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45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所述壳体的内侧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顶部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顶部固定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两侧均铰接于第二气缸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的另一侧铰接于盖板的底部,所述盖板的一侧铰接于壳体的内腔上部,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一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气缸的底部通过第四气管与第一气管相连通;该结构通过汽车自重下压支撑台,使得活塞腔内气体排入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内,使得盖板打开和充电桩本体向上抬升,通过气动方式控制充电桩本体升降,节能环保,节约能源。

A lifting structure of car charging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动汽车因其清洁环保而成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与电动汽车配套的充电桩也相应地随之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通过充电桩电缆实现充电,充电缆绕或盘在一起悬挂于充电桩上,对于充电车辆的充电方式基本上包括快速充电即直流充电和慢速充电即交流充电,其中,快速充方式的充电速度快但对电池损伤大,慢充方式虽然充电速度慢但对电池损伤小。传统的汽车充电桩长期在阳光下暴晒,无法对充电桩进行保护,容易导致充电桩元件快速老化,降低汽车充电桩的使用寿命,而现有的可升降式充电桩需要使用电力进行控制升降,浪费电力和能源,为此,提出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汽车充电桩长期在阳光下暴晒,无法对充电桩进行保护,容易导致充电桩元件快速老化,降低汽车充电桩的使用寿命,而现有的可升降式充电桩需要使用电力进行控制升降,浪费电力和能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壳体的内侧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顶部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顶部固定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两侧均铰接于第二气缸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的另一侧铰接于盖板的底部,所述盖板的一侧铰接于壳体的内腔上部,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一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气缸的底部通过第四气管与第一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活塞、第一活塞杆和弹簧,所述第一缸体内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弹簧位于第一活塞的底部,所述活塞腔的底部与第三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气管与第一气管相连通,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支撑块,所述活塞腔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活塞腔均匀分布在第一缸体的内侧,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贯穿活动座的导向杆,所述支撑台的边侧铰接于活动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缸体、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缸体的底部与第二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滑动连接于第二缸体的内腔,所述第二活塞杆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塞的顶部,所述第三气缸包括第三缸体、第三活塞和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缸体的底部与第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活塞滑动连接于第三缸体的内腔,所述第三活塞杆固定连接于第三活塞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通过汽车自重下压支撑台,使得活塞腔内气体排入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内,使得盖板打开和充电桩本体向上抬升,通过气动方式控制充电桩本体升降,节能环保,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气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气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气缸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气缸;3、支撑台;4、壳体;5、第一气管;6、第二气管;7、第二气缸;8、第三气缸;9、活动座;10、充电桩本体;11、导向杆;12、支撑块;13、活动板;14、第一缸体;15、第二缸体;16、第三缸体;17、第一活塞;18、第二活塞;19、第三活塞;20、第一活塞杆;21、第二活塞杆;22、第三活塞杆;23、活塞腔;24、弹簧;25、第三气管;26、第四气管;27、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包括底座1和壳体4,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气缸2,所述第一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所述壳体4的内侧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三气缸8,所述第三气缸8的顶部连接有活动座9,所述活动座9的顶部固定有充电桩本体10,所述壳体4的内腔上部两侧均铰接于第二气缸7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7的另一侧铰接于盖板27的底部,所述盖板27的一侧铰接于壳体4的内腔上部,所述第一气缸2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气管5,所述第二气缸7通过第二气管6与第一气管5相连通,所述第三气缸8的底部通