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90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设置在缝纫机上,所述缝纫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机体,包括用于切割布料边缘的切布机构,所述切布机构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气缸二、竖向设置在机体上的导向杆、与导向杆相适配的导向套以及刀片,所述气缸二与导向套相连,所述刀片与导向套相连,所述刀片与走针的一侧位置相对应。该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在缝纫走针过程中,切布机构能够跟随布的走动方向将缝线以外的布边切下。在完成缝纫的同时将布边切下,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
,具体为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在两块布料缝合后,在缝线以外会产生多余且参差不齐的布边,否则会影响衣物外观品质,特别是领子、袋口、前襟等具有特殊曲线的布边在修剪时,更是费工。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602697.4的一种缝纫机,其主要包括“底板和机壳,机壳上设有机针,底板内转动连接有下轴和驱动轴,下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动刀架,动刀架上固连有动刀,驱动轴与动刀架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动刀架转动,底板上滑动连接有定刀,底板上还铰接有驱动板……”。上述申请在缝纫过程中,只能对两块布料进行缝合或者将缝完后的线头切断,但是在处理缝线以外的布边时,任然需要采用人工修剪的方式进行,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设置在缝纫机上,所述缝纫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机体,包括用于切割布料边缘的切布机构,所述切布机构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气缸二、竖向设置在机体上的导向杆、与导向杆相适配的导向套以及刀片,所述气缸二与导向套相连,所述刀片与导向套相连,所述刀片与走针的一侧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切布机构还包括拨块、受力杆和用于复位的弹簧一,所述受力杆横向设置在导向套上,所述拨块设置在气缸二的输出端且与受力杆的顶部位置相对应,所述受力杆通过弹簧一与机体相连。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限制刀片下行的限位机构。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机体上的活塞套、可在活塞套内轴向移动的活塞、设置在机架上的气缸三、拉绳、堵头以及限位块,所述气缸三、拉绳、活塞、堵头依次相连,所述拉绳的外部位于活塞与活塞套的内壁之间套有弹簧二,所述限位块设置在导向套上,所述堵头与限位块的底部位置相对应。(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在缝纫走针过程中,切布机构能够跟随布的走动方向将缝线以外的布边切下。在完成缝纫的同时将布边切下,省时省力。2、该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当工人在给缝纫针换线或其他在刀片边的工作时,可限制刀片向下移动,防止刀片误伤到工人的手,提高了切布机构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背部轴侧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活塞套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面轴侧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B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夹布机构展开图。图中:1机架、2机体、3转动机构、31电机、32万向节、4压紧机构、41气缸一、42活动套、5夹布机构、51盖板、52底板、53支撑板、54走针槽一、55走针槽二、56模版条、6切布机构、61气缸二、62拨块、63导向杆、64导向套、65受力杆、66弹簧一、67刀片、7限位机构、71气缸三、72活塞套、73拉绳、74堵头、75限位块、76活塞、77弹簧二、8导向块、9转辊。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如图1-6所示,设置在缝纫机上,所述缝纫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机体2。机架1和机体2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再赘述。