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永安专利>正文

安全燃气挥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43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安全燃气挥发器,由副油槽、主油槽组成,主油槽是供应副油槽油料,并由一马达连接进油管输送油料,而副油槽为二密封壳体容器,上方设有上、下注油孔、压力平衡孔、排渣口及液位控制感应器,而转化槽也是一密封壳体容器,在该容器侧面设有注油孔,压力平稀器、进气管、加热器、测温器等组成,该挥发器改变了以往由进气口进入的空气温度使之变为干燥热空气,便于燃油的挥发,另外改变了以往排气与进气管由于长与平行而带来了冷凝成油滴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有关于安全燃气挥发器,尤指一种可将适当油品置于转化槽容器内,经压缩通入由曝气导管导入含氧气体进入转化槽容器内,促使油品完全汽化挥发,产生高效燃烧的安全气体制造机。以往传统的天然气(或瓦斯)的使用,均需要有一高压储存设备(如瓦斯筒或天然气储存槽……等),一旦在天然气的输送管路有破裂时,即很容易发生危险,如瓦斯中毒、爆炸等事件,均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而后,已有技术中有很多对此进行改进的机械,其中,其构造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由L型进气管4、L型排气管5平行而且等长穿设在一密闭的容器6中,容器6内设有多层隔网7、浮球控制流量组件621等构件,而容器6外部连设有液面计量管61、液面检知器611、注油管62、压力表63、排渣口64等构造,在容器6上方分设进气管4及排气管5,当使用时,由控制器41、51控制导风器42、52致进排气平衡,且进气管4延伸至容器6底部使产生滚动气泡,配合容器6底部加热槽8及加热器9的热温效应,加速油品的挥发,使由多层滤网7过滤未挥发的油气后,由排气口5排出供热燃使用,但,这一构造于使用时,尚有如下几点缺点亟待改进(一)其由进气口进入的空气须为干燥热空气,需利用加热槽作间接加热油品方能使其挥发,而其容器内部压力需由进、排气管的控制器及导风器加以强制控制,这一结构极易因强制通气而致抽出未完全挥发的油滴,非但耗损能源,而且仍有不易完全燃烧产生毒气的可能。(二)排气管需与进气管等长且平行,而排气管的长度愈长,则冷凝成油滴的机会愈大。鉴于常见燃气挥发器的应用尚有上述的缺点,于是专利技术人乃针对该缺点进行研究改进。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燃气挥发器的结构改进,其可以将低挥发性的适当油品,在略高于一大气压与常温状况下,即可在转化槽中快速的汽化转变成安全燃气,然后再经由转化槽中的排气管导入燃烧器中作燃烧,其不需任何均压控制,构造简单。另外,在排气的均压是由副油槽及转化槽间联通的压力平衡管做成,免除强制压力平衡装置,较不容易致使油汽未完全挥发前即被排出燃烧,可更有效节省能源。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请参照下列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图1是已有技术中燃气挥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构造图(一);图3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构造图(二);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1为已有技术燃气挥发器的图例,其缺点已如前述。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由图式中可以明显看出,本技术的安全燃气挥发器的结构,至少包括有副油槽1、转化槽2、主油槽3等部份;其中,主油槽3是供应副油槽1油料储存之用,由一马达31连接进油管32作输送油料用;而副油槽1是呈一密封的壳体容器,上方适当处设有上注油孔11、下注油孔121、压力平衡孔131、排渣口15及液位控制感应器15等部件组成;转化槽2是为一密封的壳体容器,在侧面适当处设有注油孔21、压力平衡孔22、进气管23、加热器24、测温器25、波形滤滴隔片26、排气管27、液位控制感应器28、及排渣口15等部份。当使用时,在副油槽1的一侧平面上方适当处设有上注油孔11以导接进油管32外接于主油槽3之上,以便补给油料进入上述副油槽1中,副油槽1的另一侧平面下方适当处设有下注油孔121,下注油孔121同侧的上方适当位置处设有压力平衡孔131,而且副油槽1顶部适当处装设有液位控制感应器14,以控制副油槽中油料液面的高、中、低的液面情况,当副油槽1中的油料到达高液面时,则满槽讯号由此感应器通知主油槽3的马达31停止继续补给油料,当液面降至中液面以下时,则启动开关补给油料从主油槽3输送油料至副油槽1中,若油料液面不上升,反而下降至低液面时,则感应器会通知主机箱关闭所有的启动装置,而转化槽2对应副油槽1的下注油孔121处,有一上注油管12一下注油孔21。