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破碎绞条形料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40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切碎绞条形材料的装置有一个进给系统,用来夹持绞条形料并输送到固定切刀上,通过切刀与刀辊的共同作用把绞条料切碎。构成进给装置的上、下进给辊中至少有一只是主动辊,辊子是通过轴承支承于碎料装置的机壳内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在碎料装置的正面有活动面板,两个侧壁分别有一个朝面板方向开口的长形孔,用来给下进给辊的轴承导向,长形孔的端部构成一个限定下进给辊在工作位置时的制挡件,此时,在工作状态时处于制挡位上的面板通过一支撑件把轴承压到下进给辊的制挡位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碎绞条形物料(strangmaterialien)的装置,它有一个进给系统,用来夹持绞条形料并输送到固定的切刀上,通过切刀与刀辊的共同作用把料切碎。构成进给装置的上、下进给辊至少有一根是主动辊,辊子是通过轴承支承于碎料装置的封闭式机壳内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在碎料装置的正面有活动面板。专利DE-PS 4236451已叙及了这样一种碎料装置,在这些熟知的碎料设备中,为了使碎料装置的各个部分设置得易于被接触到以使容易清理,与以前需把下进给辊子由工作位置拆下来的做法不同的是,这些装置在工作运行部位和非工作区之间设置可以移开的下进给辊,为此需要一个专用的手工操作的装置。位于固定切刀和刀辊之间的下进给辊子的非工作范围留有较大的空间,该处易于接近并且特别容易集聚废物,对清理工作十分有利。但是,靠近于工作运行部位的下进给辊子的非工作区常常是很难接近清扫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碎料设备机壳内部空间的可接近性,这对于诸如进行清理及维修工作很重要。按照本专利技术,机壳的两个侧壁各有一个朝端面板方向开口的、用来为下进给辊的轴承导向的长方形孔,该孔末端有一个限定下进给辊的工作位置的制挡件(Arretierung)。在工作状态下,处于闭合位置时的端面板通过一个作为中介物的支撑件,使下进给辊的轴承压至该制挡件。由于下进给辊置于长形孔中,进行清理工作时就能够把带有轴承的下进给辊子从孔的末端制挡件中拉出来,此时,下进给辊与其它辊子立可脱离。这样,翻开(weggeklappt)端面板,使脱开的下进给辊可顺利地从朝端面板方向开口的孔中取出,在其中只保留有上进给辊和固定切刀及刀辊的机壳的内部空间内则就容易接近了,因此,对该区的各处都很容易进行清扫,同样,这对任何维修工作也同样带来了方便。最好应这样来设计端面板它和一个部分复盖碎料装置的正面的罩板一起共同构成该装置的正面的边缘,并借助一与罩板绞接的拉拔装置,被压靠于机壳侧壁的端面。在拉拔装置的作用下,端面板与罩板一起朝着机壳一特别是朝着侧壁的端面压去,从而使下进给辊的轴承随即也被保持于它们的制挡件。最好是将长形孔基本处于水平方向。这样,拉出或插入下进给辊的轴承十分省力,因为这不需要克服重力。当将轴承滑入长形孔时尤其有利,因为,此时只需对轴承略施加一平稳的力直至使它到达制挡件。这样,如适当的话,可能使与主动齿轮啮合。此种情况,如在重力影响下使下进给辊进入啮合,可能由于处理粗糙而遭到损害。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实例由图表示出来,它们是附图说明图1,表示一台碎料装置的结构原理的俯视图,图中未表示出罩板及上进给辊;图2,图1所示装置的侧视图,在一侧壁上开有长形孔,此时装置是处于工作位置;图3,表示装置处在非工作位置;和图4,该装置的正视图。图1表示了该装置的结构原理,该装置有一个机壳1,机壳有两个侧壁2,3及前、后壁5,4。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在两个侧壁2,3之间的、该设备的各个部件,特去掉了将在图2中表示出的罩板6以及上进给辊10。位于两个侧壁2,3之间为以通常方式设置的刀辊7,经它与固定切刀8共同作用,绞条料(未图示)在其上被引导送入破碎装置。为了保证切口的清洁,位于刀辊7的包络线与固定切刀8之间的间隙仅为约1/100-3/100mm(ein wenige 1/100mm),为了便于看清楚,图1中把该尺寸放大了。绞条料从图2中表示的开口9(由图3所示的罩板6和端面板5的前端30及31构成)送入,并从此进入由上、下进给辊10,11组成的进给机构。