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622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包括堰门框、堰门板和平面轴承;所述堰门框纵向固定于坝体上;所述堰门框的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平面轴承包括纵向固定于滑槽内背水侧的平面保持架,所述平面保持架位于堰门框与堰门板之间;所述平面保持架迎水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横向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套设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迎水侧与堰门板紧贴;所述堰门板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堰门板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通过堰门板的上下运动带动滚动体转动减小堰门板与堰门框间的摩擦力;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有效减少堰门板上下运动的阻力,又可为堰门板提供缓冲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
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
技术介绍
堰门是设置在堰口用以调节水位的闸门,可作为紫外线消毒水渠的水位控制。目前,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渠、池、河、水道等大多采取堰门控制水位。由于水流连续冲击堰门易造成堰门板变形,导致上下运行中堰门板与滑槽形成较大摩擦,增大了堰门板开闸和关闸时的阻力,增加了电机的工作负荷,容易发生水位控制故障,很难保证堰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既可以有效减少堰门板上下运动的阻力,降低堰门板开闸和关闸时的工作负荷,又可为堰门板提供缓冲保护,减少水流连续冲击造成的变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包括堰门框、堰门板和平面轴承;所述堰门框纵向固定于坝体上;所述堰门框的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嵌入堰门板的滑槽;所述平面轴承包括纵向固定于滑槽内背水侧的平面保持架,所述平面保持架位于堰门框与堰门板之间;所述平面保持架迎水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横向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套设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迎水侧与堰门板紧贴;所述堰门板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堰门板沿滑槽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通过堰门板的上下运动带动滚动体转动减小堰门板与堰门框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体为滚针或圆柱滚子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为弹性材料。进一步的,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还包括一缓冲挡板,所述缓冲挡板纵向固定于堰门板迎水侧前端的池底上。进一步的,所述堰门框迎水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孔,限位孔与滑槽连通,一限位螺杆穿过限位孔伸入滑槽内;所述限位螺杆与限位孔螺纹连接,滑槽内的限位螺杆端部处于同一竖直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丝杆和丝杆连接器;所述丝杆连接器通过一平面旋转轴承转动固定于堰门框的横杆部上端;所述丝杆连接器中间开设有套孔,所述套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下端与堰门板固定连接,丝杆上端穿过横杆部和丝杆连接器并向上延伸;所述丝杆与内螺纹螺纹连接,通过旋转丝杆连接器带动丝杆上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丝杆连接器上端固定有用于手动驱动丝杆连接器旋转的把手。进一步的,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还包括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蜗杆;所述丝杆连接器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丝杆连接器的外螺纹与蜗杆螺纹连接,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连接器旋转。进一步的,所述堰门板背水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增强堰门板抗变形能力的格栅状的加强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堰门板上下运动时,滚动体可与堰门板发生相对滚动,可有效减少堰门板与堰门框的摩擦力,从而降低堰门板上下运动的阻力,减小人工或电机的工作负荷。2、本技术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套接在弹性转轴外的滚动体可为受连续水压冲击的堰门板提供弹性支撑,可为堰门板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减少堰门板因水压冲击而变形,可有效提高堰门板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缓冲挡板可有效减少水流直接冲击堰门板,减少堰门板对背水侧滑槽的冲击力,既降低堰门板上下运动的阻力,又可减少堰门板变形。4、本技术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上下两面可相对旋转的平面旋转轴承可支撑丝杆连接器旋转,降低丝杆连接器旋转过程中与横杆部的摩擦系数,并可有效保证丝杆连接器的回转精度。5、本技术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限位螺杆端部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可有效调节堰门板安装的垂直度,使堰门板保持在铅锤线上。