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922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涉及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包括主管路和旁支管路,主管路包括沿其流体流动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连续设置且连通的平流入口段、射流段和平流出口段,平流入口段上连通设有旁路导出管口,射流段上连通设有旁路吸入管口,射流段用于增大流体流速及压力,并在旁路吸入管口处形成负压,旁支管路连通设置在旁路导出管口和旁路吸入管口之间,旁支管路上连通设有使用点出水口,使用点出水口处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量的阀门。优点: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旁路管路死腔现象,使得旁路管路内部流体吸力大,流量大,流速快,彻底做到管路无死腔,并且主管路和旁路温度变化一致。

A negative pressure self-priming fluid dead cavity destru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路流体
,特别涉及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各行业使用的水净化处理系统或其他流体管路系统中都存在大量的不可避免的主管路以外的旁路死腔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甚至有人在流体主管路上加装控制阀门或变细管路来加大管路两端的阻力形成压力差,通过压力降把流体压入分支管路在回到主管路从而实现流体旁路流体流动的方法,以上方式具有以下缺陷:存在旁路死腔或旁路内流体流速变慢;管路流量小以及主管路流体阻力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包括主管路和旁支管路,上述主管路包括沿其流体流动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连续设置且连通的平流入口段、射流段和平流出口段,上述平流入口段上连通设有旁路导出管口,上述射流段上连通设有旁路吸入管口,上述射流段用于增大流体流速及压力,并在上述旁路吸入管口处形成负压,上述旁支管路连通设置在上述旁路导出管口和旁路吸入管口之间,上述旁支管路上连通设有使用点出水口,上述使用点出水口处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量的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旁路管路死腔现象,使得旁路管路内部流体吸力大,流量大,流速快,彻底做到管路无死腔,并且主管路和旁路温度变化一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上述旁支管路包括U形的管段和两根支管路,两根上述支管路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管段的两个管口连接并连通,两根上述支管路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旁路导出管口和旁路吸入管口连接并连通,上述管段上连通设有上述使用点出水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旁支管路设计合理,利于使用,促进死腔现象的良好改善。进一步,上述支管路均为两端设有内螺纹接头的金属软管,上述旁路导出管口、旁路吸入管口和上述管段的两个管口外分别设有外螺纹,上述旁路导出管口、旁路吸入管口和上述管段的两个管口分别与对应的上述支管路的内螺纹接头螺纹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支管路与接口的快速拆装组合。进一步,上述主管路的两端管口处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其他管路的法兰结构或螺纹接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主管路与其他管路的快接及快拆。进一步,上述射流段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连续设置且连通的缩口段、负压段和扩口段,上述缩口段为圆台状,其径向截面面积由前向后逐渐减小,上述负压段为圆管段,其直径大于上述缩口段后端端部的直径,且二者相连的一端端部相互内切,上述扩口段为圆台状,其径向截面面积由前向后逐渐增大,且其前端端部与上述负压段后端同轴相连,且二者的直径相等,上述旁路吸入管口连通设置于上述负压段的前端端部,并位于上述负压段前端与上述缩口段后端相互内切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射流段设计合理,能有效的改变流体流动速度和压力,并在负压段产生负压,实现旁支管路内部流体顺畅流入负压段的目的,从而有效改善旁支管路死腔现象。进一步,上述平流入口段和平流出口段均为圆管段,上述平流入口段与上述缩口段前端同轴相连,且上述平流入口段的内径与上述缩口段前端端部的内径相等,上述平流出口段与上述扩口段后端同轴相连,且上述平流出口段的内径与上述扩口段后端端部的内径相等。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两段管路之间平滑连接,利于流体的顺畅流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中主管路的结构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主管路,2、旁支管路,11、平流入口段,12、射流段,13、平流出口段,14、法兰结构,21、管段,22、支管路,111、旁路导出管口,121、缩口段,122、负压段,123、扩口段,211、使用点出水口,1211、旁路吸入管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包括主管路1和旁支管路2,上述主管路1包括沿其流体流动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连续设置且连通的平流入口段11、射流段12和平流出口段13,上述平流入口段11上连通设有旁路导出管口111,上述射流段12上连通设有旁路吸入管口1211,上述射流段12用于增大流体流速及压力,并在上述旁路吸入管口1211处形成负压,上述旁支管路2连通设置在上述旁路导出管口111和旁路吸入管口1211之间,上述旁支管路2上连通设有使用点出水口211,上述使用点出水口211处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量的阀门。