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干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36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动干油泵,可给各种机械自动注射润滑干油(如锂基酯黄干油)。它由气马达、柱塞泵、卸荷阀、安全阀、油箱等零部件组成,卸荷阀与气马达联接为一整体,气马达由本体、摆、拨块、滑套、配气块、缸体、活塞、活塞杆等组成,由压缩空气和弹簧的作用,实现活塞杆的快速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紧凑,体积小,零件少,换向灵活,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噪音低、外形美、安装、使用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动干油泵,可给各种机械自动注射润滑干油(如锂基润滑酯)。现有的气动干油泵,如美国的林肯干油泵,由气马达、柱塞泵、油箱、卸荷阀等零部件组成,其不足之处在于气马达的换向机构安置在最高位置,换向杆细长,既不好加工,又易弯曲变形,换向机构复杂,加工难度大,换向不灵活,换向活塞、密封圈易进尘埃,易磨损。卸荷阀与气马达分离,用联接管联接,零件多,联接点面多,易泄漏,活塞易磨损,热涨冷缩性大、工作可靠性差,整机结构复杂,体积大,加工困难,安装、维修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气动干油泵,它结构新颖,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噪音低、外形美。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气动干油泵由气马达、柱塞泵、卸荷阀、油箱、安全阀等零部件组成,卸荷阀的阀体联接在气马达的本体上,气马达本体联接在油箱上,柱塞泵的接杆、上管与气马达的活塞、螺套联接,并安置在油箱里,卸荷阀的阀体设有气腔和油腔,气腔里安置有气马达的摆套,油腔里安置有柱塞泵系统的单向阀,安全阀联接在卸荷阀上,安置在油箱里。气马达由本体、缸体、缸盖、活塞、活塞杆、上密封环、下密封环、螺套、摆、拨块、滑套、配气块等零部件组成,缸体联接在本体上,缸盖联接在缸体上,本体上开设有出气孔、进气孔、气道、余油出口、单向阀联接孔、摆套联接孔及气室孔,气室孔的两端装有螺套和上密封环,中间装有下密封环、拨块、滑套、配气块等零部件,摆含有摆套、活塞、摆杆、滚轮、销轴、弹簧等零部件,摆套联接在气马达的本体上,安置在卸荷阀阀体的气腔里,活塞装入摆套中,摆杆的一端联接在活塞上,另一端用销轴与滚轮联接,滚轮卡入拨块一侧的摆槽里,拨块套在滑套的外圆周上,拨块的另一侧上有配气块,滑套上有外台肩和内突缘,拨块上有外台肩,活塞杆上有外台肩,活塞杆依次穿过螺套,下密封环、滑套、上密封环的内孔,其下端与柱塞泵的接杆联接,上端装有活塞,活塞与缸体的内孔配合。消声系统由气马达本体侧边上的空腔、盖板、联接管等零部件组成,本体侧边空腔与出气口相通,盖板上有若干个小孔,使空腔与大气相通,联接管联接油箱与空腔,因而油箱内的空腔亦与大气相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整机结构新颖紧凑,体积小,零件数量少(比现有的林肯干油泵少23%),换向灵活,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安装、维修方便、外形美、噪音低。附图说明图1为气动干油泵总图;图2为气动干油泵的气马达主视图;图3为气动干油泵的柱塞泵主视图;图4为气动干油泵的卸荷阀主视图5为气动干油泵的消声系统主视图。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气动干油泵由气马达(4)、柱塞泵(2)、卸荷阀(6)、油箱(10)等零部件组成,卸荷阀(6)与气马达(4)紧凑地联接为一体,柱塞泵(2)与气马达(4)联接,并安置在油箱(10)内,油箱(10)内还有回油管(11)和安全阀(61)(参照图4),油箱(10)侧边开设有加油口(1)和观察孔(3),卸荷阀(6)的侧边设有压缩空气进口(7)和高压油出口(9),油箱(10)有提手(8),气马达(4)上有防护罩(5)。参照图2,气马达(4)由本体(62)、缸体(23)、缸盖(22)、活塞(21)、活塞杆(20)、上密封环(24)、下密封环(13)、螺套(31)、摆(28)、拨块(29)、滑套(18)、配气块(17)等零部件组成,缸体(23)通过螺栓联接在本体(62)上,缸盖(22)亦用螺栓联接在缸体(23)上,本体(62)上开设有出气孔(15)、进气孔(25)、气道(14)、(16)、余油出口(12)、单向阀(30)联接螺孔,摆套(26)联接螺孔及中部的气室孔(63),气室孔(63)的两端装有螺套(31)和上密封环(24),中间装有下密封环(13)、拨块(29)、滑套(18)、配气块(17)等,摆(28)由摆套(26)、活塞、摆杆、滚轮、销轴、弹簧(27)等零部件组成,摆套(26)螺纹联接在本体(62)上,安置在卸荷阀阀体(55)的气腔(58)里(参照图4),活塞装入摆套中,摆杆的一端联接在活塞上,另一端用销轴与滚轮联接,滚轮卡入拨块(29)一侧的摆槽里,拨块(29)套在滑套(18)的外圆周上,拨块(29)的另一侧上有配气块(17),滑套(18)上有外台肩和内突缘,拨块(29)上有外台肩,活塞杆(20)上有外台肩,活塞杆(20)依次穿过螺套(31)、下密封环(13)、滑套(18)、上密封环(24)的内孔,活塞杆(20)的上端装有活塞(21),下端与柱塞泵的接杆(37)用螺纹联接(参照图3),柱塞泵的上管(36)(参照图3)与螺套(31)螺纹联接,卸荷阀的阀体(55)(参照图4)用螺栓联接在本体(62)上。