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318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外壳体中同轴安装有等长内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冷却水侧接口端内端盖和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冷却水进口的接管贯穿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和冷却水侧接口端内端盖,冷却水出口接管与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相连,内壳体和外壳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水侧非接口端端盖,内、外壳体内都分布有胀接在管板上的冷却管,冷却管与冷却水进出口相通;内壳体冷却装置的介质进口、出口接管分别穿过外壳体与内壳体连接固定,外壳体冷却装置的单个/多个介质进口布置于外壳体上部,外壳体冷却装置的下部设有热井,进入外壳体被管束冷却的介质进入热井并排出。

Double shell and double process shell and tube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冷却系统,尤其是一种包括汽轮发电机组及淡水、滑油等工质冷却的集成换热器。
技术介绍
船舶尤其是军用船舶上存在较多的冷却需求,如汽轮机排汽冷却、淡水冷却、滑油冷却等,目前的总体方案是独立设计及布置冷却装置,如冷凝器、淡水冷却器以及滑油冷却器等设备,导致冷却设备及配套设备如循环泵等附属系统复杂且数量较多,存在占用舱室空间大,集成性差等问题。另外,各设备冷却需求及不同工质换热效率差异巨大,故部分冷却设备存在为实现小型化设计,而冷却水量需求较大,但冷却水温升较低的现象,难免造成冷源能量的浪费。而船舶由于舱容有限,对于设备的小型化与集成化要求较高,相关设备必须具备高功率密度及高集成性的特点。故基于现有问题与不足,提出一种集成冷却排汽及淡水或滑油的集中冷却中心,可大幅度提高设备集成性、降低系统附属设备数量及复杂性、充分利用冷源能量的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用于集中冷却排汽及淡水或滑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冷却水侧接口端内端盖、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侧非接口端端盖、外壳体冷却装置的热井、外壳体冷却装置的介质入口、内壳体冷却装置的介质入口及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中同轴安装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冷却水侧接口端内端盖和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所述冷却水进口的接管贯穿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和冷却水侧接口端内端盖,所述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上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水侧非接口端端盖;所述内壳体内、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冷却管,冷却管两端胀接在管板上,冷却管与冷却水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冷却水侧接口端内端盖、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侧非接口端端盖、外壳体冷却装置的热井、外壳体冷却装置的介质入口、内壳体冷却装置的介质入口及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中同轴安装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冷却水侧接口端内端盖和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所述冷却水进口的接管贯穿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和冷却水侧接口端内端盖,所述冷却水侧接口端外端盖上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水侧非接口端端盖;所述内壳体内、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冷却管,冷却管两端胀接在管板上,冷却管与冷却水进出口相通;所述内壳体冷却装置的介质进口和内壳体冷却装置的介质出口分别与内壳体上下侧连接,并穿过外壳体;单个或多个所述外壳体冷却装置的介质入口布置于外壳体上部,外壳体的下部设有外壳体冷却装置的热井,外壳体冷却装置的热井与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腔室相通,使进入外壳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晓东李一兴张鲲羽刘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