使用过程中,流体自平流入口段11进入,并部分分流经分流进入旁路导出管口111进入旁支管路2内,余下部分经射流段12增压增速后再流向平流出口段13,后经平流出口段13流向下一管路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在旁支管路2的使用点出水口211可通过阀门控制旁支管路2内流体的使用撞开(打开阀门即可使用,关闭阀门则流体不使用),同时,流体在经射流段12过程中,在旁路吸入管口1211处产生负压,使得旁支管路2能够在阀门关闭时经旁路吸入管口1211汇流至射流段12内,最后经平流出口段13流出,整个设计解决了旁支管路2内进入的流体在不使用时死腔的缺陷,使得旁支管路2在不使用时也能够顺畅的流入主管路1内,整个装置通过射流段12的设计有效的改善旁支管路2死腔现象,并且在旁支管路2(死腔管路)内部的流体压力没有要求,可以带压,也可以无压,此外,整个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可以多套首尾连接配套使用,特别是在特殊行业(如医疗,制药,制剂,饮料等)更是可以大规模配套使用,其使用方式根据实际状况可以稍作调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2中箭头方向指代流体在主管路内的流动方向。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个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可以接入一端管网系统中,可以接入一个或是多个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并且在其他管路上均可设置旁路导出管口111,多个管路的旁路导出管口111均可通过旁支管路2与任意一个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的旁路吸入管口1211连接并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旁支管路2包括U形的管段21和两根支管路22,两根上述支管路22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管段21的两个管口连接并连通,两根上述支管路22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旁路导出管口111和旁路吸入管口121连接并连通,上述管段21上连通设有上述使用点出水口211,其组合式结构利于后期检修及日常维护工作,并且方便更换保养。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支管路22均为两端设有内螺纹接头的金属软管,上述旁路导出管口111、旁路吸入管口1211和上述管段21的两个管口外分别设有外螺纹,上述旁路导出管口111、旁路吸入管口1211和上述管段21的两个管口分别与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路(1)和旁支管路(2),所述主管路(1)包括沿其流体流动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连续设置且连通的平流入口段(11)、射流段(12)和平流出口段(13),所述平流入口段(11)上连通设有旁路导出管口(111),所述射流段(12)上连通设有旁路吸入管口(1211),所述射流段(12)用于增大流体流速及压力,并在所述旁路吸入管口(1211)处形成负压,所述旁支管路(2)连通设置在所述旁路导出管口(111)和旁路吸入管口(1211)之间,所述旁支管路(2)上连通设有使用点出水口(211),所述使用点出水口(211)处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量的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路(1)和旁支管路(2),所述主管路(1)包括沿其流体流动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连续设置且连通的平流入口段(11)、射流段(12)和平流出口段(13),所述平流入口段(11)上连通设有旁路导出管口(111),所述射流段(12)上连通设有旁路吸入管口(1211),所述射流段(12)用于增大流体流速及压力,并在所述旁路吸入管口(1211)处形成负压,所述旁支管路(2)连通设置在所述旁路导出管口(111)和旁路吸入管口(1211)之间,所述旁支管路(2)上连通设有使用点出水口(211),所述使用点出水口(211)处设有用于控制其流量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支管路(2)包括U形的管段(21)和两根支管路(22),两根所述支管路(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管段(21)的两个管口连接并连通,两根所述支管路(2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旁路导出管口(111)和旁路吸入管口(1211)连接并连通,所述管段(21)上连通设有所述使用点出水口(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自吸式流体死腔破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路(22)均为两端设有内螺纹接头的金属软管,所述旁路导出管口(111)、旁路吸入管口(1211)和所述管段(21)的两个管口外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旁路导出管口(111)、旁路吸入管口(1211)和所述管段(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军阮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启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