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立军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5946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包括气化炉、助燃室、蒸汽锅炉、鼓风机、助燃风机和供暖装置,助燃室与气化炉的内燃烧室连通,鼓风机和助燃风机分别用于向气化炉的内燃烧室内和助燃室内鼓入有氧气体,助燃室的烟气排放口与蒸汽锅炉相连,蒸汽锅炉的蒸汽出口与供暖装置的蒸汽入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生物质燃烧后所产生的具有热量的烟气导入到蒸汽锅炉内制备蒸汽,然后将该蒸汽导入到供暖装置中实现供暖,使得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运用;生物质先在气化炉内燃烧,然后由助燃室助燃,使得可燃气体充分燃烧、有害物质直接分解,降低了所产生的烟气的危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清洁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他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极为丰富农林生产中所产生的物质种类多,产量巨大,较常见的有:植物秸秆、玉米芯、稻壳、锯末等,利用生物质燃料供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国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6亿吨,大约3亿吨可作为燃料使用,折合约1.5亿吨标准煤,林木枝丫和林业废弃物年可获得量约9亿吨,大约3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折合约2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8亿吨标准煤,而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直接被焚烧,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包括气化炉、助燃室、蒸汽锅炉、鼓风机、助燃风机和供暖装置,助燃室与气化炉的内燃烧室连通,鼓风机和助燃风机分别用于向气化炉的内燃烧室内和助燃室内鼓入有氧气体,助燃室的烟气排放口与蒸汽锅炉相连,蒸汽锅炉的蒸汽出口与供暖装置的蒸汽入口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生物质燃烧后所产生的具有热量的烟气导入到蒸汽锅炉内制备蒸汽,然后将该蒸汽导入到供暖装置中实现供暖,使得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运用;生物质先在气化炉内燃烧,然后由助燃室助燃,使得可燃气体充分燃烧、有害物质直接分解,降低了所产生的烟气的危害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包括引风机,引风机的进风口与蒸汽锅炉的烟气排放口相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对烟气的流向进行引导以及提升烟气的流动性。进一步,还包括尾气净化器,引风机的出气口与尾气净化器的烟气入口相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对烟气进行净化,使之达标后排入大气中,避免污染大气。进一步,尾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和进气管,壳体内部盛装有洗涤液,进气管的一端与引风机的出气口相连,进气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壳体内洗涤液的液面线以下,壳体上在液面线以上设有出气口。进一步,尾气净化器还包括喷淋组件,喷淋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且喷淋组件位于壳体内洗涤液的液面线以上。进一步,壳体内在洗涤液的液面线以上与其上的出气口之间设有迷宫式气流通道,喷淋组件位于迷宫式气流通道的上方。采用上述进三步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的对烟气进行净化,而且净化效率高。进一步,供暖装置包括板式换热机组和供暖组件,蒸汽锅炉的蒸汽出口与板式换热机组的进气口相连通,供暖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机组的出液口和进液口相连通。进一步,供暖组件为供暖盘管和/或暖气片。进一步,供暖装置还包括循环泵,循环泵设置在供暖组件与板式换热机组的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采用上述进三步的有益效果是:能满足多种形式的供暖需求。进一步,还包括上料斗和原料输送机,上料斗架设在原料输送机上,且上料斗的排料口位于原料输送机的入料端的上方,原料输送机的出料端延伸至气化炉的进料口处。