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0906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所述分离方法为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对聚合反应后形成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压力过滤分离,形成主要由液相丙烯构成的滤液和主要由聚丙烯粉末构成的滤饼,以实现丙烯和聚丙烯的分离,对除液后滤饼形成的固体物料进行干燥,获得的干燥粉末为聚丙烯粉末;所述分离装置设有用于实施所述分离方法的转鼓压滤机、冷凝器、液相丙烯收集罐和干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压力过滤为主进行固液分离,代替传统聚丙烯粉末分离工艺中的气化、闪蒸、附加过滤和旋风分离,明显减少了气体丙烯的循环流量以及分离工艺所需的总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及相应的分离装置,属于烯烃聚合
,尤其适用于本体法或本体-气相法烯烃聚合工艺。
技术介绍
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在注塑、吹膜、涂覆、喷丝、改性工程塑料等各种工业和民用塑料制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和气相法以及本体-气相法组合工艺。本体法(本体-气相法)有多种工艺路线,可分为釜式聚合工艺和环管式聚合工艺,目前应用较多的有Basell公司的Spheripol工艺、日本三井化学公司的Hypol工艺和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现有本体法(本体-气相法)工艺采用液相反应器实现均聚,依靠夹套冷却撤走反应热,反应生成的聚丙烯粉末与未反应的液相丙烯依靠丙烯的气化、闪蒸形成气、固混合物,然后利用过滤器、旋风分离器等设备实现聚丙烯粉末与气相丙烯的分离。为保证闪蒸、气化的动力,一般在管路上设置夹套管进行蒸汽伴热。分离得到的气相丙烯利用丙烯循环压缩机压缩、冷凝后得到液相丙烯,进入反应器循环使用。如上所述,现有的本体法工艺主要有如下缺点:1)未反应的液相丙烯在上述气化、闪蒸、压缩、冷凝的循环过程中需要大量蒸汽伴热和冷却水冷凝,导致大量的公用工程消耗;2)聚丙烯粉末与气化后的丙烯气体分离需要设置多台过滤器及分离器,不仅造成设备投资成本高,而且工艺流程长,增加了装置运行的不可靠性;大量循环丙烯气体的压缩需要压缩机能力大,设备一次投资成本高;同时,大量的丙烯气体压缩消耗了大量的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及装置,以代替传统聚丙烯粉末分离工艺中的气化、闪蒸、附加过滤和旋风分离,减少气体丙烯的循环流量和能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对聚合反应后形成的固液混合物(液相本体反应器出料)进行压力过滤分离,形成主要由液相丙烯构成的滤液和主要由聚丙烯粉末构成的滤饼,以实现固液混合物中丙烯和聚丙烯的分离。对除液后滤饼形成的固体物料进行干燥,获得的干燥粉末(粉料)为聚丙烯粉末。压力过滤采用连续工作制,对连续进料进行固液分离。以适宜温度和压力的气体作为除液气体对分离出的滤饼进行除液,所述除液气体优选为增压后的循环丙烯气体。所述除液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例如,优选为两次,对经过一次除液后的滤饼进行第二次除液。将滤液引入液相丙烯收集罐。将除液产生的气液混合物冷凝,使其中的气相丙烯转换为液相丙烯,将冷凝出的液体引入液相丙烯收集罐。将新鲜的液相丙烯送入液相丙烯收集罐,将液相丙烯收集罐的液体混合,送入反应系统作为液体丙烯原料。可以采用压滤机进行所述的压力过滤分离。所述压滤机为连续工作制压滤机,设有过滤区、除液区、卸料区和再生区,在过滤区进行固液混合物的压力过滤,形成滤液和滤饼,在除液区以除液气体对滤饼进行除液,在卸料区将除液后的滤饼通过卸料管道输出,在再生区以清洗液对过滤介质进行清洗再生。所述压滤机优选为转鼓压滤机。所述除液在转鼓压滤机内的除液区实施。将除液后的滤饼在转鼓压滤机的卸料区卸料。所述压滤机的卸料依靠物料自重或在卸料反吹气体的反吹作用下进行,所述卸料反吹气体可以为增压的循环丙烯气。在压滤机的出料管道上设置密封下料装置,通过密封下料装置进行密封下料。根据需要,对卸料后的过滤介质进行清洗,清洗液采用纯净的液态丙烯,清洗排出液送入液相丙烯收集罐。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装置,采用本申请公开的任一种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进行均聚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包括:压滤机,用于对聚合反应后形成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采用连续工作制的转鼓压滤机,设有进料管、除液气体输入管、清洗液输入管、气液混合物输出管、滤液输出管、清洗排出液输出管和卸料管道,设有或者不设有卸料反吹气体输入管,所述进料管用于接入聚合反应后形成的固液混合物,连接液相聚合反应器(例如,液相本体反应器)的出料口,中间不设置气化和闪蒸等固液分离设备,将液相聚合反应器的出料在不经气化等任何固液分离的情形下引入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所述除液气体输入管用于接入除液气体,连接循环丙烯气体管道,所述清洗液输入管用于接入用作清洗