(9)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拉德克J·普雷切尔
申请(专利权)人:维德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