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083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水源处的井筒,井筒底部设有沉淀池和进水间,进水间通过自流管与外部水源连通,进水间内设有轴流泵,轴流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内中部设有斜板,沉淀池内上部通过卧式离心泵与供水管连通,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穿孔排泥管。江水通过自流管进入进水间,轴流泵喇叭口在进水间吸水,江水通过轴流泵沿导流墙进入沉淀池的配水区,沉淀池内设置斜板,水流自下而上流出,沉泥沿斜板壁面自动滑下。沉淀池竖直向上区域设有卧式离心泵,水泵吸水喇叭口自沉淀池清水区吸水,以保证吸水水质;积泥通过沉淀池底部的穿孔排泥管汇集至总管,再排入集泥坑,最终通过潜污泵抽送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项目的冷热源水主要采用地表江水,目前常规的地表水取水方式多采用河床式深井泵站取水,但因取水泵站占地面积有限,不能按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水源水-混凝-沉淀-过滤-清水池-管网)对原水进行处理,通常只在取水头部设置格栅以及泵站内设置过滤器对原水中的泥砂等杂质进行过滤冲洗。但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正在运行的江水源项目取供水过程中由于江水水质较差,水中各种杂质(物)会随水流进入取供水管道,带有杂质(物)的原水进入热泵主机换热器后,会对换热器内的管道造成磨损,长期运行会造成换热管道堵塞,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当输水管道距离较远且管内流速较小时,容易造成原水中的杂质(物)在管道内沉积,长期运行造成管道淤积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物),提升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进水水质,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水源处的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底部设有沉淀池和进水间,所述进水间通过自流管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进水间内设有轴流泵,所述轴流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内中部设有斜板,所述沉淀池内上部通过卧式离心泵与供水管连通,所述沉淀池内底部设有穿孔排泥管。作为优选,所述进水间底部设有集泥坑,所述集泥坑内设有潜污泵。作为优选,所述进水间与沉淀池之间设有导流墙,所述导流墙上部进水口与轴流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导流墙下部出水口处于斜板以下,与沉淀池下部连通。作为优选,所述井筒上部设有用于安装的电动葫芦。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江水通过自流管进入取水泵站进水间,轴流泵喇叭口在进水间吸水,江水通过轴流泵供水管的输送沿导流墙进入沉淀池的配水区,沉淀池内设置斜板,水流自下而上流出,沉泥沿斜板壁面自动滑下。沉淀池竖直向上区域设有卧式离心泵,水泵吸水喇叭口自沉淀池清水区吸水,以保证吸水水质;积泥通过沉淀池底部的穿孔排泥管汇集至总管,再排入集泥坑,最终通过潜污泵抽送排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可操作性强、可改善进水水质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水泵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池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断面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断面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井筒,2、自流管,3、进水间,4、轴流泵,5、卧式离心泵,6、集泥坑,7、潜污泵,8、沉淀池,9、穿孔排泥管,10、斜板,11、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水源处的井筒1,井筒1竖直方向分为两层,上层为泵房区域,下层为沉淀池水处理区域;沉淀池8和进水间3设置在井筒1底部,进水间3与沉淀池8设置为独立两格,方便检修;自流管2穿过井筒1侧壁引入进水间3,江水通过自流管2进入到进水间3内;轴流泵4放置于进水间3底部,轴流泵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8连通,进水间3内的江水通过轴流泵4抽送到沉淀池8内;沉淀池8中间位置设有斜板10,卧式离心泵5竖向布置于沉淀池8上侧区域,供水管11接自卧式离心泵5出水管,江水在沉淀池8内沉淀后,通过卧式离心泵5和供水管11抽送到供水侧;沉淀池8底部设有穿孔排泥管9,沉淀池8底部的积泥通过穿孔排泥管9汇集至总管,再排入集泥坑6,最终通过潜污泵7抽送排出。集泥坑6设置在进水间3底部,集泥坑6内设有潜污泵7。本实施例中,进水间3与沉淀池8之间设有导流墙13,导流墙13上部进水口与轴流泵4的出水口连通,导流墙13下部出水口处于斜板10以下,与沉淀池8下部连通,保证沉淀池8内的江水自下而上流动,江水中的沉泥能最大限度的沿斜板10壁面自动滑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沉淀池8的作用。在井筒1上部设有用于安装的电动葫芦12,方便泵和水管的安装、维修和拆卸等。江水通过自流管2进入取水泵站进水间3,轴流泵4喇叭口在进水间3吸水,江水通过轴流泵4供水管的输送沿导流墙13进入沉淀池8的配水区,沉淀池8内设置斜板10,水流自下而上流出,沉泥沿斜板10壁面自动滑下。沉淀池8竖直向上区域设有卧式离心泵5,卧式离心泵5吸水喇叭口自沉淀池8清水区吸水,以保证吸水水质;积泥通过沉淀池8底部的穿孔排泥管9汇集至总管,再排入集泥坑6,最终通过潜污泵7抽送排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特征。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水源处的井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底部设有沉淀池(8)和进水间(3),所述进水间(3)通过自流管(2)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进水间(3)内设有轴流泵(4),所述轴流泵(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8)连通;所述沉淀池(8)内中部设有斜板(10),所述沉淀池(8)内上部通过卧式离心泵(5)与供水管(11)连通,所述沉淀池(8)内底部设有穿孔排泥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水源处的井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底部设有沉淀池(8)和进水间(3),所述进水间(3)通过自流管(2)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进水间(3)内设有轴流泵(4),所述轴流泵(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8)连通;所述沉淀池(8)内中部设有斜板(10),所述沉淀池(8)内上部通过卧式离心泵(5)与供水管(11)连通,所述沉淀池(8)内底部设有穿孔排泥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取供水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树强段凯马惠芬张奎唐玉阳刘小贝卞小草雷畅肖彦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