过第四气管26与第一气管5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缸2包括第一缸体14、第一活塞17、第一活塞杆20和弹簧24,所述第一缸体14内设有活塞腔23,所述活塞腔23内设有第一活塞17,所述第一活塞17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0,所述弹簧24位于第一活塞17的底部,所述活塞腔23的底部与第三气管25相连通,所述第三气管25与第一气管5相连通,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支撑块12,所述活塞腔23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活塞腔23均匀分布在第一缸体14的内侧,使得支撑台3的支撑更加稳定,所述壳体4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贯穿活动座9的导向杆11,使得活动座9移动更加平稳,所述支撑台3的边侧铰接于活动板13的一侧,活动板13可以使得汽车能够顺利驶入驶离支撑台3上,所述第二气缸7包括第二缸体15、第二活塞18和第二活塞杆21,所述第二缸体15的底部与第二气管6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18滑动连接于第二缸体15的内腔,所述第二活塞杆21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塞18的顶部,使得第二气缸7能够进行伸缩运动,所述第三气缸8包括第三缸体16、第三活塞19和第三活塞杆22,所述第三缸体16的底部与第四气管26相连通,所述第三活塞19滑动连接于第三缸体16的内腔,所述第三活塞杆22固定连接于第三活塞19的顶部,使得第三气缸8能够进行伸缩运动。工作原理:汽车充电时,将汽车开在支撑台3上,在汽车自重的压力下,支撑台3通过第一活塞杆20下压第一活塞17挤压出活塞腔23内气体,活塞腔23内气体经第三气管25、第一气管5、第二气管6和第四气管26分别充入第二气缸7和第三气缸8内,第二气缸7充入气体后伸长将盖板27向上打开,同时第三气缸8推动活动座9向上抬升,使得充电桩本体10向上升起,便于汽车充电;充电完成后,将汽车驶离支撑台3顶部,由弹簧24将第一活塞17向上抬升,使得活塞腔23内形成负压将第二气缸7和第三气缸8内气体吸入活塞腔23内,使得第二气缸7和第三气缸8长度缩短,将充电桩本体10降回壳体4内,盖板27合盖后将壳体4顶部盖上,盖板27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避免碰触损坏充电桩本体1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包括底座(1)和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气缸(2),所述第一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所述壳体(4)的内侧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三气缸(8),所述第三气缸(8)的顶部连接有活动座(9),所述活动座(9)的顶部固定有充电桩本体(10),所述壳体(4)的内腔上部两侧均铰接于第二气缸(7)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7)的另一侧铰接于盖板(27)的底部,所述盖板(27)的一侧铰接于壳体(4)的内腔上部,所述第一气缸(2)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气管(5),所述第二气缸(7)通过第二气管(6)与第一气管(5)相连通,所述第三气缸(8)的底部通过第四气管(26)与第一气管(5)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缸(2)包括第一缸体(14)、第一活塞(17)、第一活塞杆(20)和弹簧(24),所述第一缸体(14)内设有活塞腔(23),所述活塞腔(23)内设有第一活塞(17),所述第一活塞(17)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0),所述弹簧(24)位于第一活塞(17)的底部,所述活塞腔(23)的底部与第三气管(25)相连通,所述第三气管(25)与第一气管(5)相连通,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支撑块(12),所述活塞腔(23)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活塞腔(23)均匀分布在第一缸体(14)的内侧,所述壳体(4)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贯穿活动座(9)的导向杆(11),所述支撑台(3)的边侧铰接于活动板(13)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7)包括第二缸体(15)、第二活塞(18)和第二活塞杆(21),所述第二缸体(15)的底部与第二气管(6)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18)滑动连接于第二缸体(15)的内腔,所述第二活塞杆(21)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塞(18)的顶部,所述第三气缸(8)包括第三缸体(16)、第三活塞(19)和第三活塞杆(22),所述第三缸体(16)的底部与第四气管(26)相连通,所述第三活塞(19)滑动连接于第三缸体(16)的内腔,所述第三活塞杆(22)固定连接于第三活塞(19)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充电桩的升降结构,包括底座(1)和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气缸(2),所述第一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所述壳体(4)的内侧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三气缸(8),所述第三气缸(8)的顶部连接有活动座(9),所述活动座(9)的顶部固定有充电桩本体(10),所述壳体(4)的内腔上部两侧均铰接于第二气缸(7)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7)的另一侧铰接于盖板(27)的底部,所述盖板(27)的一侧铰接于壳体(4)的内腔上部,所述第一气缸(2)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气管(5),所述第二气缸(7)通过第二气管(6)与第一气管(5)相连通,所述第三气缸(8)的底部通过第四气管(26)与第一气管(5)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缸(2)包括第一缸体(14)、第一活塞(17)、第一活塞杆(20)和弹簧(24),所述第一缸体(14)内设有活塞腔(23),所述活塞腔(23)内设有第一活塞(17),所述第一活塞(17)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胡正祥胡正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扬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