正如可从图2中看出的,进给辊10和11之间有一小间隙,用来夹住待送入的绞条料。上进给辊10和下进给辊11皆支撑在侧壁2,3中。下进给辊11靠其轴颈12支承在圆盘状轴承13及14中。轴承13,14(见图1)可在侧壁2,3中的长形孔内移动,因图2是从侧视方向看的,所以只标出侧壁3上的长形孔15。长形孔15(及对应的设在侧壁2上的长形孔)的里端16制成圆形,该倒圆部分位于图示的在工作位置时,是把轴承13(同样,在侧壁2中是把相应的轴承14)包围住的,这样,该倒圆部分16即成为轴承13及14的制挡件。在图2表示的工作位置时,轴承13,14是被压入制挡件所在的制挡位中,实现这点是借助与侧壁2,3相铰连并可由此离开的端面板5实现的,为此,特设有置于侧壁2,3中的铰链轴17。在所示的工作位置时,端面板5紧靠在两侧壁2,3的端面18,19上,在此它是借助凸起20的压向支撑件21的,该支撑件通过销钉22与轴承13/14松动地连接。销钉22依靠在两个侧壁2,3之间的内部空间中与轴承13/14相连接。该平板的圆周尺寸类似于下进给辊子10,并且局部遮住里侧的长形孔15,它与轴承13/14是处于固定连接。当合上端面板时,轴承13/14及下进给辊11就被压入制挡位置,即将其保持在工作位置上。面板5是通过气压方式,借助活塞汽缸单元23的作用,把它压向两个侧壁2,3的端面18及19。活塞汽缸单元23的一边铰接在罩板6上,其另一边由活塞杆24与摆杆25固连,该摆杆通过一根中心销35可旋转地连接于罩板6上。摆杆25靠其凹口26与固定在端面板5上的销钉27搭接,这样,施加于活塞杆24上的压力就通过摆杆25以及销钉27传递到端面板5上,然后把端面板压向两侧壁2及3的端面18及19。如前面所述那样,此时轴承13/14也随即被压到它们各自的制挡位上。图3表示图2所示结构在打开时的情况,也就是说,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罩板6通过绕轴36转动而打开,并打开面板5,实现此只要使活塞杆24往内缩进以使凹口26脱离销钉27即可。此时可以把下进给辊的轴承13,14由长形孔15中往外滑出,直到长形孔15释放轴承13,14,这样就可以把下进给辊子11及连固其上的部件,特别是支撑件21卸下来。碎料装置处于这样状态时,其内部各处皆可自由接近以进行清扫和维修工作了。为使装置重新回到图2所示的工作位置,可用手把端面板5压紧到两侧壁2,3的端面18,19上,还盖上罩板6,装置就回复到图2所示的位置了。在该位置,摆杆25在活塞汽缸单元23的带动下转动,直到使凹口26扣在销钉27上为止。为使端面板5靠牢不动,位于端面板5上铰接有可摆动的钩子28,它从后面啮合于固定在侧壁2,3上的销钉29。因此,两个侧壁2,3上各有一个这样的钩子。钩子28的作用在于,当装置处于合拢位时首先使面板5保持在铰接位置上,直到在活塞汽缸单元23的作用下将端面板5可靠地拉到紧靠在侧壁2,3的端面18,19上为止。在端面板5末铰接时,下进给辊11已被重新插入到该装置中了,此时两个轴承13,14也已被滑入到长形孔15之内。当端面板5最终靠活塞汽缸单元23被拉紧时,轴承13,14被压而越过凸起20及支撑件21最终进入它们各自的制挡位中,至此,装置各部分又重新处于工作位置上。图4为处于工作位置时的该碎料装置的正视图,即,此时罩板6已合上,面板5已被压牢。由图4中可清楚地看到用于把铰条料送进碎料装置中的开口9。该开口沿其长边是由罩板6的端面30和面板5的端面31所定界的。对此,罩板6的向下延伸的裙板32朝下伸向开口9,并且其两侧又受端面板5的延长部33及34所限,而端面板又是支撑在铰连轴17上。图4还表示出活塞汽缸单元23,它以前面所述方式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切碎绞条形材料的装置,它有一个进给系统,用来夹持绞条料并输送到刀辊(7)和固定切刀(8)上,通过切刀(8)与刀辊(7)的共同作用把绞条形料切碎,构成进给装置的上、下进给辊(11,10)中至少有一根是主动辊,辊子(7,10,11)被置于内容碎料装置的机壳(1)的两个相对侧壁(2,3)中,在机壳(1)的正面有一铰接的端面板(5),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壁(2,3)分别有一个朝端面板(5)方向开口的长形孔(15),用来为下进给辊子(11)的轴承(13,14)导向,孔(15)的端部(16)形成一个限定下进给辊(11)的工作位置的制挡件,当端面板(5)处于其工作状态时,通过一支撑件(21)的中介把下进给辊(11)的轴承(13,14)压靠到制挡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龙瓦尔特格拉布贝图德霍尔姆劳伦策梅达霍夫赫尔穆茨沃尔夫京特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