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99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包括防护部和与防护部可拆卸连接的充气装置,所述防护部由两个半圆状的防护装置构成,所述防护装置上设有半圆状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壁设有半圆状的固定气囊,且位于外边侧设有半圆状的辅助气囊,其中一个所述防护装置上的弧形板和另一个所述防护装置上的弧形板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两个弧形板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使用时,卡扣在脖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方便,两个弧形板内设有固定气囊,固定气囊冲气后对脖颈左右进行固定,两个弧形板外部的辅助气囊膨胀后可充当枕头的作用,在对昏迷和行动不便的患者翻身时防止出现头部大幅度摆动的功效,而且可长时间佩戴。

Neck circumference for long term bedridden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
本技术涉及卧床护理辅助器械
,具体为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
技术介绍
住院患者通常在重症、术后或是日常治疗中,通常要求患者卧床,不可随意活动,以免导意外发生。然而,患者在长期卧床过程中,特别是昏迷的患者,最轻易活动的部位为颈部,目前为了防止患者不经意或意外活动,通常在患者的颈部两侧放置两个沙袋进行固定,但是需要翻身或是做检查时,需要撤掉沙袋,患者复位后,又需要重新放置沙袋固定,操作及其不便;现有的充气颈圈是采用颈部前后卡扣的方式,只实用于颈椎病患者的家庭使用,不适合长期卧床患者使用;而且此种沙袋的固定方式功能单一。为此,提出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采用固定气囊和辅助气囊两层定位,固定气囊固定患者的颈部,辅助气囊充当枕头的作用,辅助气囊采用分体式结构,可单独充气也可同时充气,可防止患者保持一种姿态产生的疲劳现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包括防护部和与防护部可拆卸连接的充气装置,所述防护部由两个半圆状的防护装置构成,所述防护装置上设有半圆状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壁设有半圆状的固定气囊,且位于外边侧设有半圆状的辅助气囊,其中一个所述防护装置上的弧形板和另一个所述防护装置上的弧形板铰接,两个所述弧形板对向旋转后呈一个封闭圆,两个所述固定气囊和辅助气囊跟随两个所述弧形板对向旋转后呈一个封闭圆。两个弧形板闭合后呈一个整圆,在通过两个固定气囊固定颈部的同时,利用两个两侧辅助气囊可辅助患者翻身或检查时,头部不会出现大幅度摆动,具有枕头的作用,无需频繁拆卸。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上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焊接有带有连接孔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安装拆卸方便。优选的,所述固定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呈半圆喇叭口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半圆喇叭口状的固定气囊对接后呈一个完整的喇叭口,固定更加稳固。优选的,所述辅助气囊和固定气囊的顶部位于两个弧形板活动开口的一侧均设有充气接头一,所述充气装置由三通管、过盈配合套设在三通管两端的输气管和旋合在三通管上充气接头二构成,所述输气管的一端和充气接头一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气装置利用三通管可实现对辅助气囊和固定气囊的同时充气,供气均匀。优选的,两个所述辅助气囊上靠近两个弧形板铰接点的一端通过胶管连通,且位于胶管上设有球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阀可控制两个辅助气囊的连通和阻断,连通时使两个辅助气囊供气均匀,提高患者颈部的稳定性,关闭后,可单独充气,便于患者颈部弯曲,防止出现一种姿态产生的疲劳不适。优选的,所述固定气囊和辅助气囊均通过魔术贴和弧形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气囊和辅助气囊均通过魔术贴和弧形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两个弧形板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使用时,卡扣在脖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方便,两个弧形板内设有固定气囊,固定气囊冲气后对脖颈左右进行固定,两个弧形板外部的辅助气囊膨胀后可充当枕头的作用,在对昏迷和行动不便的患者翻身时防止出现头部大幅度摆动的功效,而且可长时间佩戴;2、本技术,两个辅助气囊通过球阀可实现连通和阻断,连通时使两个辅助气囊供气均匀,提高患者颈部的稳定性,关闭后,可单独充气,便于患者颈部弯曲,防止颈部保持一种姿态产生的疲劳