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86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脂加工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蒸脱机,包括机体,机体内部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预脱层、蒸脱层以及烘干层,所述蒸脱层包括设置于机体内部的上底板以及下底板,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直接蒸汽空腔,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连通直接蒸汽空腔的直接蒸汽入口和冷凝水出口,所述上底板上开设有沿上底板表面分布且贯穿上底板的蒸汽孔,所述下底板底部设有预热管道,所述预热管道的两端分别与间接蒸汽入口与间接蒸汽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预热管道对下底板进行预热,减少了直接蒸汽的冷凝,保证了蒸脱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脱机
本技术属于油脂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脱机。
技术介绍
蒸脱机又叫脱溶机,是浸出油厂湿粕脱溶和钝化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关键设备。公布号为CN103497829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蒸脱机。蒸脱机机体内部自上而下设有5层预脱层、2层蒸脱层、烘烤层、热风层、冷风层。两种不同的花盘分别与机体内壁焊接在预脱层和蒸脱层底部,并且两种花盘由两层焊接板构成,两层焊接板用拉筋固定。一种拉筋构成花盘的通孔直径为13.72mm,花盘远离中心的一侧设置了下料孔。另一种花盘的通孔直径为89mm,其上均匀分布2800个直接蒸汽喷口,直接蒸汽喷口直径为1.5mm,花盘远离中心的一侧设置了下料孔。本专利技术减少直接蒸汽的消耗量,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了产量,粕的质量达到了标准。在使用时,湿粕在蒸脱层通过直接蒸汽的加热以及携带作用脱去溶剂,蒸脱层结构由上、下底板形成,直接蒸汽通入上、下底板之间并通过上底板表面的蒸汽孔输出,与湿粕直接接触,而烘烤层的温度明显低于直接蒸汽温度,使得直接蒸汽容易与下底板接触发生降温以及凝结,影响脱溶效果以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脱机,能够对下底板处进行加热,防止与下底板接触的直接蒸汽受冷凝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蒸脱机,包括机体,机体内部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预脱层、蒸脱层以及烘干层,所述蒸脱层包括设置于机体内部的上底板以及下底板,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直接蒸汽空腔,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连通直接蒸汽空腔的直接蒸汽入口和冷凝水出口,所述上底板上开设有沿上底板表面分布且贯穿上底板的蒸汽孔,所述下底板底部设有预热管道,所述预热管道的两端分别与间接蒸汽入口与间接蒸汽出口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直接蒸汽通过直接蒸汽入口通入直接蒸汽空腔中,将间接蒸汽通入预热管道,通过间接蒸汽对下底板加热,减少直接蒸汽冷凝,从而提升直接蒸汽的脱溶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热管道呈往复曲折的盘管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复曲折的盘管状设置能够增加预热管道的总长度,从而增强间接蒸汽对下底板的加热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热管道的截面为倒三角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三角形设置使得预热管道与下底板接触的位置的表面积更大,增加了预热效果,同时较窄的底部通道有益于预热管道中产生的冷凝水的排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无缝钢管,所述无缝钢管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上底板以及下底板焊接,所述无缝钢管与蒸汽孔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件增加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的结构强度,无缝钢管结构简单,支撑效果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贯穿预脱层、蒸脱层以及烘干层,所述搅拌轴位于预脱层、蒸脱层以及烘干层的部分上均设置有搅拌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转动带动各层之间的搅拌叶转动,从而对各层中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脱溶效果更加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上相邻的两层之间均设置有人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人孔方便工人对层与层之间的结构进行检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脱层包括同轴设置且大小相同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形成间接蒸汽空腔,所述机体上设有蒸汽进管和冷凝水出管,蒸汽进管与间接蒸汽空腔相连通,冷凝水出管的一端设置于机体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底板上且与间接蒸汽空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间接蒸汽对物料进行预加热,使得物料进入脱溶层时能够具备足够的温度,方便溶剂随直接蒸汽一起蒸发上升。