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64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乘客座椅,乘客座椅的一端与车架连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本自行车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第一端与乘客座椅连接并形成第二铰接点,连接杆的第二端能够在车架上滑动,并形成第三滑动点;第二铰接点能够绕第一铰接点为圆心作往返的圆弧运动,使得第三滑动点靠近或远离第一铰接点,以使得乘客座椅在折叠状态、临界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往返切换,从而使得乘客座椅折叠或展开;当乘客座椅处于临界状态时,第三滑动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的乘客座椅可折叠,节约空间,且折叠可靠。

A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自行车的发展,人们对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自行车的骑车座椅用于供车手乘坐,乘客座椅用于供乘客乘坐,乘客座椅位于骑车座椅的后方,传统的自行车的骑车座椅和乘客座椅不可折叠,自行车占据空间大,不便于存放;而且,由于自行车如果无法进行折叠,占据空间大,导致运营商在运输自行车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空间,以达到运送更多数量的自行车。并且,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特别受人们的青睐,而电动自行车一般也无法折叠,占用空间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其乘客座椅能够折叠,节约空间;且乘客折叠后能够保持折叠状态,不随意展开。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乘客座椅所述乘客座椅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自行车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乘客座椅连接并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能够在所述车架上滑动,并形成第三滑动点;所述第二铰接点能够绕所述第一铰接点为圆心作往返的圆弧运动,使得第三滑动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铰接点,以使得乘客座椅在折叠状态、临界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往返切换,从而使得所述乘客座椅折叠或展开;当所述乘客座椅处于临界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滑动点共线,且所述第三滑动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所述滑柱用于插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柱能够沿所述滑槽的槽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两端均凹陷形成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槽向与所述滑槽的槽向垂直,所述凹陷槽用于抵顶所述滑柱。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后轮支撑杆,所述后轮支撑杆设有一根,所述后轮支撑杆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连接杆设有两根,两根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滑槽。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后轮支撑杆,所述后轮支撑杆设有两根,两根所述后轮支撑杆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设有两根,两根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滑槽。进一步地,两根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距离杆,所述距离杆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根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距离杆用于防止所述滑柱脱离所述滑槽。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乘客座椅,乘客座椅的一端与车架连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本自行车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第一端与乘客座椅连接并形成第二铰接点,连接杆的第二端能够在车架上滑动,并形成第三滑动点;第二铰接点能够绕第一铰接点为圆心作往返的圆弧运动,使得第三滑动点靠近或远离第一铰接点,以使得乘客座椅在折叠状态、临界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往返切换,从而使得乘客座椅折叠或展开;当乘客座椅处于临界状态时,第三滑动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之间。本技术的自行车通过利用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滑动点共线时会产生弹力,即处于临界状态,并使得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需要历经临界状态,使得本自行车的乘客座椅在折叠状态时,不容易随意展开,节约空间,折叠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处(临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A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11、支撑杆;111、滑槽;112、滑柱;2、乘客座椅;21、第一铰接点;3、连接杆;31、第二铰接点;32、第三滑动点;4、距离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4,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1和乘客座椅2,乘客座椅2的一端与车架1连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21,本自行车还包括连接杆3,连接杆3的第一端与乘客座椅2连接并形成第二铰接点31,连接杆3的第二端能够在车架1上滑动,并形成第三滑动点32;第二铰接点31能够绕第一铰接点21为圆心作往返的圆弧运动,使得第三滑动点32靠近或远离第一铰接点21,以使得乘客座椅2在折叠状态、临界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往返切换,从而使得乘客座椅2折叠或展开;当乘客座椅2处于临界状态时,第一铰接点21、第二铰接点31和第三滑动点32共线,且第三滑动点32位于第一铰接点21与第二铰接点31之间。参见图1,可以理解,当需要将乘客座椅2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此时第一铰接点21、第二铰接点31和第三滑动点32呈三角形布置,通过人手推动连接杆3,使得向靠近第一铰接点21的方向移动。此时,松开人手后,第二铰接点31能够以第一铰接点21为圆心作圆弧运动,从而使得第三滑动点32靠近第一铰接点21。其中,在乘客座椅2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过程中,会出现第一铰接点21、第二铰接点31和第三滑动点32共线的情况,且第三滑动点32位于第一铰接点21和第二铰接点31之间,此时,乘客座椅2在没有惯性和外力的情况下,无法克服弹力从展开状态(参见图2)切换成临界状态(参见图3),即无法达到第一铰接点21、第二铰接点31和第三滑动点32共线的情况;需要人手再次提供外力,将乘客座椅2推向临界状态,使得第二铰接点31能够以第一铰接点21为圆心继续作圆弧运动,且第三滑动点32从第一铰接点21与第二铰接点31连线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第一铰接点21、第二铰接点31和第三滑动点32重新形成三角形,进而使得乘客座椅2达到折叠状态(参见图4)。进一步,也可以理解,当乘客座椅2处于折叠状态时,此时,折叠座椅在无外力的情况下,无法克服弹力的作用,因而无法从折叠状态(参见图4)切换成临界状态(参见图3),使得乘客座椅2折叠后牢靠,不随意展开,节约空间;并且,在行车过程中,也不会因为轻微抖动而随意展开。当需要将乘客座椅2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仅需用人手握持乘客座椅2,并用力转动乘客座椅2,使其克服弹力和自身重力,切换成临界状态,直至展开状态即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铰接点21、第二铰接点31和第三滑动点32共线情况并不限定三点必须同一条直线,而应当理解为三点的位置在空间上可以存在一定的偏差,即允许在某一个视角的投影下(如图3所示),第一铰接点21、第二铰接点31和第三滑动点32共线即可,也即,此时第一铰接点21、第二铰接点31和第三滑动点32处于已经克服弹力,达到临界状态即可。较佳的,参见图2,车架1上开设有滑槽111,连接杆3的第二端开设有滑柱112,滑柱112用于插接于滑槽111内,且滑柱112能够沿滑槽111的槽向移动。通过滑槽111与滑柱112的配合,使得乘客座椅2滑动过程更加平稳。进一步地,滑槽111的两端均凹陷形成凹陷槽,凹陷槽的槽向与滑槽111的槽向垂直,凹陷槽用于抵顶滑柱112。通过在滑槽111的两端你设置有凹陷槽,使得滑柱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椅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n所述自行车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乘客座椅连接并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能够在所述车架上滑动,并形成第三滑动点;/n所述第二铰接点能够绕所述第一铰接点为圆心作往返的圆弧运动,使得第三滑动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铰接点,以使得乘客座椅在折叠状态、临界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往返切换,从而使得所述乘客座椅折叠或展开;当所述乘客座椅处于临界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滑动点共线,且所述第三滑动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椅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
所述自行车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乘客座椅连接并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能够在所述车架上滑动,并形成第三滑动点;
所述第二铰接点能够绕所述第一铰接点为圆心作往返的圆弧运动,使得第三滑动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铰接点,以使得乘客座椅在折叠状态、临界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往返切换,从而使得所述乘客座椅折叠或展开;当所述乘客座椅处于临界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滑动点共线,且所述第三滑动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所述滑柱用于插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柱能够沿所述滑槽的槽向移动。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钊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极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