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99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包括主体充气枕,所述主体充气枕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羽翼充气枕,且主体充气枕的另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羽翼充气枕,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为一体成型构件,且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波浪格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主体充气枕的两侧外表面设置了四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充气区域,通过增减充气区域的个数和充盈度来调整主体充气枕的高度与形状可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并且两个羽翼充气枕可用拉链进行合拢使其包裹患者下肢对肢体进行间断循环式充气挤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Functional pillow for rehabilitation and nursing of lower limbs after orthopedic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
本技术涉及康复护理功能枕,具体为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属于康复护理功能枕应用

技术介绍
当患者做完下肢骨科手术后需要对下肢进行康复护理,加快下肢骨头的康复愈合速度,所以需要使用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对下肢进行护理。但是现有的功能枕为海绵梯形枕,只能对下肢进行抬高制动,起到支撑作用,不能满足后期康复动态的关节角度调整及肌肉辅助练习,也不能满足多个关节的屈伸角度和高度的调节,对下肢的康复护理效果不佳,所以设置了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在主体充气枕的两侧外表面设置了四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充气区域,通过增减充气区域的个数和充盈度来调整主体充气枕的高度与形状可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并且主体充气枕与羽翼充气枕的外表面均设置了波浪格槽,同时两个与羽翼充气枕可用拉链进行合拢使其包裹患者下肢,对肢体进行间断循环式充气挤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还可在两翼内面放置冰袋,便于包裹受伤肢体,对急性期损伤度下肢进行抬高制动冰敷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包括主体充气枕,所述主体充气枕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羽翼充气枕,且主体充气枕的另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羽翼充气枕,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波浪格槽,其中所述主体充气枕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带,所述主体充气枕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第三充气区与第四充气区,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内表面均设置有内衬布,三组所述内衬布与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之间均设置有开口。优选的,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远离主体充气枕的一侧外表面与第二羽翼充气枕远离主体充气枕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拉链,且第一羽翼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通过拉链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第三充气区与第四充气区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粘胶隔痕,且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第三充气区与第四充气区均通过第一粘胶隔痕相隔。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第三充气区与第四充气区均呈三角形设置,且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第三充气区与第四充气区的大小均不相同。优选的,所述主体充气枕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充气孔,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的外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充气孔,所述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第三充气区与第四充气区的外表面均开设有第三充气孔。优选的,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与主体充气枕之间、第二羽翼充气枕与主体充气枕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粘胶隔痕,且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之间均通过第二粘胶隔痕相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主体充气枕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的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第三充气区与第四充气区为四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充气区域,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增减四个充气区域的个数和充盈度将主体充气枕调整好患者满意的高度与形状从而可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2、通过在主体充气枕、第一羽翼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的外表面设置了波浪格槽,并且第一羽翼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可通过拉链进行合拢使主体充气枕、第一羽翼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包裹患者下肢对肢体进行间断循环式充气挤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使得该康复护理枕对下肢的康复护理效果更好。3、通过在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内表面均设置了内衬布,并且三组内衬布与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和第二羽翼充气枕之间均设置有开口能够放置冰袋到内衬布中,使得第一羽翼充气枕、主体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更好的包裹住患者的受伤肢体,对急性期损伤度下肢进行抬高制动冰敷护理。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充气枕、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第三充气区域第四充气区的相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体充气枕、第一羽翼充气枕与第二羽翼充气枕的相结合视图。图中:1、主体充气枕;101、第一充气区;102、第二充气区;103、第三充气区;104、第四充气区;105、第一粘胶隔痕;2、第一羽翼充气枕;3、第二羽翼充气枕;4、波浪格槽;5、第二粘胶隔痕;6、第一充气孔;7、第二充气孔;8、固定带;9、第三充气孔;10、内衬布;11、开口;12、拉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包括主体充气枕1,主体充气枕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羽翼充气枕2,且主体充气枕1的另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羽翼充气枕3,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为一体成型构件形成整个康复护理功能枕并且能够包裹在患者的下肢对其进行护理康复,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波浪格槽4,波浪格槽4能够对肢体进行间断循环式充气挤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其中主体充气枕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带8,固定带8能够将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固定在患者的下肢,主体充气枕1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充气区101、第二充气区102、第三充气区103与第四充气区104,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内表面均设置有内衬布10,三组内衬布10与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之间均设置有开口11,通过设置的开口11能够将冰袋到内衬布10中,使得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更好的包裹住患者的受伤肢体,对急性期损伤度下肢进行抬高制动冰敷护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羽翼充气枕2远离主体充气枕1的一侧外表面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远离主体充气枕1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拉链12,且第一羽翼充气枕2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通过拉链12活动连接,拉链12能够将第一羽翼充气枕2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合拢从而使主体充气枕1、第一羽翼充气枕2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包裹患者下肢对肢体进行间断循环式充气挤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充气区101、第二充气区102、第三充气区103与第四充气区104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粘胶隔痕105,且第一充气区101、第二充气区102、第三充气区103与第四充气区104均通过第一粘胶隔痕105相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充气区101、第二充气区102、第三充气区103与第四充气区104均呈三角形设置,且第一充气区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包括主体充气枕(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充气枕(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羽翼充气枕(2),且主体充气枕(1)的另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羽翼充气枕(3),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为一体成型构件,且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波浪格槽(4),其中所述主体充气枕(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带(8);/n所述主体充气枕(1)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充气区(101)、第二充气区(102)、第三充气区(103)与第四充气区(104);/n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内表面均设置有内衬布(10),三组所述内衬布(10)与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之间均设置有开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包括主体充气枕(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充气枕(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羽翼充气枕(2),且主体充气枕(1)的另一侧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羽翼充气枕(3),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为一体成型构件,且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波浪格槽(4),其中所述主体充气枕(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带(8);
所述主体充气枕(1)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充气区(101)、第二充气区(102)、第三充气区(103)与第四充气区(104);
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内表面均设置有内衬布(10),三组所述内衬布(10)与第一羽翼充气枕(2)、主体充气枕(1)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之间均设置有开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羽翼充气枕(2)远离主体充气枕(1)的一侧外表面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远离主体充气枕(1)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拉链(12),且第一羽翼充气枕(2)与第二羽翼充气枕(3)通过拉链(12)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术后下肢康复护理功能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海琴蒙蓉向胜龙宋幼敏肖小花张艳戴汶婷蒋蕾王静舒沙莎刘莉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东汽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