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体异位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水体治理领域,特别是一种河道水体异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河流水体是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同时污染物难以降解,沉积于底泥,形成严重的内源污染。城市河流出现黑臭和水质不达标现象,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现市面常用的河道水体治理方法主要有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曝气增氧、生物膜填料、沉水植物修复、生态浮岛、微生物调控、异位强化处理等技术,然而由于部分河道水质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截污纳管不彻底及内源污染释放等原因,导致相关治理措施不能稳定运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部分河道治理技术单一,水体无法消除黑臭或达到地表V类水。目前,异位强化处理措施较为有效和稳定,如超磁分离、高效微滤、MBR等处理方式,在正常情况下都能有效去除水体部分污染物,但是,水体中氨氮(N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水体异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河道中待处理的水体抽送至微孔曝气池中处理2~5小时;/n(2)在步骤(1)处理后的水体表面铺撒活性炭,静置5~10小时;/n(3)将步骤(2)处理后的水体经超声振荡处理30~60min;/n(4)将步骤(3)处理后的水体经生物膜反应器;/n(5)将步骤(4)处理后的水体送至微孔曝气池中处理0.5~1小时,再按液固质量比100:(0.05~0.1)加入解淀粉芽孢杆菌,然后持续通风供氧12~30小时,期间不时搅拌,之后静置过滤;/n(6)将步骤(5)处理所得的水体经紫外处理,即能排放至河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体异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河道中待处理的水体抽送至微孔曝气池中处理2~5小时;
(2)在步骤(1)处理后的水体表面铺撒活性炭,静置5~10小时;
(3)将步骤(2)处理后的水体经超声振荡处理30~60min;
(4)将步骤(3)处理后的水体经生物膜反应器;
(5)将步骤(4)处理后的水体送至微孔曝气池中处理0.5~1小时,再按液固质量比100:(0.05~0.1)加入解淀粉芽孢杆菌,然后持续通风供氧12~30小时,期间不时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辰,劳英夫,孙翠芳,黄蓉,劳一兵,蒋承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万鑫源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