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122 阅读:8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它包括主梁(1)、环梁(2)、次梁(3)、柜顶板(4),20-100根主梁(1)相互间隔围成圆环状拱形结构,从主梁(1)的内端至主梁(1)的外端依次设有3-40圈环梁(2),相邻的环梁之间由次梁(3)固定连接,柜顶板(4)位于主梁(1)、环梁(2)、次梁(3)的上端面,柜顶板(4)分别与主梁(1)、次梁(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环梁(2)的截面与主梁(1)的截面相同,环梁(2)与主梁(1)固定连接。该结构减小了柜顶的矢高和柜顶边沿倾角,大大提高了柜顶骨架梁协调抵抗外荷载的能力,其整体刚度较原结构有显著提高,降低了施工和维护的难度和危险性,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转炉煤气柜容量有3万、5万、8万、10万m3系列,转炉煤气柜柜顶结构 为拱形梁结构,主梁承担主要柜顶荷载,次梁及柜顶板起围护及传力作用。以容量为10万 m3转炉煤气柜为例,柜顶矢髙约为10.6m,几乎为整个柜体髙度的1/5,造成柜体覆盖空间的 很大浪费;柜顶是在台架上拼装的,过高的矢高要耗费大量的支撑台架;另一方面,过高的 矢髙导致柜顶边缘部位的斜率很大,倾角为40° ,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及危险性,也给气 柜运行时对柜顶维护造成较大的不便;柜顶拱形主梁与环向次梁的截面特性差别过大(如图 9所示),加上次梁与主梁之间为铰接(如图9所示,由销5铰接),连接刚度较弱,从而降 低了主梁与次梁协调抵抗外荷载的能力;柜顶板与梁之间及柜顶板之间的连接较弱,使柜顶 板对柜顶整体刚度的贡献不能很好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柜顶的矢髙小、柜顶边沿倾角小的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它包括主梁l、 环梁2、次梁3、柜顶板4, 20-100根主梁l相互间隔围成圆环状拱形结构,从主梁l的内端 至主梁1的外端依次设有3-40圈环梁2,环梁2与主梁1相联接,相邻的环梁之间由次梁3 固定连接,柜顶板4位于主梁1、环梁2、次梁3的上端面,柜顶板4分别与主梁1、次梁3 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环梁2的截面与主梁1的截面相同,环梁2与主梁1固定连接。本技术采用环梁2的截面与主梁1的截面相同(即增大环梁2的截面),环梁2与 主梁1固定连接(焊接,即刚接);该结构减小了柜顶的矢高和柜顶边沿倾角,大大提高了 柜顶骨架梁协调抵抗外荷载的能力,其整体刚度较原结构有显著提高,降低了施工和维护的 难度和危险性,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以容量为10万n^转炉煤气柜为例,本技术的柜顶矢高约为7. 3m,柜顶边沿倾角为 27°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柜体不必要的覆盖空间,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 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同时也方便了煤气柜运行期间柜顶维护检修,降低了柜体总高度3.3m, 而且,本技术的柜顶结构比原柜顶结构节约钢材30余吨,节约钢材量约为原柜顶总重 的13%。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平面图(摘去柜顶板后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沿B-B线剖视的主梁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C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D部放大图 图6是图5沿E-E线剖视图 图7是本技术的柜顶板与主梁的连接关系图 图8是本技术的柜顶板与次梁的连接关系图 图9是现有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的主梁与环梁的连接关系图 图中1-主梁,2-环梁,3-次梁,4-柜顶板,5-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10万m3转炉煤气柜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它包 括主梁l、环梁2、次梁3、柜顶板4, 20-100根主梁l相互间隔围成圆环状拱形结构(如图 1、图2所示,主梁1的根数根据转炉煤气柜的大小而确定,图1中为32根),从主梁l的 内端至主梁1的外端依次设有3-40圈环梁2 (环梁2的圈数根据转炉煤气柜的大小而确定, 图1中为9圈),环梁2与主梁1相联接,相邻的环梁之间由次梁3固定连接(焊接),柜顶 板4位于主梁1 、环梁2、次梁3的上端面,柜顶板4分别与主梁1 、次梁3固定连接(焊接); 环梁2的截面与主梁1的截面相同,环梁2与主梁1固定连接(焊接,即刚接)。从图9中可以看出,现有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中主梁与环梁(环向次梁)的截面特性 差别较大,环梁与主梁之间为铰接,连接刚度弱,从而降低了主梁与环梁协调抵抗外荷载的 能力,且柜顶板与梁为间断角焊缝连接,板与板之间为搭接角焊缝,它们之间及柜顶板之间 的连接较弱,使柜顶板对柜顶整体刚度的贡献不能很好的发挥,导致整个柜顶结构整体刚度 较低,承载能力不高,柜顶矢髙过高。而本技术的中主梁和环梁截面相同,连接形式为 刚接,大大提高了柜顶骨架梁协调抵抗外荷载的能力,柜顶板与主梁l、环梁2、次梁3焊接 为整体,由主梁、环梁、次梁及柜顶板组成一个协调能力极好的壳体结构,其整体刚度较原 结构有显著提高,降低了柜顶矢高后仍能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达到了改善柜顶结构受 力性能,降低了柜体总髙度,降低柜顶矢高和边沿倾角的目的,同时还能大大节省柜顶结构 用钢量。权利要求1.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它包括主梁(1)、环梁(2)、次梁(3)、柜顶板(4),20-100根主梁(1)相互间隔围成圆环状拱形结构,从主梁(1)的内端至主梁(1)的外端依次设有3-40圈环梁(2),相邻的环梁之间由次梁(3)固定连接,柜顶板(4)位于主梁(1)、环梁(2)、次梁(3)的上端面,柜顶板(4)分别与主梁(1)、次梁(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环梁(2)的截面与主梁(1)的截面相同,环梁(2)与主梁(1)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它包括主梁(1)、环梁(2)、次梁(3)、柜顶板(4),20-100根主梁(1)相互间隔围成圆环状拱形结构,从主梁(1)的内端至主梁(1)的外端依次设有3-40圈环梁(2),相邻的环梁之间由次梁(3)固定连接,柜顶板(4)位于主梁(1)、环梁(2)、次梁(3)的上端面,柜顶板(4)分别与主梁(1)、次梁(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环梁(2)的截面与主梁(1)的截面相同,环梁(2)与主梁(1)固定连接。该结构减小了柜顶的矢高和柜顶边沿倾角,大大提高了柜顶骨架梁协调抵抗外荷载的能力,其整体刚度较原结构有显著提高,降低了施工和维护的难度和危险性,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文档编号F17B1/00GK201057354SQ20072008566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日专利技术者周圣凯, 宋太云, 常安果, 影 沈, 邵同平, 黄必章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炉煤气柜的柜顶结构,它包括主梁(1)、环梁(2)、次梁(3)、柜顶板(4),20-100根主梁(1)相互间隔围成圆环状拱形结构,从主梁(1)的内端至主梁(1)的外端依次设有3-40圈环梁(2),相邻的环梁之间由次梁(3)固定连接,柜顶板(4)位于主梁(1)、环梁(2)、次梁(3)的上端面,柜顶板(4)分别与主梁(1)、次梁(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环梁(2)的截面与主梁(1)的截面相同,环梁(2)与主梁(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影宋太云黄必章周圣凯常安果邵同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