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43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包括机壳,机壳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机壳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电荷感应器,机壳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图像取样装置,手柄远离机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小锤,电源模块的三个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图像取样装置、主控模块和电荷感应器连接,主控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人机交互界面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应力波感应技术领域。该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达到了检测效果好的效果,结构合理简单,使用灵活,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适应性强,提高了使用性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A wood defect detection equipment based on stress wave induction and image recogn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应力波感应
,具体为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木材作为一种易于加工,环境友好型的材料,在建筑,家具等领域受到广泛使用,是推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资源,森林资源在大国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森林资源有诸多限制以及问题,包括森林覆盖率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5%,过度砍伐,植株造林的成活率不能保证,林业资源匮乏,林木质量不高,林龄不合理,中龄林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国内的木材有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林木利用率仅为65%。但是相对的,据近十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木材需求量却近乎翻倍,2015年木材耗量已达5.7亿m^3,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大量的需求,木材缺陷种类较多,比如节子,变色缺陷等,木材表面形态、颜色各有差异,纹理多样,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虫害、自然灾害等原因,在其内部出现裂纹、空洞等损伤,尤其是一些珍稀木种,如果可以在不锯开木材的情况下,就可以知道木材内部的裂纹和空洞位置,就可以采取合理的切削方法,来避开裂纹和空洞,做到物尽其用,减少废料,可以大大提高其利用率。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以大型台式为主,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检测过程中费时费力,需要大量人工劳动,不方便在野外、市场等复杂环境直接进行检测,不能灵活的使用,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检测效果差,降低了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解决了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检测过程中费时费力,需要大量人工劳动,不方便在野外、市场等复杂环境直接进行检测,不能灵活的使用,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检测效果差,降低了使用性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所述机壳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电荷感应器,所述机壳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图像取样装置,所述机壳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远离机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小锤,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三个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图像取样装置、主控模块和电荷感应器连接,所述图像取样装置的输出端和电荷感应器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人机交互界面连接。优选的,所述小锤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耐磨板,所述机壳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人机交互界面的位置和手柄的位置均开设有矩形缺口。优选的,所述电荷感应器设置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小锤设置为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所述小锤包括小锤本体,所述小锤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远离小锤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防锈层,所述防锈层远离金属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远离防锈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远离防水层的一侧设置有塑料层。优选的,所述金属层的壁厚做加厚处理。(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通过机壳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机壳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电荷感应器,机壳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图像取样装置,手柄远离机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小锤,机壳的内部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三个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图像取样装置、主控模块和电荷感应器连接,图像取样装置的输出端和电荷感应器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连接,主控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人机交互界面连接,达到了检测效果好的效果,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灵活使用,适应性强,提高了使用性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图3为小锤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工作框图。图中:1机壳、2人机交互界面、3电荷感应器、4图像取样装置、5手柄、6小锤、601小锤本体、602金属层、603防锈层、604防水层、605保护层、606塑料层、7耐磨板、8矩形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包括机壳1,机壳1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2,人机交互界面2可以进行人机交互作用,显示结果,机壳1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电荷感应器3,电荷感应器3设置为可拆卸式连接,方便使用,机壳1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图像取样装置4,图像取样装置4可以进行图像取样,机壳1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手柄5,手柄5远离机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小锤6,小锤6在进行应力波质量检测时可以拆下对被测物进行轻击,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三个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图像取样装置4、主控模块和电荷感应器3连接,图像取样装置4的输出端和电荷感应器3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连接,主控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人机交互界面2连接,小锤6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耐磨板7,机壳1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人机交互界面2的位置和手柄5的位置均开设有矩形缺口8。使用时,当需要对某一待测的物品进行表面状态识别以及表面虫痕,失色缺陷等识别时,启动图像取样装置4,此时,图像取样模块以一般工作状态和输入工作状态进行不同功率的图像取样速率,通过对相关的图片进行记录,输入主控模块后,交由本地数据库进行数据对比或者上传到网络中进行已经经过学习的大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有关的结果,当对于木材板材或相关制品进行数据学习时,生成有关表面虫洞,失色缺陷,节子等数据,并且根据纹理给出相关种类汇报,最后生成一个可靠的结果输出,当对象为树木等非木材解离面的情况时,自动识别并且输出当前表面虫害可能以及树木种类,受损情况,当需要对木材或者树木等进行内部中空,虫害情况进行检测时,取下电荷传感器3将其贴在待测物品的两端,后取下小锤6,对待测物两个电荷传感器3中间任意进行敲击,电荷传感器3得到结果并且反馈到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进行分析并且将结果输送到人机交互界面2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2),所述机壳(1)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电荷感应器(3),所述机壳(1)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图像取样装置(4),所述机壳(1)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手柄(5),所述手柄(5)远离机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小锤(6),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三个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图像取样装置(4)、主控模块和电荷感应器(3)连接,所述图像取样装置(4)的输出端和电荷感应器(3)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人机交互界面(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人机交互界面(2),所述机壳(1)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电荷感应器(3),所述机壳(1)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图像取样装置(4),所述机壳(1)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手柄(5),所述手柄(5)远离机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小锤(6),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主控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三个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图像取样装置(4)、主控模块和电荷感应器(3)连接,所述图像取样装置(4)的输出端和电荷感应器(3)的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人机交互界面(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力波感应与图像识别的木材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锤(6)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耐磨板(7),所述机壳(1)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人机交互界面(2)的位置和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洪弋张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