液的新鲜液相丙烯,所述卸料反吹气体输入管用于接入卸料反吹气体,连接循环丙烯气体管道,所述气液混合物输出管用于输出除液产生的气液混合物,所述滤液输出管用于输出滤液,所述卸料管道用于输出固体物料;冷凝器,用于对压滤机输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冷凝,所述压滤机的气液混合物输出管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凝输入管(被冷凝介质的输入管);液相丙烯收集罐,用于收集液相丙烯,将新鲜的液相丙烯与所收集的液相丙烯混合,形成的混合丙烯液体用作反应系统的液体丙烯原料,设有新鲜液相丙烯输入管和混合丙烯液体输出管,所述新鲜液相丙烯输入管用于接入新鲜的液相丙烯,所述混合丙烯液体输出管用于输出混合丙烯液体,所述冷凝器的冷凝输出管(被冷凝介质的输出管)、所述压滤机的滤液输出管和所述压滤机的清洗排出液输出管均接入所述液相丙烯收集罐;干燥装置,用于对压滤机输出的固体物料进行干燥,形成的干燥粉末为聚丙烯粉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压力过滤技术代替传统聚丙烯生产过程中的气化、闪蒸、附加袋式过滤、旋风分离的工艺,节约了原有工艺中液相丙烯气化、闪蒸所需的能量,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工艺流程长,冗余操作多的缺点;2)利用循环丙烯气体对压滤机的滤饼进行除液,降低滤饼中液相丙烯的夹带,为后续进一步干燥操作降低负荷;3)从以下4个方面显著降低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a)彻底节约反应后液相丙烯气化、闪蒸所需的加热能量;b)大大降低气体丙烯循环流量,节约压缩过程、冷凝过程的能量消耗;c)大大降低现有工艺技术中丙烯供料泵扬程,节约输送过程的能量消耗;d)取消了原工艺中旋风分离器、袋式过滤器、大型换热器等设备,显著减小丙烯循环压缩机、丙烯供料泵、换热设备、汽蒸系统设备的规格,降低装置一次投资。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大量减少现有工艺的设备数量,同时降低了工艺过程中伴热蒸汽、冷却水及电能的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构造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分离装置主要包括压滤机(转鼓压滤机)10、冷凝器30(丙烯冷凝器)和液相丙烯收集罐40。所述压滤机用于对聚合反应后形成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采用连续工作制的转鼓压滤机,设有进料管11、除液气体输入管13、14、清洗液输入管12、卸料反吹气体输入管15、气液混合物输出管22、滤液输出管21、清洗排出液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对聚合反应后形成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压力过滤分离,形成主要由液相丙烯构成的滤液和主要由聚丙烯粉末构成的滤饼,以实现丙烯和聚丙烯的分离,对除液后滤饼形成的固体物料进行干燥,获得的干燥粉末为聚丙烯粉末。/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对聚合反应后形成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压力过滤分离,形成主要由液相丙烯构成的滤液和主要由聚丙烯粉末构成的滤饼,以实现丙烯和聚丙烯的分离,对除液后滤饼形成的固体物料进行干燥,获得的干燥粉末为聚丙烯粉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适宜温度和压力的气体作为除液气体对分离出的滤饼进行除液,所述除液气体为增压后的循环丙烯气体,所述除液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滤液引入液相丙烯收集罐,将除液产生的气液混合物冷凝,使其中的气相丙烯转换为液相丙烯,将冷凝出的液体引入液相丙烯收集罐,对卸料后的过滤介质进行清洗,清洗液采用纯净的液态丙烯,清洗排出液引入液相丙烯收集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新鲜的液相丙烯送入液相丙烯收集罐,将液相丙烯收集罐的液体混合,送入反应系统作为液体丙烯原料。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压滤机进行所述的压力过滤分离,所述压滤机为连续工作制压滤机,设有过滤区、除液区、卸料区和再生区,在过滤区进行固液混合物的压力过滤,形成滤液和滤饼,在除液区以除液气体对滤饼进行除液,在卸料区将除液后的滤饼通过卸料管道输出,在再生区以清洗液对过滤机本身的过滤介质进行清洗再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的卸料依靠物料自重或在卸料反吹气体的反吹作用下进行,所述卸料反吹气体可以为增压的循环丙烯气。


7.聚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滤机,用于对聚合反应后形成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采用连续工作制的转鼓压滤机,设有进料管、除液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泽阳天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