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22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包括:空心管状的流道轴、铰刀、旋转体以及用于将马达的输出扭矩传递到旋转体的传动装置,旋转体套设于流道轴的一端上,且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围绕流道轴旋转,铰刀固定在旋转体上并由旋转体带动而绕旋转中心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从旋转体的外侧驱动旋转体做空心的旋转,通过铰刀搅动破碎底质,使底质形成较小的颗粒,进入铰刀内腔从而在空心的流道轴处形成吸入口,进而直接从轴流道排出或者吸出,可以简化铰吸头的结构。

A kind of axial conveying hinged suction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
技术介绍
目前水下清淤(或采沙等)多采用铰刀头进行底质扰动,然后通过泵的吸力将扰动的底质颗粒抽走并输送到指定的区域。这种对底质进行扰动的铰吸头普遍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重量也较重,而且铰吸头吸口设置在铰刀法兰圆周,吸口形状大小受到制约。由于现实工作环境各种各样,状况复杂,目前的铰吸头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很难完全适应所有工况,特别是有些特殊工况(如受限空间内),铰吸头结构就需要小型化、重量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对底质进行扰动的铰吸头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包括:空心管状的流道轴、铰刀、旋转体以及用于将马达的输出扭矩传递到旋转体的传动装置,旋转体套设于流道轴的一端上,且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围绕流道轴旋转,铰刀固定在旋转体上并由旋转体带动而绕旋转中心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轴向输送铰吸头,还包括:动力马达,动力马达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并经传动装置驱动旋转体围绕流道轴旋转。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动力马达输出轴上的小齿轮,以及套设在流道轴上并与旋转体固定连接的大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旋转体为圆筒状并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套设安装在流道轴外并在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带动下绕流道轴旋转。旋转体上位于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的轴向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防尘油封和第一端盖以及第二防尘油封和第二端盖以封闭旋转体的内腔。旋转体通过深沟球轴承、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来实现其绕流道轴的旋转。旋转体与流道轴之间设有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为圆筒形,并轴向套设于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之间,且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之间通过推力球轴承连接并安装于流道轴上。第一隔套的上端与第一深沟球轴承连接,第一隔套的下端与推力球轴承连接;第二隔套的筒径大于第一隔套的筒径,且第二隔套的上端与推力球轴承连接,第二隔套的下端与第二深沟球轴承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轴向输送铰吸头,将轴构造成中空形成流道轴,并不采用传统的轴旋转的结构,而是通过从旋转体的外侧驱动旋转体绕空心管状的流道轴旋转,通过铰刀搅动破碎底质,使底质形成较小的颗粒,进入铰刀内腔从而在空心轴处形成吸入口,进而直接从轴流道排出或者吸出,可以简化铰吸头的结构,布局合理,可减轻重量,实现对铰吸头进行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适应某些特殊工况。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轴向输送铰吸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轴向输送铰吸头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轴向输送铰吸头的工作状态的物料流动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马达安装座;2、动力马达;3、小齿轮;4、大齿轮;5、旋转体;6、铰刀;7、流道轴;8、第一防尘油封;9、第一端盖;10、第一深沟球轴承;11、第一隔套;12、推力球轴承;13、第二隔套;14、第二深沟球轴承;15、圆螺母;16、第二防尘油封;17、第二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包括:空心管状的流道轴7、铰刀6、旋转体5以及用于将马达的输出扭矩传递到旋转体5的传动装置,旋转体5套设于流道轴7的一端上,且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围绕流道轴7旋转,铰刀6固定在旋转体5上并由旋转体5带动而绕旋转中心旋转(旋转中心为流道轴7的轴心线)。将轴构造成中空形成流道轴7,并不采用传统的轴旋转的结构,而是通过从旋转体5的外侧驱动旋转体5绕空心管状的流道轴7旋转,通过铰刀6搅动破碎底质,使底质形成较小的颗粒,进入铰刀6的内腔进而在空心轴处形成吸入口,从而直接从轴流道排出或者吸出。