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基材、细胞分离过滤器及血小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164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巨核细胞的排斥率高并且血小板的透过率高的分离基材以及使用了该分离基材的细胞分离过滤器及血小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离基材由用于从包含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细胞悬浊液分离血小板的多孔膜构成,其中,分离基材的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分离基材由选自包括聚砜树脂及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paration substrate, cell separation filter and plate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分离基材、细胞分离过滤器及血小板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基材、细胞分离过滤器及血小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血小板为在血栓的形成中发挥中心作用,且在生体内显现止血功能的细胞,因此若出血时或使用抗癌剂时血小板减少,则严重的情况下有时导致死亡。而且,对血小板的减少的唯一的确定的治疗法为输血血小板制剂。目前的血小板制剂取决于来自志愿者的献血,尽管保存有效期间为4天的极短的天数,随着因少子化而能够献血的年龄层的人口减少及献血需要高的高龄人的人口增加,预测医疗现场中的需要与供给的平衡难以保持。因此,代替献血的血小板来源的开发备受关注。近年来,已报导了通过将多能性干细胞、造血祖细胞、间充质细胞等作为来源培养巨核细胞来在体外大量生产血小板的技术。在该技术中,血小板通过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被切割而产生,因此在血小板生产后的培养液中含有多个巨核细胞。因此,从抑制免疫原性的观点考虑,需要分离巨核细胞及从巨核细胞生产的血小板的技术开发。作为这种分离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血小板分离基材,其由用于从包含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细胞悬浊液分离血小板的多孔体构成,其中,多孔体的流入侧的平均孔径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从流入侧朝向流出侧,平均孔径连续或阶段性地较少,并且流出侧的平均孔径为3μm以上且8μm以下。”([权利要求1])。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29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人等对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血小板分离基材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可知巨核细胞的排斥率(除去率)高,但是明确了血小板的透过率(回收率)低而对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的分离性能存在改善的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巨核细胞的排斥率高并且血小板的透过率高的分离基材以及使用了该分离基材的细胞分离过滤器及血小板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如下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关于由多孔膜构成的分离基材,若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原材料由聚砜树脂和/或聚偏二氟乙烯树脂构成,则巨核细胞的排斥率高并且血小板的透过率变高。即,发现了通过以下的结构能够实现上述课题。[1]一种分离基材,其包含用于从包含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细胞悬浊液分离血小板的多孔膜,其中分离基材的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分离基材由选自包括聚砜树脂及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2]如[1]所述的分离基材,其中,分离基材具有孔径从表面朝向厚度的中心方向连续或不连续地变小的孔径分布。[3]如[1]所述的分离基材,其中,分离基材的表面被亲水性高分子或亲水性基修饰。[4]一种细胞分离过滤器,其具备:容器,配置有第1通液口及第2通液口;及过滤材料,填充于第1通液口及第2通液口之间,该细胞分离过滤器中,过滤材料为[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基材。[5]一种血小板的制造方法,其具有:接触步骤,使至少包含巨核细胞的培养液与[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基材接触;培养步骤,在接触步骤之前及之后的至少一者中,培养巨核细胞而产生血小板;及回收步骤,在接触步骤及培养步骤之后,回收含有所产生的血小板的培养液。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巨核细胞的排斥率高并且血小板的透过率高的分离基材以及使用了该分离基材的细胞分离过滤器及血小板的制造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而完成的,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于“~”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括的范围。通常,分离基材是指在多个内部具有较小的孔隙的结构体,例如可举出由纤维结构体、多孔膜、滚珠填充管柱及这些积层体构成。其中,纤维结构体是指缠结纤维而成为一个结构,例如可举出织物(网状物(mesh))、编物、辫子、不织布及将纤维填充到管柱中等,其中,从宽的孔径分布、复杂的流路、制作容易性的方面考虑,尤其优选不织布。并且,作为不织布的制法,例如可举出干式法、湿式法、纺粘法、熔喷法、静电纺丝法、针刺法等,其中,从生产性及通用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湿式法及熔喷法、静电纺丝法。多孔膜是指在整个塑胶体具有多个连通孔,作为制法可举出相分离法、发泡法、照射放射线或激光等的蚀刻法、成孔法、冷冻干燥法、塑胶焼结法等,但是从宽的孔径分布、复杂的流路、制作容易性的方面考虑,尤其优选使用了相分离法的多孔膜。滚珠填充管柱是指通过在管柱内填充滚珠而在滚珠之间形成孔隙。滚珠的粒径期望为均匀,通过滚珠的粒径将滚珠之间的孔隙设为孔径而容易控制。[分离基材]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基材为由用于从包含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细胞悬浊液分离血小板的多孔膜构成的分离基材。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基材的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优选为2.0μm以上且9.0μm以下。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基材由选自包括聚砜树脂及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优选至少由聚砜树脂构成。其中,本说明书中,“平均孔径”是指在使用了perm-porometer(SeikaCorporation制CFE-1200AEX)的细孔径分布测量试验中,相对于在GALWICK(PorousMaterials,Inc制)中完全润湿的样品的空气压以2cc/min增大而进行了评价的值。具体而言,相对于在GALWICK中完全润湿的膜状样品,在膜的一侧以2cc/min规定量送入空气,一边测量其压力,一边测量向与膜的相反的一侧透过的空气的流量。在该方法中,首先关于在GALWICK中润湿的膜状样品,得到了压力与透气流量的资料(以下,也称为“湿曲线”。)。接着,对与未润湿的干燥状态的膜状样品相同的资料(以下,也称为“干曲线”。)进行了测量,并求出相当于干曲线的流量的一半的曲线(半干曲线)与湿曲线的交点的压力。之后,将GALWICK的表面张力(γ)、与基材的接触角(θ)及空气压(P)导入到下述式(I),能够计算平均孔径。平均孔径=4γcosθ/P……(I)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基材如上所述,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且由聚砜树脂和/或聚偏二氟乙烯树脂构成,因此巨核细胞的排斥率高、并且血小板的透过率变高。发挥这种效果的理由的详细虽不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人等如以下那样推测。即,从后述的实施例1~3与比较例1~4的对比,认为通过分离基材的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阻止巨核细胞的透过,并能够使血小板透过。并且,从后述的比较例5~9的结果,认为即使分离基材的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也由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基材,其包含用于从包含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细胞悬浊液分离血小板的多孔膜,/n所述分离基材的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n所述分离基材由选自由聚砜树脂及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12 JP 2017-0958341.一种分离基材,其包含用于从包含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细胞悬浊液分离血小板的多孔膜,
所述分离基材的平均孔径为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所述分离基材由选自由聚砜树脂及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基材,其中,
所述分离基材具有孔径从表面朝向厚度的中心方向连续或不连续地变小的孔径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基材,其中,
所述分离基材的表面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井俊树山田忠范竹上竜太神长邦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