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39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采用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新麦草收割后及时刈割残茬、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对新麦草收割后的地块进行管理进一步包括,刈割残茬时留茬1-5cm,所述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是在20~30天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彻底解决了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次年的种子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或畜牧业,具体涉及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新麦草(Psathyrostaehys juncea Nevski)是禾本禾斗多年生优质牧草,属短根茎下繁禾草,再生性强,且品质好,抗寒抗旱,青草期长, 耐牧,是一种适于放牧利用的优良牧草,又可用于建植人工草地或者 退化草地的补播,以及草地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等。在禾本科牧草种 子生产中,种子收获后的田间管理对于次年的种子产量非常重要;科 学合理的收获后管理可以促进种子生产潜力的发挥,提高种子产量。 例如,种子收获后的秋季施肥,与增加禾草潜在生殖枝数目以及相应 地提高种子产量有关。然而,高施氮量造成叶片生长过多,并象禾谷 类作物一样,易于早期倒伏并出现病害,从而影响种子的结实和发育。 在美国俄勒冈州研究施氮对多年生黑麦草作用,结果是施氮时间对种 子产量影响不显著。国内外对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收获后管理有较多 研究,科学合理的收获后管理可以促进潜在种子产量的建立和形成, 为次年的种子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种子收获后的残茬处理是这 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子收获后利用刈割、放牧和火烧等措施 清理残茬,可以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改善植株基部的光照条件,对 于禾本科牧草分蘖的形成、枝条感受低温春化、生殖枝的增加和次年种子产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放牧也可以提高新麦草、 冰草等长寿命牧草草地的生长活力和利用年限。但是,对新麦草的种子生产收获后管理研究较少。而在生产实践中,各地新麦草种子收获 后田间管理方式各异,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各年种子产量潜势。近年来,各地牧草种子需求量也因此稳步上升,但是由于牧草种子生产长期不受重视,牧草种子生产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较少,种子 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牧草种子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巿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彻底解决了新麦草收获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技 术,大幅度提高了次年的种子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釆用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新麦草收割后及时刈割 残茬、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 其中,所述对新麦草收割后的地块进行管理进一步包括,刈割残茬时留茬l-5cm,所述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是在20 30天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彻底解决了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 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次年的种子产量,并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种子质量。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新麦草种子生产和残茬管理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第一步、整地择在地势平坦、开旷、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中等肥力的地段,要求pH为6.9 7.2的壤土或轻壤土。对所选田块 要深翻或深松20—30 cm,夏季赤地中耕可以消灭5 cm土层中的杂草 幼苗,再用圆盘耙或丁齿耙,耙出杂草根茎,耙碎土块,混拌土肥,达到 地表面平整,然后再耱实土壤,耱碎土块,使土块粒径在5mm以下, 粗细均匀,达到质地疏松,最后进行镇压,达到土层压紧,上虛下实, 达到保墒效果。整地时施农家肥15 30吨/公顷或过磷酸钙1.5 2.25 口屯/公顷。第二步、破除种子休眠所使用的新麦草种子应该达到GB6141 — 1985规定的一级种子标 准,即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对当年收获的新麦草牧 草种子,要在常温下(20°C-35°C)存放3个月;播种前,要在5 10 'C的条件下保持7天时间;种子用0.02~0.1%的硝酸钾(KN03)溶液 拌湿处理,以破除种子休眠。第三步、播种春播,釆用行距40 60cm的条播,播种深度为1 2cm,播种量为 每公顷16~28公斤。每公顷需基肥(含纯氮160~230公斤,含五氧化 二嫌110~165公斤),在播前一次性施入。播种当年灌水5次,土壤 含水量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 90%;当年抽穗率不超出10%。第四步、施肥次年返青后14天内,在灌溉返青水前1 3天,每公顷需施入氮、 磷肥分别要求含纯氮140~220公斤,含五氧化二磷110~160公斤。第五步、灌溉灌溉次数为4 5次,分别在返青期、孕穗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 期,每次灌溉水量为每公顷300-900立方米。土壤含水量要求在返青 期 孕穗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 85%,在拔节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 的60 75%,在抽穗期 开花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85%,在开花 期 灌浆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在成熟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 的50 70%。第六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孕穗期 拔节前期,叶面喷施2次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 (PPP33),两次间隔5 7天,浓度为每公顷有效成分0.8-2.1公斤, 喷施时间为早晨(上午10时前)或傍晚(下午16时后)。第七步、人工辅助授粉在盛花期,每天下午14 16时,用人工或机具于田地两侧,拉张一绳索或线网从草丛上掠过,连续进行3天。第八步、收获种子新麦草种子在成熟期利用康拜因或人工进行收获,此时种子颜色呈现白黄色,种子含水量在38~44%。在种子收获打碾凉晒后,种子 含水量降到9 15%时,测定种子产量;种子贮存3个月渡过休眠期后, 在实验室控制标准条件下对种子质量进行检测,按照GB/T 2930.4— 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进行发芽试验。计算公式如下试中G/ ——发芽率,%; iV — 一供试种子数;M —一发芽终期全部正常发芽的种子数。第九步、种子收获后的管理种子收获后,及时刈割残茬,留茬l 5cm,清除稿秆,解除对分 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20 30天内,火烧残茬。按照上述技术进行新麦草种子生产收获后的田间管理,新麦草种 子产量平均提高30 60%;种子发芽率80 95%。实施例1: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管理技术在甘肃酒泉肃州区上坝乡(东经98°30',北绊39°37,,海拔约 1480m),进行了连续5年(2002 2006)新麦草种子田收获后管理技 术试验。该地的年平均气温7.3'C,最冷月(l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 为-15.6C和28.7°C,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为-31.6。C和38.4°C。年降 雨量85.3mm,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蒸发量2148mm。年日照时 数3033h,平均无霜期(1958-1980年)130天,80%保证率无霜期为 119天,210。C积温2954°C。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5.6千卡/cm2。试 验区选择在地势平坦、开旷、中等肥力的地段(pH为6.9 7.1)的轻 壤土,深翻25cm,耙出杂草根茎,耱碎土块,达到质地疏松,最后镇压,施农家肥18P屯/公顷。国标一级新麦草种子,在5 1(TC的条件 下保持7天时间。选择平坦、开旷、肥力中等,pH为6.9 7.2的轻壤 土地块上播种;播种前,种子用0.02 0.1%的硝酸钾(KN03)溶液进 行拌湿处理;行距45cm的条播,播种深度为1 2cm,播种量为每公 顷16 28公斤。每公顷施基肥(含纯氮160 230公斤,含五氧化二磷 110~165公斤),在播前一次性施入。播种当年灌水5次,土壤含水 量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90%;当年抽穗率不超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新麦草收割后及时刈割残茬、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麦草残茬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新麦草收割后及时刈割残茬、清除稿秆、解除对分蘖节的遮荫、次年返青前内火烧残茬。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国王佺珍王贇文张铁军崔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