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轴向输送铰吸头,还包括:动力马达2,动力马达2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并经传动装置驱动旋转体5围绕流道轴7旋转。动力马达2安装在马达安装座1上,马达安装座1设置于轴向输送铰吸头的上部,高于旋转体5,动力输出轴朝下,马达安装座1与流道轴7用螺栓连接。流道轴7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旋转体5组件与马达连接固定的基座;二个是铰刀6搅动破碎底质形成的颗粒向外排放的通道。本实施例中,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动力马达2输出轴上的小齿轮3,以及套设在流道轴7上并与旋转体5固定连接的大齿轮4,小齿轮3与大齿轮4啮合。在实际实施时,传动装置还可以采用皮带传动机构或者链轮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旋转体5的旋转的方式实现,只要能传递动力马达2的输出扭矩即可。旋转体5为圆筒状并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10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4套设安装在流道轴7外并在小齿轮3和大齿轮4的带动下绕流道轴7旋转。旋转体5上位于第一深沟球轴承10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4的轴向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防尘油封8和第一端盖9以及第二防尘油封16和第二端盖17以封闭旋转体5的内腔,防止杂质的进入,保护第一深沟球轴承10、推力球轴承12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4。旋转体5通过深沟球轴承、推力球轴承12、深沟球轴承来实现其绕流道轴7的旋转。本实施例中,旋转体5与流道轴7之间设有第一隔套11和第二隔套13,第一隔套11和第二隔套13为圆筒形,并轴向套设于第一深沟球轴承10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4之间,且第一隔套11和第二隔套13之间通过推力球轴承12连接并安装于流道轴7上。优选地,第一隔套11的上端与第一深沟球轴承10连接,第一隔套11的下端与推力球轴承12连接;第二隔套13的筒径大于第一隔套11的筒径,且第二隔套13的上端与推力球轴承12连接,第二隔套13的下端与第二深沟球轴承14连接。隔套11、13用于将旋转体作用到深沟球轴承10、14上的轴向力传递到推力球轴承12上,进而将力作用到流道轴上。圆螺母15通过螺纹与流道轴连接固定,用于深沟球轴承限位。本实施例中,铰刀6为由两个以上的以拱顶为旋转中心的弧形刀片拱卫而成的圆拱形,圆拱形的铰刀6的弧形刀片的末端延伸固定在旋转体5上,在实际实施时,铰刀6也可以采用市售常见的弧形刀座,在弧形刀座上加装刀片,便于刀片的更换。旋转时,参见图3,被搅碎的底质能进到铰刀6的内部,从而在流道轴7的下端形成吸入口,从而从上端排出(实际实施时可在流道轴7的上端设置负压吸取机构增进破碎的底质颗粒排出速度)。综上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铰刀6的吸入口设置于铰刀6的轴线,同时将轴构造成中空形成流道,可以简化铰吸头的结构,减轻重量,适应某些特殊工况。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管状的流道轴(7)、铰刀(6)、旋转体(5)以及用于将马达的输出扭矩传递到旋转体(5)的传动装置,所述旋转体(5)套设于流道轴(7)的一端上,且在所述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围绕所述流道轴(7)旋转,所述铰刀(6)固定在旋转体(5)上并由所述旋转体(5)带动而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管状的流道轴(7)、铰刀(6)、旋转体(5)以及用于将马达的输出扭矩传递到旋转体(5)的传动装置,所述旋转体(5)套设于流道轴(7)的一端上,且在所述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围绕所述流道轴(7)旋转,所述铰刀(6)固定在旋转体(5)上并由所述旋转体(5)带动而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输送铰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输送铰吸头,还包括:动力马达(2),所述动力马达(2)与所述传动装置传动连接并经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体(5)围绕流道轴(7)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输送铰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动力马达(2)输出轴上的小齿轮(3),以及套设在流道轴(7)上并与所述旋转体(5)固定连接的大齿轮(4),所述小齿轮(3)与所述大齿轮(4)啮合,所述旋转体(5)为圆筒状并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10)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4)套设安装在所述流道轴(7)外并在所述小齿轮(3)和所述大齿轮(4)的带动下绕流道轴(7)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输送铰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5)上位于所述第一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平彭赛锋郑皓程阳锐李小艳黎宙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