6、本技术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可通过手动或电机驱动堰门板上下运动,灵活性强,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未安装缓冲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缓冲挡板安装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平面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丝杆、丝杆连接器和驱动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丝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堰门框;10、滑槽;11、限位孔;12、限位螺杆;13、横杆部;2、堰门板;20、加强筋;3、平面轴承;30、平面保持架;300、滚动槽;31、转轴;32、滚动体;4、升降装置;40、丝杆;41、丝杆连接器;410、套孔;411、内螺纹;412、外螺纹;42、平面旋转轴承;43、把手;5、缓冲挡板;6、驱动装置;60、电机;61、蜗杆;7、坝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8,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包括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堰门框1、堰门板2和平面轴承3;所述堰门框1纵向固定于坝体7上;所述堰门框1的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嵌入堰门板2的滑槽10;所述平面轴承3包括纵向固定于滑槽10内背水侧的平面保持架30,所述平面保持架30位于堰门框1与堰门板2之间;所述背水侧为图3或图4所示的B侧,即背水侧为远离蓄水池一侧;所述平面保持架30迎水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滚动槽300;所述滚动槽300内横向固定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外套设有滚动体32;所述滚动体32迎水侧与堰门板2紧贴;所述迎水侧为图3或图4所示的C侧,即迎水侧为靠近蓄水池一侧;所述堰门板2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堰门板2沿滑槽10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4,通过堰门板2的上下运动带动滚动体32转动减小堰门板2与堰门框1间的摩擦力。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滚动体32为滚针或圆柱滚子中的任意一种。如图5所示,所述转轴31为弹性材料,以使转轴31可对堰门板2起弹性支撑作用。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还包括一缓冲挡板5,所述缓冲挡板5纵向固定于堰门板2迎水侧前端的池底上。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堰门框1迎水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孔11,限位孔11与滑槽10连通,一限位螺杆12穿过限位孔11伸入滑槽10内;所述限位螺杆12与限位孔11螺纹连接,滑槽10内的限位螺杆12端部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纵向设置的丝杆40和丝杆连接器41;所述丝杆连接器41通过一平面旋转轴承42转动固定于堰门框1的横杆部13上端,所述平面旋转轴承42的上下两面可相对旋转,平面旋转轴承42的上表面和丝杆连接器41固定连接,平面旋转轴承42的下表面和横杆部13固定连接;所述丝杆连接器41中间开设有套孔410,所述套孔410内设置有内螺纹411;所述丝杆40下端与堰门板2固定连接,丝杆40上端穿过横杆部13和丝杆连接器41并向上延伸;所述丝杆40与内螺纹411螺纹连接,通过旋转丝杆连接器41带动丝杆40上下运动,以使丝杆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堰门框(1)、堰门板(2)和平面轴承(3);所述堰门框(1)纵向固定于坝体(7)上;所述堰门框(1)的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嵌入堰门板(2)的滑槽(10);所述平面轴承(3)包括纵向固定于滑槽(10)内背水侧的平面保持架(30),所述平面保持架(30)位于堰门框(1)与堰门板(2)之间;所述平面保持架(30)迎水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滚动槽(300);所述滚动槽(300)内横向固定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外套设有滚动体(32);所述滚动体(32)迎水侧与堰门板(2)紧贴;所述堰门板(2)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堰门板(2)沿滑槽(10)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4),通过堰门板(2)的上下运动带动滚动体(32)转动减小堰门板(2)与堰门框(1)间的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堰门框(1)、堰门板(2)和平面轴承(3);所述堰门框(1)纵向固定于坝体(7)上;所述堰门框(1)的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嵌入堰门板(2)的滑槽(10);所述平面轴承(3)包括纵向固定于滑槽(10)内背水侧的平面保持架(30),所述平面保持架(30)位于堰门框(1)与堰门板(2)之间;所述平面保持架(30)迎水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滚动槽(300);所述滚动槽(300)内横向固定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外套设有滚动体(32);所述滚动体(32)迎水侧与堰门板(2)紧贴;所述堰门板(2)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堰门板(2)沿滑槽(10)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4),通过堰门板(2)的上下运动带动滚动体(32)转动减小堰门板(2)与堰门框(1)间的摩擦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32)为滚针或圆柱滚子中的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1)为弹性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挡板(5),所述缓冲挡板(5)纵向固定于堰门板(2)迎水侧前端的池底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水位的堰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堰门框(1)迎水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孔(11),限位孔(11)与滑槽(10)连通,一限位螺杆(12)穿过限位孔(11)伸入滑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永辉张聚坤温炳钦陈忠雄蔡从灯邱亦云林叶张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