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63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自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至少排成一排,且所述信号端子分成间隔设置的两组,于横向方向上,两组所述信号端子反向排布以供对接连接器正反向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能够正反向插接对接连接器。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连接器通常仅支持对接连接器以特定的方向与其相插接,在使用时需要先找准插接方向或者多次插接尝试,无法实现快速插接,使用上较为不便。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反向插接对接连接器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自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至少排成一排,且所述信号端子分成间隔设置的两组,于横向方向上,两组所述信号端子反向排布以供对接连接器正反向插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中的任意一组信号端子可选择性地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的竖直中心面两侧的导电端子对称设置并反向排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组所述信号端子反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电源端子于高度方向或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正中央的第一电源端子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于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至少一对第二电源端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排成两排,每排导电端子包括一组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一组信号端子于横向方向上一侧的至少一对电源端子,位于不同排中的所述电源端子也反向排布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端子槽内具有靠近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设置的限位面,所述导电端子自后向前插入对应端子槽内并被所述限位面止挡限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自前向后盖设于所述对接部外侧的前盖,所述前盖收容于所述插接空间内且具有若干与所述端子槽一一对应设置的插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盖具有前壁及自所述前壁向后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对侧壁,且至少一个所述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对接部相扣合固定的扣合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套设于所述对接部外侧的密封件,于前后方向上,所述密封件夹置于所述前盖与所述绝缘本体内部的连接面之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一组信号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突设于其前侧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环绕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外侧并形成所述插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正向插接于对接连接器的一组插接端子、反向插接于对接连接器的另一组插接端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组信号端子仅位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竖直中心面或水平中心面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且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至少排成一排,且所述信号端子分成间隔设置的两组,于横向方向上,两组所述信号端子反向排布以供对接连接器正反向插接,如此以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正反向插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部分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将导电端子、线缆及后塞移除后的阶梯剖视图。图7是图1所示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对接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11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图1至图9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且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下文在介绍电连接器组合时,第一连接器100也可称之为电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0称之为对接连接器;当然,也可将第二连接器200称为电连接器、第二连接器100称为对接连接器。另外,在单独介绍电连接器100或对接连接器200时,均将电连接器100或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端视为前端,与对接端相对设置的另一端视为后端。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112、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空间113及若干第一端子槽114,所述第一端子槽114自所述对接部112的前端面1120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贯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相应第一端子槽114,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121及若干信号端子123,于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至少排成一排,且所述信号端子123分成间隔设置的两组,于横向方向上,两组所述信号端子123反向排布以供对接连接器200正反向插接。所述电连接器100中的任意一组信号端子123可选择性地与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具体地,当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二导电端子22呈满Pin状态(也即设置有两组信号端子223)时,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两组信号端子123均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应的导电端子22相对接;当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22呈缺Pin状态(也即仅设置有一组信号端子223)时,所述电连接器100仅有其中一组信号端子123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应的导电端子22相对接,此时,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电源端子121与一组信号端子123共同构成一组插接端子,与另一组信号端子123共同构成另一组插接端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竖直中心面两侧的导电端子12对称设置并反向排布,两组所述信号端子123反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电源端子121于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如此以便于正反向插接且既能传输电源信号又能传输数据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端子121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1正中央的第一电源端子1211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211于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至少一对第二电源端子1212。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具有固持部124、位于所述固持部124前侧的管状接触部125及位于所述固持部1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自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至少排成一排,且所述信号端子分成间隔设置的两组,于横向方向上,两组所述信号端子反向排布以供对接连接器正反向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自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至少排成一排,且所述信号端子分成间隔设置的两组,于横向方向上,两组所述信号端子反向排布以供对接连接器正反向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中的任意一组信号端子可选择性地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竖直中心面两侧的导电端子对称设置并反向排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信号端子反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电源端子于高度方向或横向方向上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正中央的第一电源端子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于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至少一对第二电源端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高度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排成两排,每排导电端子包括一组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一组信号端子于横向方向上一侧的至少一对电源端子,位于不同排中的所述电源端子也反向排布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峰李旦苟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