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125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包括外壳、负压风管、喷雾除臭管、防逸挡板;所述外壳包括组成各个面的钢板及外壳卸料口一侧周边的固定板及螺栓;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固定板及螺栓固定在墙体上;所述负压风管设置在所述外壳顶部,一端与外壳内部连通,另一端接外部除臭吸风设备;所述喷雾除臭管设置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排列设置在所述外壳卸料口两侧;所述喷雾除臭管接外部植物液喷雾系统。所述防逸挡板设置在卸料口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卸料过程中臭气逸散;吸风口距离臭源点远,有效负压小;喷雾除臭作用滞后等技术问题。

An airtight and deodorizing device for garbage unloa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
本技术属于固废处理
,涉及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卸料过程中垃圾及遗撒垃圾直接暴露在卸料间的空气中,由于垃圾车内臭气浓度高,臭气迅速扩展至空间。现有吸风口多位于卸料间空间顶部,距离臭源点远,不能对臭源点形成有效负压,导致臭气沿卸料口和卸料间其他缝隙扩散至其他空间;若要形成有效负压则需要较大的吸风量,则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较大。现有植物液喷雾除臭管设置在卸料口上部,同时为了躲避车辆撞击,喷雾管需设置在车斗旋转轨迹的高处,导致植物液喷雾除臭作用时臭气已经逸散至卸料大厅,处理较为滞后。通过CFD模拟发现现有垃圾卸料口下部区域两侧为臭气高浓度区,臭气浓度自下至上、自周边至中心逐渐降低,臭气浓度最大处为卸料口两侧及下侧,尤以下侧为重,此两处亦为负压最弱处。卸料口截面处高浓度区域臭气极易逸散至卸料大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以解决现有卸料过程中臭气逸散;吸风口距离臭源点远,有效负压小;喷雾除臭作用滞后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包括外壳1、负压风管2、喷雾除臭管3、防逸挡板4;所述外壳1包括组成各个面的钢板及外壳卸料口一侧周边的固定板11及螺栓12;所述外壳1通过所述固定板11及螺栓12固定在墙体上;所述负压风管2设置在所述外壳1顶部,一端与外壳1内部连通,另一端接外部除臭吸风设备;所述喷雾除臭管3设置雾化喷头31,所述雾化喷头31排列设置在所述外壳1卸料口两侧;所述喷雾除臭管接外部植物液喷雾系统。所述防逸挡板4设置在卸料口底部。所述喷雾除臭管3通过卡箍32固定在所述外壳1之上。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如下:可以将臭气封闭在有限小空间内,并由装置顶部吸风口迅速吸走,卸料口两侧设置植物液喷雾除臭管,可在卸料口形成植物液喷雾屏障,阻止臭气逸散至卸料大厅,根据CFD模拟结果可在卸料口底部设置挡板,降低逸散至卸料口处臭气浓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侧前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侧后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B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C处放大图。附图编号:1-外壳,2-负压风管,3-喷雾除臭管,4-防逸挡板,11-固定板,12-螺栓,31-雾化喷头,32-卡箍。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2、3所示,包括外壳1、负压风管2、喷雾除臭管3、防逸挡板4。参见图4所示,所述外壳1包括组成各个面的钢板及外壳周边的固定板11及螺栓12。所述外壳1通过所述固定板11及螺栓12固定在墙体上;所述负压风管2设置在所述外壳1顶部,所述风压风管2接外部除臭吸风设备,可吸收卸料装置内的臭气并送入除臭设备。参见图4、5所示,所述喷雾除臭管3设置雾化喷头(31)、卡箍(32),所述雾化喷头31排列设置在所述外壳1卸料口两侧。所述喷雾除臭管3通过卡箍32固定在所述外壳1之上,所述喷雾除臭管接外部植物液喷雾系统。所述防逸挡板4设置在卸料口底部,根据CFD模拟结果,可降低卸料口处臭气浓度,减少逸散至卸料大厅的臭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负压风管(2)、喷雾除臭管(3)、防逸挡板(4);/n所述外壳(1)包括组成各个面的钢板及外壳卸料口一侧周边的固定板(11)及螺栓(12);所述外壳(1)通过所述固定板(11)及螺栓(12)固定在墙体上;/n所述负压风管(2)设置在所述外壳(1)顶部,一端与外壳(1)内部连通,另一端接外部除臭吸风设备;/n所述喷雾除臭管(3)设置雾化喷头(31),所述雾化喷头(31)排列设置在所述外壳(1)卸料口两侧;所述喷雾除臭管接外部植物液喷雾系统;/n所述防逸挡板(4)设置在卸料口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卸料密闭及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负压风管(2)、喷雾除臭管(3)、防逸挡板(4);
所述外壳(1)包括组成各个面的钢板及外壳卸料口一侧周边的固定板(11)及螺栓(12);所述外壳(1)通过所述固定板(11)及螺栓(12)固定在墙体上;
所述负压风管(2)设置在所述外壳(1)顶部,一端与外壳(1)内部连通,另一端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俊齐好曹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