不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弧形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部;2、充气装置;3、防护装置;4、弧形板;5、固定气囊;6、辅助气囊;7、安装板;8、螺栓;9、充气接头一;10、三通管;11、输气管;12、充气接头二;13、胶管;14、球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包括防护部1和与防护部1可拆卸连接的充气装置2,防护部1由两个半圆状的防护装置3构成,防护装置3上设有半圆状的弧形板4,弧形板4的内侧壁设有半圆状的固定气囊5,且位于外边侧设有半圆状的辅助气囊6,其中一个防护装置3上的弧形板4和另一个防护装置3上的弧形板4铰接,两个弧形板4对向旋转后呈一个封闭圆,两个固定气囊5和辅助气囊6跟随两个弧形板4对向旋转后呈一个封闭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弧形板4闭合后呈一个整圆,在通过两个固定气囊5固定颈部的同时,利用两个两侧辅助气囊5可辅助患者翻身或检查时,头部不会出现大幅度摆动,具有枕头的作用,无需频繁拆卸。具体的,如图1所示,弧形板4上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焊接有带有连接孔的安装板7,两个安装板7通过螺栓8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8安装拆卸方便。具体的,如图3所示,固定气囊5的顶部和底部呈半圆喇叭口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半圆喇叭口状的固定气囊5对接后呈一个完整的喇叭口,固定更加稳固。具体的,如图1和图5所示,辅助气囊6和固定气囊5的顶部位于两个弧形板4活动开口的一侧均设有充气接头一9,充气装置2由三通管10、过盈配合套设在三通管10两端的输气管11和旋合在三通管10上充气接头二12构成,输气管11的一端和充气接头一9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气装置2利用三通管10可实现对辅助气囊6和固定气囊5的同时充气,供气均匀。具体的,如图2所示,两个辅助气囊6上靠近两个弧形板4铰接点的一端通过胶管13连通,且位于胶管13上设有球阀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阀14可控制两个辅助气囊6的连通和阻断,连通时使两个辅助气囊6供气均匀,提高患者颈部的稳定性,关闭后,可单独充气,便于患者颈部弯曲,防止出现一种姿态产生的疲劳不适。具体的,如图3所示,固定气囊5和辅助气囊6均通过魔术贴和弧形板4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更滑方便,便于清洗。安装步骤:第一步、将两个环形板4一端铰接连接。第二步、将固定气囊5利用魔术贴粘接在弧形板4的内侧,将辅助气囊6粘接在弧形板4的外侧。第三步、将三通管10的两端过盈配合连接输气管11,并在另一个管口旋合充气接头二12。第四步、输气管11和充气接头一9可拆卸连接。第五步、在两个辅助气囊6之间过盈配合安装球阀14。第六步、通过螺栓8连接两个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包括防护部(1)和与所述防护部(1)可拆卸连接的充气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1)由两个半圆状的防护装置(3)构成,所述防护装置(3)上设有半圆状的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的内侧壁设有半圆状的固定气囊(5),且位于外边侧设有半圆状的辅助气囊(6),其中一个所述防护装置(3)上的所述弧形板(4)和另一个所述防护装置(3)上的所述弧形板(4)铰接,两个所述弧形板(4)对向旋转后呈一个封闭圆,两个所述固定气囊(5)和所述辅助气囊(6)跟随两个所述弧形板(4)对向旋转后呈一个封闭圆。/n

【技术特征摘要】
1.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包括防护部(1)和与所述防护部(1)可拆卸连接的充气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1)由两个半圆状的防护装置(3)构成,所述防护装置(3)上设有半圆状的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的内侧壁设有半圆状的固定气囊(5),且位于外边侧设有半圆状的辅助气囊(6),其中一个所述防护装置(3)上的所述弧形板(4)和另一个所述防护装置(3)上的所述弧形板(4)铰接,两个所述弧形板(4)对向旋转后呈一个封闭圆,两个所述固定气囊(5)和所述辅助气囊(6)跟随两个所述弧形板(4)对向旋转后呈一个封闭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4)上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焊接有带有连接孔的安装板(7),两个所述安装板(7)通过螺栓(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卧床患者用颈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肿瘤医院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