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秉键专利>正文

一种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1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带磁芯的初级绕组、中心柱及冷却装置;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中心柱包括相互绝缘的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内,所述左中心柱、左壳体、右壳体及右中心柱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中心柱为二级输出极;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内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和/或旁支管道。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所述冷却装置中通入循环冷却液,不断降低变压器内部及外部的温度,以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性能及减少功率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由于现有设备往往将外壳与内部结构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焊接处的电阻较大,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高温会降低变压器的工作性能;在超过变压器设定的保护温度时,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漆包线脱漆造成匝间短路,使功率管开关管短路发热并爆炸损坏。在专利号CN205104339U中,初级绕组设在壳体内并与壳体压紧,初级绕组的中心设置有两个中心柱,两个中心柱与外壳形成次级绕组。整套变压器不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不形成局部发热点,以降低变压器的温度。此外,上述专利中在外壳的侧壁还设有冷却装置。但上述冷却装置的降温效果一般,尤其对于变压器外部的高温区及壳体内部的降温效果较差。此外,冷却装置采用焊接工艺,既不环保又美观。而且本专利全部制造工艺为机加工工艺,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又安装方便和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可快速降低变压器内部及外部的温度,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性能,减少功率损耗,节能环保。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带磁芯的初级绕组、中心柱及冷却装置;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中心柱包括相互绝缘的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内,所述左中心柱、左壳体、右壳体及右中心柱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中心柱为二级输出极;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内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和/或旁支管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心管道与所述中心柱的轴线同心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旁支管道沿所述中心柱的外壁螺旋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旁支管道的截面为梯形、三角形或圆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塔、整流管冷却板、功率管冷却板及输出极散热块;所述整流管冷却板中的冷却液管道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构成第一冷却通路,所述功率管冷却板中的冷却管道及所述输出极散热块中的冷却管道连通构成第二冷却通路,所述第一冷却通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分别与所述冷却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均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为一级输出极,所述一级输出极连接所述输出极散热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出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功率管,所述功率管外部设有所述功率管冷却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中心柱与所述左壳体可拆卸固定,所述右中心柱与所述右壳体可拆卸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与所述左中心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右支撑架与所述右中心柱可拆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支撑架及所述右支撑架分别连接整流管,所述整流管外部设有所述整流管冷却板。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涉及的变压器,在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设有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及旁支管道。通过上述冷却液通道将变压器壳体内的高温随不断循环的冷却液带出,有效地降低变压器内部的温度,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变压器不使用焊接等工艺,变压器的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安装方便,外形美观。(二)所述旁支管道所述旁支管道沿所述中心管道的轴线螺旋设置,所述旁支管道设在所述中心管道的外部。向所述中心管道及旁支管道中通入不同的冷却液及设置不同的流速,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实现了经济节能的方式对变压器降温。(三)此外,将所述旁支管道沿所述中心柱的外壁螺旋设置,以增大壳体内的高温空气与旁支管道的接触面积,快速带走大部分热量,辅助降温。(四)在变压器的外部设有所述冷却塔、整流管冷却板、功率管冷却板及输出极散热块,通过对一级输出极、功率管及整流管降温,有利于降低温度,减少功能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变压器的附视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变压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变压器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冷却装置中流通的冷却液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本技术是基于在先申请的专利CN205104339U《一种新型变压器》的技术改进。通过增加冷却液通道有效降低变压器内部的温度,采用了互相独立的中心管道与旁支管道同时进行降温,可根据变压器的温度有效的调节通往中心管道与旁支管道的流量,在有效降温的同时节能环保。此外,还在变压器的外部设有多个冷却板,冷却板中通入循环冷却液,降低了接线处、整流处及功率管处的温度,以减少功率损耗。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左壳体1、右壳体2、带磁芯的初级绕组3、中心柱4及冷却装置5。所述左壳体1与所述右壳体2呈“碗状”结构且对称设置,所述左壳体1与所述右壳体2配合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3的内部设有环状磁芯,线圈缠绕所述磁芯以形成所述初级绕组3。所述初级绕组3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电源连接。所述中心柱4包括左中心柱41及右中心柱42。所述左中心柱41位于所述右中心柱42的下方,二者之间互相绝缘;所述左中心柱41及右中心柱42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3内;所述左中心柱41与所述左壳体1可拆卸固定,所述右中心柱42与所述右壳体2可拆卸固定。所述左中心柱41、左壳体1、右壳体2及右中心柱42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次级绕组连接负载。变压器的输出极包括一级输出极及二级输出极。所述左壳体1及所述右壳体2的“碗口”边缘处对称设置凸出部6,所述凸出部6为一平板。所述左壳体1与右壳体2配合连接时,两个所述凸出部6紧密接触形成一级输出极,所述一级输出极连接功率管7;所述左中心柱41与所述右中心柱42形成二级输出极,所述二级输出极连接整流管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变压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本技术采用以下方式降低变压器的温度。一是使所述初级绕组3与所述的腔体压紧,线圈产生的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输出,降低了变压器的温度。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壳体1及右壳体2的侧边设有风冷装置(附图中未显示),通过不断的吹风降低左壳体1及右壳体2的外部的温度。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变压器的内部及外部设有所述冷却装置5,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41及右中心柱42内的冷却液通道51,所述冷却液通道51包括中心管道511和/或旁支管道512。所述中心管道511与所述旁支管道512独立设置,通过不断地向所述冷却液通道51通入循环冷却液,可实现快速降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带磁芯的初级绕组、中心柱及冷却装置;/n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n所述中心柱包括相互绝缘的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内,所述左中心柱、左壳体、右壳体及右中心柱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中心柱为二级输出极;/n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内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和/或旁支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带磁芯的初级绕组、中心柱及冷却装置;
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所述中心柱包括相互绝缘的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内,所述左中心柱、左壳体、右壳体及右中心柱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中心柱为二级输出极;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内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和/或旁支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道与所述中心柱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秉键陈晓琼
申请(专利权)人:黎秉键陈晓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