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6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对接元件插接,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插槽及位于所述插槽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端子设于第一侧壁且具有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插槽,第二端子设于第二侧壁且具有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插槽,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具有第一最小间距,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上方且显露于插槽,第二限位件具有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二接触部的上方且显露于插槽,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二最小间距,且第二最小间距大于第一最小间距;对接元件具有插接部及延展部,且插接部厚度等于延展部的厚度,如此,防止对接元件产生过度位移,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传输性能及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对接的稳定性。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通过限位件用以限位对接元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纵长的一插槽,两排所述导电端子显露于所述插槽。当所述电连接器与一电子卡对接时,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插槽与所述导电端子相接触,从而实现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子卡之间的信号传输。但是,由于所述电子卡的厚度小于所述插槽的宽度,当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插槽时,会产生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所述电子卡倾斜的插入所述插槽时,由于所述电子卡的厚度小于所述插槽的宽度,所述电子卡与所述插槽之间具有间隙,会导致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插槽时产生过度倾斜,使得所述电子卡不能与所述导电端子良好的对接,从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子卡之间的信号的传输。第二种情况:当所述电子卡竖直插入所述插槽至最终位置时,由于所述电子卡的厚度小于所述插槽的宽度,因此,所述电子卡与所述绝缘本体的内壁面之间会具有间隙,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子卡受外力时,所述电子卡容易在所述插槽内左右晃动,使所述电子卡过度位移,导致所述电子卡不能与所述导电端子良好的对接,从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子卡之间的信号传输。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将所述对接元件限位于所述插槽内,从而使得所述对接元件与所述端子稳定接触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对接元件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及位于所述插槽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至少一第一端子及至少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且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二端子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具有一第一最小间距;至少一第一限位件及至少一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方且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上方且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最小间距,且所述第二最小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最小间距;所述对接元件,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延展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槽,且所述插接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等于所述延展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延展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一第一导引部及自所述第一导引部一侧延伸设有多个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抵持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引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一第二导引部及自所述第二导引部一侧延伸设有多个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导引部相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引部位于所述插槽的开口处且朝所述第一侧壁弯折,所述第二导引部位于所述插槽的开口处且朝所述第二侧壁弯折。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向下抵持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抵持部向下抵持所述第二台阶部。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下方,当所述对接元件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一端子槽对所述第一接触部提供让位,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二端子槽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下方,当所述对接元件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二端子槽对所述第二接触部提供让位。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且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一第二延伸部及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凸出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显露于所述插槽。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还设有一第一接地部及一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一接地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连接用以与一金属外壳相接触,所述第二接地部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连接用以与所述金属外壳相接触。进一步,所述插接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最小间距,且所述插接部相对两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导电片及至少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接触。进一步,所述延展部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上方,且所述延展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最小间距。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及多个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为错开设置,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及多个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为错开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计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所述第二最小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最小间距,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延展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且所述插接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等于所述延展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如此,当所述对接元件倾斜插入所述插槽时,由于所述延展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因此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可以对所述对接元件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对接元件过度倾斜,使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稳定的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元件稳定的对接。当所述对接元件竖直插入所述插槽至最终位置时,由于所述第二最小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最小间距,所述插接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等于所述延展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且所述延展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因此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元件受外力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可对所述延展部限位,防止所述对接元件产生过度位移,使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稳定的接触,从而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传输性能及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元件对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的立体组装剖视图;图3为图2中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对接时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限位件的立体图;图6为图1中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在A上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对接元件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及位于所述插槽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n至少一第一端子及至少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且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二端子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具有一第一最小间距;/n至少一第一限位件及至少一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方且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上方且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最小间距,且所述第二最小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最小间距;/n所述对接元件,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延展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槽,且所述插接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等于所述延展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延展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对接元件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及位于所述插槽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
至少一第一端子及至少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且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二端子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具有一第一最小间距;
至少一第一限位件及至少一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方且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上方且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最小间距,且所述第二最小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最小间距;
所述对接元件,具有一插接部及一延展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槽,且所述插接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等于所述延展部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厚度,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延展部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一第一导引部及自所述第一导引部一侧延伸设有多个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抵持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引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一第二导引部及自所述第二导引部一侧延伸设有多个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导引部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导引部位于所述插槽的开口处且朝所述第一侧壁弯折,所述第二导引部位于所述插槽的开口处且朝所述第二侧壁弯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向下抵持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抵持部向下抵持所述第二台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芳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