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底板的直径小于机体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底板的直径小于机体直径使得机体内壁处留有供溶剂气体上升的空间,便于对溶剂气体上升到机体顶部后进行收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下底板下方设有预热管道,并在预热管道中通入蒸汽对下底板进行预热,防止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直接蒸汽温度降低,保证了蒸汽的效率,从而提升了蒸脱效果;2、倒三角形设置使得预热管道与下底板接触的位置的表面积更大,增加了预热效果,同时较窄的底部通道有益于预热管道中产生的冷凝水的排出;3、往复曲折的盘管状设置能够增加预热管道的总长度,从而增强间接蒸汽对下底板的加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蒸脱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图4为图3中上底板、下底板以及预热管道的C-C剖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预热管道的安装形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体;11、搅拌轴;12、搅拌叶;2、预脱层;21、第一底板;22、第二底板;23、间接蒸汽空腔;3、蒸脱层;31、上底板;32、下底板;33、直接蒸汽空腔;34、蒸汽孔;4、烘干层;51、蒸汽进管;52、冷凝水出管;61、直接蒸汽入口;62、冷凝水出口;71、无缝钢管;8、预热管道;81、间接蒸汽入口;82、间接蒸汽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蒸脱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1,机体1整体为立式的回转体结构,机体1内部至上而下依次设有三层预脱层2、一层蒸脱层3以及三层烘干层4。机体1内部设有搅拌轴11,搅拌轴11贯穿预脱层2、蒸脱层3以及烘干层4,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机体1的顶部和底部。如图1所示,搅拌轴11位于预脱层2、蒸脱层3以及烘干层4中的部分上均设有搅拌叶12,从而对各层中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一底板21的直径小于机体1直径,从而在机体1内壁与第一底板21的边缘之间形成供蒸汽以及蒸发的溶剂上升的空间。如图1和图2所示,预脱层2包括同轴设置且大小相同的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之间形成间接蒸汽空腔23,机体1上位于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之间的位置设有蒸汽进管51,蒸汽进管51与间接蒸汽空腔23相连通,第二底板22远离间接蒸汽进管51的位置设有冷凝水出管52,冷凝水出管52远离第二底板22的一端伸出机体1外部以排除间接蒸汽空腔23内的冷凝水。如图1和图3所示,蒸脱层3设置于机体1内部的上底板31以及下底板32,上底板31与下底板32之间形成直接蒸汽空腔33。机体1上位于上底板31和下底板32之间的壁上设有直接蒸汽入口61,直接蒸汽入口61与直接蒸汽空腔33相连通,下底板32远离直接蒸汽入口61的位置设有冷凝水出口62,上底板31上开设有沿上底板31表面分布且贯穿上底板31的蒸汽孔34。如图3和图4所示,上底板31和下底板32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无缝钢管71,无缝钢管71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上底板31以及下底板32焊接,无缝钢管71与蒸汽孔34间隔设置。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下底板32底面上焊接有预热管道8,预热管道8呈往复曲折的盘管状设置,预热管道8的起始端位于直接蒸汽入口6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脱机,包括机体(1),机体(1)内部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预脱层(2)、蒸脱层(3)以及烘干层(4),所述蒸脱层(3)包括设置于机体(1)内部的上底板(31)以及下底板(32),所述上底板(31)与下底板(32)之间形成直接蒸汽空腔(33),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连通直接蒸汽空腔(33)的直接蒸汽入口(61)和冷凝水出口(62),所述上底板(31)上开设有沿上底板(31)表面分布且贯穿上底板(31)的蒸汽孔(3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32)底部设有预热管道(8),所述预热管道(8)的两端分别与间接蒸汽入口(81)与间接蒸汽出口(8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脱机,包括机体(1),机体(1)内部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预脱层(2)、蒸脱层(3)以及烘干层(4),所述蒸脱层(3)包括设置于机体(1)内部的上底板(31)以及下底板(32),所述上底板(31)与下底板(32)之间形成直接蒸汽空腔(33),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连通直接蒸汽空腔(33)的直接蒸汽入口(61)和冷凝水出口(62),所述上底板(31)上开设有沿上底板(31)表面分布且贯穿上底板(31)的蒸汽孔(3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32)底部设有预热管道(8),所述预热管道(8)的两端分别与间接蒸汽入口(81)与间接蒸汽出口(8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管道(8)呈往复曲折的盘管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管道(8)的截面为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31)和下底板(32)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无缝钢管(71),所述无缝钢管(71)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上底板(31)以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兴灿汪晟罡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上虞华粮油脂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