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自动上料,降低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生物质能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气化炉,2、助燃室,3、蒸汽锅炉,4、鼓风机,5、助燃风机,6、供暖装置,610、板式换热机组,620、供暖盘管,630、暖气片,640、循环泵,7、引风机,8、尾气净化器,9、上料斗,10、原料输送机,11、烟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包括气化炉1、助燃室2、蒸汽锅炉3、鼓风机4、助燃风机5和供暖装置6,助燃室2与气化炉1的内燃烧室连通,鼓风机4设置在气化炉1内燃烧室后部防爆管弯头上,鼓风机4用于向气化炉1的内燃烧室内鼓入有氧气体,有氧气体可以为空气;助燃室2的前端与气化炉1的内部燃烧室出口连接,连接口处两侧设置有两个观火口,助燃室2的后端两侧各设置有四个补充空气进口,补充空气进口有管道与助燃风机5连接,助燃室5的上部设置有两个金属防爆口,助燃风机5用于向助燃室2内鼓入有氧气体,有氧气体可以为空气;助燃室2的烟气排放口与蒸汽锅炉3相连,蒸汽锅炉3的蒸汽出口与供暖装置6的蒸汽入口相连通。蒸汽锅炉3内部烟道砌筑走向为折线迷宫式,蒸汽锅炉3前段设置有燃烧室与助燃室2连接,蒸汽锅炉3两侧砖墙上设置有三排不锈钢进气管,便于燃气进行充分燃烧,蒸汽锅炉3两侧底部有暗装清灰口,便于检修时清理内部集尘,蒸汽锅炉3顶部及两侧设置有四个金属防爆口。气化炉1包括炉体及支撑炉体的支架,炉体顶部设有进料口,炉体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为原料段、燃烧段和冷却段,燃烧段内设有多个气化反应室,气化反应室与内腔相互连通,燃烧段内设有一段内部燃烧室,内部燃烧室与每个气化反应室连通并连接位于炉体侧壁与助燃室2连接,冷却段内设有冷却装置,炉体的底部设有贮碳仓,贮碳仓的底部设有排料阀。生物质原料中的有机物质全部被挥发出来形成高温固定炭,体积缩小至二分之一,产生的高温可燃气体进入气化反应室在横向运动中与高温固定炭发生还原反应,增加了可燃气体浓度,燃烧值得到提高,固定炭向下运动进入冷却段,热量被装置吸收,燃气由内部燃烧室到出口,进入助燃室2,燃气燃烧后进入蒸汽锅炉3进行供热,经过氧化的原料进入贮碳仓后从排料阀出炉,炭化料后的原料用于生产活性炭等。生物质能供热系统还包括引风机7,引风机7的进风口与蒸汽锅炉3的烟气排放口相连通。生物质能供热系统还包括尾气净化器8,引风机7的出气口与尾气净化器8的烟气入口相连通。尾气净化器8包括壳体和进气管,壳体内部盛装有洗涤液,进气管的一端与引风机7的出气口相连,进气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壳体内洗涤液的液面线以下,壳体上在液面线以上设有出气口,另外,尾气净化器8还包括喷淋组件,喷淋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且喷淋组件位于壳体内洗涤液的液面线以上,壳体内在洗涤液的液面线以上与其上的出气口之间设有迷宫式气流通道,喷淋组件位于迷宫式气流通道的上方,由引风机7排出的烟气先进入到进气管内,然后由进气管进入到洗涤液内,烟气经洗涤液洗涤后流向迷宫式气流通道,最后从迷宫式气流通道流出后流向壳体上的出气口,喷淋组件则始终向迷宫式气流通道喷洒洗涤液,洗涤液可以是自来水,采用所述尾气净化器8能够更好的去除烟气中剩余的焦油、有机醛、酚和细颗粒物,使可燃性气体达到杂质粒度≤20mg/m3,杂质含量≤10mg/m3,主要生产指标达到了本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炉(1)、助燃室(2)、蒸汽锅炉(3)、鼓风机(4)、助燃风机(5)和供暖装置(6),所述助燃室(2)与所述气化炉(1)的内燃烧室连通,所述鼓风机(4)和所述助燃风机(5)分别用于向所述气化炉(1)的内燃烧室内和所述助燃室(2)内鼓入有氧气体,所述助燃室(2)的烟气排放口与所述蒸汽锅炉(3)相连,所述蒸汽锅炉(3)的蒸汽出口与所述供暖装置(6)的蒸汽入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炉(1)、助燃室(2)、蒸汽锅炉(3)、鼓风机(4)、助燃风机(5)和供暖装置(6),所述助燃室(2)与所述气化炉(1)的内燃烧室连通,所述鼓风机(4)和所述助燃风机(5)分别用于向所述气化炉(1)的内燃烧室内和所述助燃室(2)内鼓入有氧气体,所述助燃室(2)的烟气排放口与所述蒸汽锅炉(3)相连,所述蒸汽锅炉(3)的蒸汽出口与所述供暖装置(6)的蒸汽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机(7),所述引风机(7)的进风口与所述蒸汽锅炉(3)的烟气排放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气净化器(8),所述引风机(7)的出气口与所述尾气净化器(8)的烟气入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净化器(8)包括壳体和进气管,所述壳体内部盛装有洗涤液,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引风机(7)的出气口相连,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内洗涤液的液面线以下,所述壳体上在液面线以上设有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净化器(8)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喷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