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90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包括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所述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侧壁处相互贴合,且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按摩器包括第一柱体、固定柱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注料孔,且注料孔位于第一柱体靠近顶部位置,所述注料孔处设置有螺旋塞,所述第一柱体内部靠近注料孔处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置了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并且将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通过铰链连接,方便折叠携带,在设计上采用水源按摩的方式,可以将内部的水源释放出来,减轻重量便于携带,给使用者带来最大的便利。

A portable neck massa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摩器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
技术介绍
按摩器英文(massager)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它不仅拥有八大仿真功能,让您确实体会到针灸、推拿、按摩、锤击、火罐、刮痧、瘦身、免疫调节八种功能的美妙感觉,还有治疗高血压的独特功效。用若干个独立软触按摩头,可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皮肤弹性,可缓解疲劳、明显减轻各种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和肌肉酸痛,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减少皮肤皱纹。现有的颈部按摩器多采用机械硬件隔着柔性材料直接对颈部进行按摩,其按摩使得颈部肌肉硬化,在多次使用后,起到的按摩效果越来越差;同时这样的颈部按摩器过于繁重,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携带,只能在特定的场所使用,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包括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所述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侧壁处相互贴合,且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按摩器包括第一柱体、固定柱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注料孔,且注料孔位于第一柱体靠近顶部位置,所述注料孔处设置有螺旋塞,所述第一柱体内部靠近注料孔处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第三凹槽远离螺旋塞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柱体靠近通孔处设置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截面呈四分之一圆环设置,所述第一凹槽靠近螺旋塞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第一凹槽远离螺旋塞处设置有稳定条,所述稳定条侧壁与第一柱体紧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柱体呈柔性海绵结构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的组合体呈圆环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注料孔处呈螺纹设置,且螺旋塞与注料孔紧密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动板与第一柱体的第三凹槽侧壁相契合,且滑动板与第三凹槽紧密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稳定条呈柔软弹性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柱体与固定柱相契合,且固定柱侧壁与第二柱体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按摩器内部设置于第一按摩器呈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并且将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通过铰链连接,方便折叠携带,同时在设计上采用水源按摩的方式,在携带时可以将内部的水源释放出来,减轻重量便于携带,给使用者带来最大的便利。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通过第三凹槽内部的伸缩杆推动第二凹槽内的滑动板挤压第二凹槽内的水,使其进入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的水将挤压稳定条,通过稳定条轻缓的按摩颈部,达到按摩的目的;考虑到使用者可能是老人或者使用环境较为寒冷,固在第一凹槽内部添加加热板,通过加热板对水源进行加热,让使用者在按摩的同时不再有冰冷器械的感受,正确的享受科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的背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的正视图。图例说明:1、第一按摩器;11、第一柱体;12、固定柱;13、第二柱体;14、稳定条;15、加热板;16、第一凹槽;2、第二按摩器;21、铰链;3、第二凹槽;31、伸缩杆;32、滑动板;33、第三凹槽;34、通孔;4、螺旋塞;41、注料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包括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侧壁处相互贴合,且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通过铰链21连接,铰链21连接使得装置可以折叠,减小所占的截面积,更加便于携带,第一按摩器1包括第一柱体11、固定柱12和第二柱体13,第一柱体11起支撑固定柱12和承载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3、第三凹槽33及其凹槽内部装置的运转,第一柱体11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注料孔41,注料孔41用于更换水资源,定期的更换水资源有益于保持装置内部的清洁,同时也可以将装置内部的水资源释放出来降低装置的重量,使得使用者更加便于携带,且注料孔41位于第一柱体11靠近顶部位置,注料孔41处设置有螺旋塞4,用于锁紧注料孔41,防止在使用装置时注料孔41处有水资源流出,第一柱体11内部靠近注料孔41处设置有第三凹槽33,第三凹槽33为启动区,伸缩杆31直接作用滑动板32,使得第三凹槽33内部的水资源被挤压进入第一凹槽16,第三凹槽33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3,第二凹槽3为供能区,通过伸缩杆31提供推动滑动板32滑动的力,第二凹槽3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1,伸缩杆31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32,第三凹槽33远离螺旋塞4处设置有通孔34,通孔34使得第三凹槽33和第一凹槽16连通,便于水资源在第一凹槽16和第三凹槽33之间运输,第一柱体11靠近通孔34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6,且第一凹槽16截面呈四分之一圆环设置,第一凹槽16靠近螺旋塞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15,考虑到使用者可能是老人或者使用环境较为寒冷,固在第一凹槽16内部添加加热板15,通过加热板15对水源进行加热,提升使用者体验感,第一凹槽16远离螺旋塞4处设置有稳定条14,稳定条14侧壁与第一柱体11紧密固定连接,第一柱体11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2,固定柱12用于支撑第二柱体13,防止第二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包括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侧壁处相互贴合,且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通过铰链(21)连接,所述第一按摩器(1)包括第一柱体(11)、固定柱(12)和第二柱体(13),所述第一柱体(11)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注料孔(41),且注料孔(41)位于第一柱体(11)靠近顶部位置,所述注料孔(41)处设置有螺旋塞(4),所述第一柱体(11)内部靠近注料孔(41)处设置有第三凹槽(33),所述第三凹槽(33)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3),所述第二凹槽(3)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1),所述伸缩杆(31)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32),所述第三凹槽(33)远离螺旋塞(4)处设置有通孔(34),所述第一柱体(11)靠近通孔(34)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6),且第一凹槽(16)截面呈四分之一圆环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6)靠近螺旋塞(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15),所述第一凹槽(16)远离螺旋塞(4)处设置有稳定条(14),所述稳定条(14)侧壁与第一柱体(11)紧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11)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的颈部按摩器,包括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侧壁处相互贴合,且第一按摩器(1)和第二按摩器(2)通过铰链(21)连接,所述第一按摩器(1)包括第一柱体(11)、固定柱(12)和第二柱体(13),所述第一柱体(11)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注料孔(41),且注料孔(41)位于第一柱体(11)靠近顶部位置,所述注料孔(41)处设置有螺旋塞(4),所述第一柱体(11)内部靠近注料孔(41)处设置有第三凹槽(33),所述第三凹槽(33)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3),所述第二凹槽(3)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1),所述伸缩杆(31)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32),所述第三凹槽(33)远离螺旋塞(4)处设置有通孔(34),所述第一柱体(11)靠近通孔(34)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6),且第一凹槽(16)截面呈四分之一圆环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6)靠近螺旋塞(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15),所述第一凹槽(16)远离螺旋塞(4)处设置有稳定条(14),所述稳定条(14)侧壁与第一柱体(11)紧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11)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众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