本技术包括用于夹持布料的夹布机构5、转辊9以及设置在缝纫机上的转动机构3和压紧机构4。转辊9为橡胶材质。压紧机构4能够带动转辊9竖向移动,转动机构3能够带动转辊9转动,转辊9与夹布机构5的位置相对应,且转辊9转动时能够带动夹布机构5沿着走针方向移动。转动机构3包括横向设置在机架1上的电机31和万向节32,电机1、万向节32、转辊9依次相连。电机1能够带动万向节32和转辊9转动。将布料夹持在夹布机构5上,利用转辊9带动夹布机构5沿着走针方向移动,提前设定好电机31的转动速率,使转辊9带动夹布机构5的移动速度与走针速度一致,防止产品卷曲堆积至针杆部位,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次品率。压紧机构4包括竖向设置在机体2上的气缸41和与其相连的活动套42,活动套42通过轴承固定套在万向节32的末端外。通过气缸41向下推动活动套42,活动套42带动万向节32向下移动,万向节32带动转辊9向下移动直至夹紧夹布机构5。夹布机构5包括底板52以及与其铰接的盖板51,盖板51和底板52上开设有相适配的走针槽一54和走针槽二55,盖板51与底板52盖合后走针槽一54与走针槽二55相吻合。具体使用夹布机构5时,将布料夹持在底板52与盖板51之间。机体2上设置有可竖向移动的导向块8,导向块8向下移动后可伸入走针槽一54内。导向块8可通过气缸带动也可通过机械结构手动上下调节,具体不作限定。导向块8与传统的压布块类似,为现有技术。导向块8环绕在缝纫针外。缝纫针能够穿过导向块8对布料进行缝纫,因为导向块8压着布料,在导向块8周围缝纫最稳定。底板52上铰接有用于放置布料的支撑板53,支撑板53位于底板52与盖板51之间。支撑板53上设置有防止布料位移的模版条56。模版条56可根据布料的大小形状定制,模版条56可拆卸式的贴附在支撑板53上。具体使用时,将布料放置在模版条56内,防止布料位移,然后盖板51将布料夹持在底板52上。本技术还包括用于切割布料边缘的切布机构6,切布机构6包括设置在机体2上的气缸二61、竖向设置在机体2上的导向杆63、与导向杆63相适配的导向套64以及刀片67,气缸二61与导向套64相连,刀片67与导向套64相连,刀片67与走针的一侧位置相对应。气缸二61通过向下推动导向套64来带动与导向套64相连的刀片67向下移动。刀片67向下对布料间歇性做切割动作。在缝纫走针过程中,切布机构6能够跟随布的走动方向将缝线以外的布边切下。在完成缝纫的同时将布边切下,省时省力。切布机构6还包括拨块62、受力杆65和用于复位的弹簧一66,受力杆65横向设置在导向套64上,拨块62设置在气缸二61的输出端且与受力杆65的顶部位置相对应,受力杆65通过弹簧一66与机体2相连。弹簧一66用于每次气缸二61带动刀片67下行后的刀片67复位。具体实施时,气缸二61的输出端带动拨块62打在受力杆65上,受力杆65带动与其相连的导向套64、刀片67向下移动、同时拉伸弹簧一66,当气缸二61复位时,在弹簧一66的复位下带动受力杆65、导向套64、刀片67向上复位,气缸二61间歇性向下推动即可实现刀片67上下循环切割功能。本技术还包括用于限制刀片67下行的限位机构7。通过设置限位机构7,当工人在给缝纫针换线或其他在刀片67边的工作时,可限制刀片67向下移动,防止刀片67误伤到工人的手,提高了切布机构7的安全性。限位机构7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设置在缝纫机上,所述缝纫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机体(2),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切割布料边缘的切布机构(6),所述切布机构(6)包括设置在机体(2)上的气缸二(61)、竖向设置在机体(2)上的导向杆(63)、与导向杆(63)相适配的导向套(64)以及刀片(67),所述气缸二(61)与导向套(64)相连,所述刀片(67)与导向套(64)相连,所述刀片(67)与走针的一侧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设置在缝纫机上,所述缝纫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机体(2),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切割布料边缘的切布机构(6),所述切布机构(6)包括设置在机体(2)上的气缸二(61)、竖向设置在机体(2)上的导向杆(63)、与导向杆(63)相适配的导向套(64)以及刀片(67),所述气缸二(61)与导向套(64)相连,所述刀片(67)与导向套(64)相连,所述刀片(67)与走针的一侧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自动裁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布机构(6)还包括拨块(62)、受力杆(65)和用于复位的弹簧一(66),所述受力杆(65)横向设置在导向套(64)上,所述拨块(62)设置在气缸二(61)的输出端且与受力杆(65)的顶部位置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官颢刘宇马宗家陈奕兴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