参照图4,卸荷阀(6)由阀体(55)、偶件(53)、活塞(54)、堵头(56)等零部件组成,阀体(55)上开设有气腔(58)、油腔(59)、油道(52)、(57),气腔(58)与压缩空气输入管相联,油腔(59)与高压油输出管相联,另还通过油道(52)与回油管(11)连通,通过油道(57)与安全阀(61)连通,阀体(55)的中部大孔里装有偶件(53)、活塞(54)、大孔的端部装有堵头(56),(64)为油箱盖板,(51)为联接管,(60)为螺母。参照图5,消声系统由本体侧边上的空腔(65)、盖板(66)、联接管(68)等零部件组成,空腔(65)与出气孔(15)相通,盖板(66)覆盖在空腔(65)上,其上有小孔(67),使空腔(65)与大气相通,联接管(68)连通油箱(10)与空腔(65),因而油箱内的空腔亦与大气相通。参照图3,柱塞泵由下管(32)、接管(33)、柱塞套(34)、柱塞(35)、上管(36)、接杆(37)、螺杆(38)、螺母(39)、螺杆(40)、滚珠(41)、(43)、档圈(42)、螺套(44)、螺杆(45)、止回阀(46)、止回阀垫(47)、刮油活塞(48)、螺母(49)等零部件组成,柱塞泵(2)安置在油箱(10)内(参照图1),上管(36)、接杆(37)分别与气马达上的螺套(31)、活塞(20)用螺纹联接(参照图2),下管(32)上有进油孔,下管(32)、接管(33)、柱塞套(34)、上管(36)依次用螺纹联接,形成了柱塞泵的筒体,螺杆(45)、螺套(44)、柱塞(35)、螺杆(40)、螺母(39)、螺杆(38)、接杆(37)依次螺纹联接,装入筒体中,其中柱塞(35)与柱塞套(34)配合,其余零件与筒体均有较大间隙,形成油道或油腔。本气动干油泵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进压缩空气→气马达往复运动→柱塞泵泵油→出油→切断压缩空气→卸荷阀→余油回油箱。气动干油泵安置在定时自动加油系统中,压缩空气的进与断由定时器和换向阀控制。由于气马达活塞(21)的面积大于柱塞泵活塞(35)的面积,设它们的面积比为n(一般为30~80,本实施例取50),则出油油压为压缩空气气压的n倍。气马达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压缩空气由进气口(7)进入卸荷阀阀体(55)的气腔(58)里,通过进气口(25)进入气马达本体(62)的气室(63)里,通过气道(14)、(19)进入缸体(23)的上腔,推动活塞(21)、活塞杆(20)下行(图示向左),活塞杆(20)下行一段距离后其上的台肩碰到滑套(18)下端的内突缘后,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动干油泵,由气马达、柱塞泵、卸荷阀、油箱等零部件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气马达(4)由本体(62)、缸体(23)、缸盖(22)、活塞(21)、活塞杆(20)、上密封环(24)、下密封环(13)、螺套(31)、摆(28)、拨块(29)、滑套(18)、配气块(17)等零部件组成,缸体(23)联接在本体(62)上,缸盖(22)联接在缸体(23)上,本体(62)上开设有出气孔(15)、进气孔(25)、气道(14)、(16)、余油出口(12)、单向阀(30)联接孔、摆套(26)联接孔及中部气室孔(63),气室孔(63)的两端装有螺套(31)和上密封环(24),中间装有下密封环(13)、拨块(29)、滑套(18)、配气块(17),摆(28)由摆套(26)、活塞、摆杆、滚轮、销轴、弹簧(27)等零部件组成,摆套(26)联接在本体(62)上,活塞装入摆套中,摆杆的一端联接在活塞上,另一端与滚轮联接,滚轮卡入拨块(29)一侧的摆槽里,拨块(29)套在滑套(18)的外圆周上,拨块(29)的另一侧上有配气块(17),活塞杆(20)穿过螺套(31)、下密封环(13)、滑套(18)、上密封环(24)的内孔,活塞杆(20)的上端装有活塞(21),下端与柱塞泵的接杆(37)联接,柱塞泵的上管(36)与螺套(31)联接,卸荷阀的阀体(55)联接在气马达的本体(62)上,阀体(55)里设置有气腔(58)、油腔(59),气腔(58)与压缩空气输入管相联,油腔(59)与高压油输出管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灵生彭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液压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