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哲专利>正文

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04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平行设置的立柱A和立柱B,所述立柱A的四个侧面分别开设有楔形槽,且立柱A与立柱B的连接处安装有防护板A,所述防护板A的两侧边均设置有楔形条,且防护板A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防护板A的前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楔形条和楔形槽,便于进行防护板A与立柱A和立柱B的安装及拆卸工作,同时通过立柱A和立柱B四个侧面设置的楔形槽,能够实现防护装置的快速拼接处理,为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安装工作提供便利,通过设置的防护板B,能够实现防护装置的高度调整,提高防护装置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Protective devices for construction wor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外围通常都会搭建防护栏,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施工安全,避免建筑物物料滑落伤及施工人员,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灰尘的扩散影响周边的卫生环境,建筑工程施工防护栏一般被广泛应用于施工场所的隔离与警示。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其安装过程中多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拆卸费时费力,且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不能实现防护装置的拼接,需要人工调整其安装结构,且传统施工防护装置高度固定,不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高度调节,灵活性及实用性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其安装过程中多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拆卸费时费力,且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不能实现防护装置的拼接,需要人工调整其安装结构,且传统施工防护装置高度固定,不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高度调节,灵活性及实用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立柱A和立柱B,所述立柱A的四个侧面分别开设有楔形槽,且立柱A与立柱B的连接处安装有防护板A,所述防护板A的两侧边均设置有楔形条,且防护板A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防护板A的前侧开设有第一滑槽,且防护板A的后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安装有防护板B,所述第一滑槽的前侧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滑槽的后侧安装有固定组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楔形条与楔形槽相适配,所述防护板A与立柱A和立柱B均通过楔形条和楔形槽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板B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安装有防护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板B与防护板A通过第一滑槽和滑块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槽共开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外侧套设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栓与第二滑槽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槽共开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槽开设有的位置与第一滑槽开设的位置处相对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B与立柱A结构相同,且立柱B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楔形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楔形条和楔形槽,便于进行防护板A与立柱A和立柱B的安装及拆卸工作,克服传统建筑施工防护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拆卸不便的缺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立柱A和立柱B四个侧面设置的楔形槽,能够实现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横向拼接和纵向拼接工作,实现防护装置的快速拼接处理,为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安装工作提供便利。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护板B,能够提高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高度,方便施工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提高防护装置的灵活性及实用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滑槽和滑块,能够实现防护板B的滑动,从而实现防护装置的高度调整,使用过程中,通过手动滑动滑块,带动防护板B上下滑动,当防护板B滑动到适当位置处,通过调节固定螺母的松紧,实现防护板B的固定,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便于进行防护板B的固定工作,本设计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宜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中防护板A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中防护板B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立柱A;2、立柱B;3、楔形槽;4、防护板A;5、楔形条;6、放置槽;7、第一滑槽;8、第二滑槽;9、防护板B;91、固定框;92、防护网;10、滑块;11、固定组件;111、固定螺栓;112、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立柱A1和立柱B2,立柱A1的四个侧面分别开设有楔形槽3,且立柱A1与立柱B2的连接处安装有防护板A4,防护板A4的两侧边均设置有楔形条5,立柱B2与立柱A1结构相同,且立柱B2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楔形槽3,楔形条5与楔形槽3相适配,防护板A4与立柱A1和立柱B2均通过楔形条5和楔形槽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楔形条5和楔形槽3便于进行防护板A4与立柱A1和立柱B2的安装及拆卸工作,克服传统建筑施工防护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拆卸不便的缺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立柱A1和立柱B2四个侧面设置的楔形槽3,能够实现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横向拼接和纵向拼接工作,实现防护装置的快速拼接处理,为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安装工作提供便利。防护板A4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6,且防护板A4的前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且防护板A4的后侧开设有第二滑槽8,放置槽6的内部安装有防护板B9,防护板B9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框91,固定框91的内侧安装有防护网92,通过设置的防护板B9能够提高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高度,方便施工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提高防护装置的灵活性及实用性。第一滑槽7的前侧设置有滑块10,第二滑槽8的后侧安装有固定组件11,防护板B9与防护板A4通过第一滑槽7和滑块10滑动连接,第一滑槽7共开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滑槽7对称分布,固定组件11包括固定螺栓111,固定螺栓111的外侧套设有固定螺母112,固定螺栓111与第二滑槽8通过固定螺母112固定连接,第二滑槽8共开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二滑槽8对称分布,第二滑槽8开设有的位置与第一滑槽7开设的位置处相对应,通过设置的第一滑槽7和滑块10能够实现防护板B9的滑动,从而实现防护装置的高度调整,使用过程中,通过手动滑动滑块10,带动防护板B9上下滑动,当防护板B9滑动到适当位置处,通过调节固定螺母112的松紧,实现防护板B9的固定,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11便于进行防护板B9的固定工作,本设计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宜广泛推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防护板A4装入立柱A1和立柱B2侧面开设的楔形槽3内,通过设置的楔形条5和楔形槽3便于进行防护板A4与立柱A1和立柱B2的安装及拆卸工作,克服传统建筑施工防护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拆卸不便的缺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立柱A1和立柱B2四个侧面设置的楔形槽3,能够实现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横向拼接和纵向拼接工作,实现防护装置的快速拼接处理,为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安装工作提供便利,进一步的,进行防护装置的高度调节,通过设置的防护板B9能够提高建筑施工防护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立柱A(1)和立柱B(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A(1)的四个侧面分别开设有楔形槽(3),且立柱A(1)与立柱B(2)的连接处安装有防护板A(4),所述防护板A(4)的两侧边均设置有楔形条(5),且防护板A(4)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6),所述防护板A(4)的前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且防护板A(4)的后侧开设有第二滑槽(8),所述放置槽(6)的内部安装有防护板B(9),所述第一滑槽(7)的前侧设置有滑块(10),所述第二滑槽(8)的后侧安装有固定组件(11)。/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立柱A(1)和立柱B(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A(1)的四个侧面分别开设有楔形槽(3),且立柱A(1)与立柱B(2)的连接处安装有防护板A(4),所述防护板A(4)的两侧边均设置有楔形条(5),且防护板A(4)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6),所述防护板A(4)的前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且防护板A(4)的后侧开设有第二滑槽(8),所述放置槽(6)的内部安装有防护板B(9),所述第一滑槽(7)的前侧设置有滑块(10),所述第二滑槽(8)的后侧安装有固定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条(5)与楔形槽(3)相适配,所述防护板A(4)与立柱A(1)和立柱B(2)均通过楔形条(5)和楔形槽(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B(9)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框(91),所述固定框(91)的内侧安装有防护网(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张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