而且注油管12中段适当处设具一电磁阀122连通主机箱,配合作供油、断油的动作,而在同一侧平面适当处与副油槽1的压力平衡孔131相对处,设有压力平衡孔22,该孔以一内置有止逆阀132的压力平衡管13连通至上述副油槽1的压力平衡孔13,这一连通的导管可以让副油槽1与转化槽2之间的内部压力自行互相平衡,又,转化槽2的下侧方适当处装设有进气管23,该进气管23由转化槽2向外延伸一段适当距离后形成一U型管231,在U型管231内适当位置处设有止逆阀232及防震油令2321,该U型管231的弯处最高点需高于转化槽2的容装液面,而U型管231另端延设有一油泵233及一空气滤清器234,以提供一经净化处理过滤空气中的杂质,而该油泵233是用来压缩一般的含氧空气使进入转化槽2中,此进气管23由转化槽2的壳体容器的外侧下方适当位置处,向容器内底部延伸适当长度后,在尾端套设一多层的网状曝气头235,使压缩进入进气管23的空气能产生均匀、细小的气泡,使转化槽2中的油品产生均匀的曝气作用。再有,在转化槽2内进气管23的曝气头235上方适当位置处设具一加热器24,加热器24旁另置一测温器25,将一外设的温控器29连接前述的加热器24及测温器25,当油品在产生曝气时,因会发生吸热作用,使油品温度适度下降,然而油品在作曝气时,必需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所以当温度太低时,测温器25及时传输讯号与加热器24进行加热,当温度上升至某一范围时,就要停止加热,故而可使测温器25自动控制前述加热器24作断、通作用,达到促使油品能完全挥发。而转化槽2内接近排气管27适当位置处装设有波形滤滴隔片26,其波形设计具有使油汽及油滴完全分离的作用,不至于油低附着于滤层上方而阻隔油汽通过,滤滴隔片26上方二侧各设有承接该些油滴的承滴勺261,使由滤滴隔片26二最外侧着附的油滴快速回流至下方再次挥发,并可使中间层的滤网也不受油滴阻通汽的作用,达到完全燃烧。再有,在转化槽2的上顶部适当处设有排气管27,用来收集由前述的滤滴片26通过的汽化油气,并由该排气管27导入燃烧器中以产生所需要的汽源,而转化槽2另侧适当位置处安装有一液位控制感应器28及一液面观测管281,可用来观测油料液面的高度,该一液位控制感应器28也可如前述副油槽1的感应器一样,控制油料在高、中、低液面时的状况,当转化槽2的油料到达高液面时则停止从副油槽1中补给油料,当油料液面降至中液面时则开始启动开关补给油料从副油槽1输送油料至转化槽2中,若油料液面不上升,反而继续下降至低液面时,则会关闭所有的启动装置。另,前述U型管231管中的止逆阀232及防震油令2321具有单向导整通气,及阻止断电时转化槽2内油品回流作用;而压力平衡管中的止逆阀132也具等压、阻隔油汽回流的相同功效,此二个结构的配合,可改变已有技术中易产生供气断续的缺点。综上所述,本技术安全燃气挥发器,确实具有安全性高及实用的效果,达到了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燃气挥发器,其主要由副油槽(1)、转化槽(2)、主油槽(3)等部份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油槽(3)通过一马达(31)连接进油管(32)输送油料,副油槽(1)呈二个密封的壳体容器,上方处设有上注油孔(11),下注油孔(121),在同侧上方设有压力平衡孔(131),在副油槽(1)顶部装有液位控制感应器(14),而转化槽(2)也是一个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燃气挥发器,其主要由副油槽(1)、转化槽(2)、主油槽(3)等部份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油槽(3)通过一马达(31)连接进油管(32)输送油料,副油槽(1)呈二个密封的壳体容器,上方处设有上注油孔(11),下注油孔(121),在同侧上方设有压力平衡孔(131),在副油槽(1)顶部装有液位控制感应器(14),而转化槽(2)也是一个密封壳体容器,对应副油槽(1)的下油孔(121)处设有上注油孔(12)和下注油孔(21),而在注油管(12)中部有一电磁阀(122)连接主机箱,在与副油槽(1)的压力平衡孔(131)相对应处设有压力平衡孔(22),该孔内置有止逆阀(132),在下方装有进气管(23),该进气管(23)由转化槽(2)向外延伸一段距离形成U型管(231)连接油泵(233)及一空气滤清器(234),在转化槽(2)内进气管(23)的曝气头(235)上方设有一加热器(24),旁侧置有测温器(25),而在接近排气管(27)的位置设有波形滤滴片(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尤永安张金盛张志铭涂森浩曹台武郑建南卢水泱陈可仁黄义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