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74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包括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电容、电阻、单片机、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二极管、三极管、接插件、晶振、连接器、发光二极管、看门狗芯片、电感、存储芯片、通讯隔离芯片、隔离芯片、加密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单片机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与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实现了HART总线通讯,完成远程的大量信息读取及控制。

Hart bus communication circuit of intelligent variable frequency actu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
技术介绍
伴随着智能电动执行器行业的飞速发展,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通讯控制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原先传统的硬件线通讯方式已经渐渐无法满足未来的智能化电动执行器机构的需求了。而相应的更高效、更可靠稳定的通讯方式亟待需求。大部分国产执行器的通讯控制方式为通过硬接线提供的干接点触点信号进行实现的,该种方式现场所需硬接线数量纷繁复杂且传输的信息量很有局限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以实现远程的大量信息读取及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以实现远程的大量信息读取及控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包括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电容、电阻、单片机、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二极管、三极管、接插件、晶振、连接器、发光二极管、看门狗芯片、电感、存储芯片、通讯隔离芯片、隔离芯片、加密芯片,其特征在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2号引脚分三路分别与电容八的一端、电容五的一端以及3.3V电源端连接,电容八的另一端、电容五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3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八的一端以及单片机的86号引脚连接,电阻八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6号引脚与单片机的6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7号引脚与单片机的66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8号引脚与单片机的3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9号引脚与单片机的32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0号引脚与单片机的33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3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十四的一端以及电容十八的一端连接,电阻十四的另一端接地,电容十八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容十九的一端以及电阻十六的一端连接,电容十九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十六的另一端与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的1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4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5号引脚以及电容九的一端连接,电容九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9号引脚分六路分别与二极管二的阳极、二极管三的阴极、电阻十八的一端、电阻九的一端、电容十五的一端以及电阻十八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容二十二的一端以及电容二十三的一端连接,电容二十二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十九的一端以及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的17号引脚连接,电阻九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接插件一的1号口以及三极管一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一的集电极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20号引脚连接,二极管二的阴极与24V电源端连接,二极管三的阳极、电容二十三的另一端、电阻十九的另一端、电容十五的另一端、接插件一的2号口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21号引脚串联电容二后,分五路分别与电容一的一端、电容四的一端、电容七的一端、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24号引脚以及24V电源端连接,电容一的另一端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22号引脚连接,电容四的另一端、电容七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号引脚、4号引脚、5号引脚、11号引脚、12号引脚、16号引脚接地;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的5号引脚分八路分别与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的11号引脚、18号引脚、23号引脚、电容十二的一端、电容十三的一端、电容十六的一端、电容十七的一端以及3.3V电源端连接,电容十二的另一端、电容十三的另一端、电容十六的另一端、电容十七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6号引脚与单片机的52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7号引脚与单片机的75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8号引脚与单片机的73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9号引脚与单片机的35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0号引脚与单片机的7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3号引脚串联电容二十一后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15号引脚串联电容二十后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20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晶振一的一端以及电容二十六的一端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的21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晶振一的另一端以及电容二十七的一端连接,电容二十六的另一端、电容二十七的另一端接地,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的1号引脚、3号引脚、4号引脚、12号引脚、19号引脚、22号引脚、24号引脚接地;单片机的100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的2号端以及电阻三十一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1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的3号端以及电阻三十二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2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的4号端以及电阻三十三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3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的5号端以及电阻三十四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4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的6号端以及电阻五十一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5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的7号端以及电阻五十二的一端连接,电阻三十一的另一端分六路分别与电阻三十二的另一端、电阻三十三的另一端、电阻三十四的另一端、电阻五十一的另一端、3.3V电源端以及发光二极管六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六的阴极串联电阻一后,分两路分别与电阻二的一端以及单片机的93号引脚连接,电阻二的另一端与看门狗芯片的6号引脚连接,看门狗芯片的1号引脚与8号引脚之间串联有电阻四,看门狗芯片的4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六的一端以及电阻七的一端连接,电阻六的另一端与24V电源端连接,电阻七的另一端、看门狗芯片的3号引脚接地,看门狗芯片的5号引脚与单片机的51号引脚连接,看门狗芯片的7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单片机的17号引脚以及连接器一的8号端连接,连接器一的9号端、10号端接地,连接器一的1号端与3.3V电源端连接,看门狗芯片的7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5V电源端以及电容六的一端连接,电容六的另一端、电阻五十二的另一端接地,看门狗芯片的12号引脚分四路分别与看门狗芯片的10号引脚、电容十一的一端、电容十的一端以及电感一的一端连接,电感一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连接,电容十一的另一端分五路分别与看门狗芯片的11号引脚、15号引脚、电容十的另一端、参考电压端以及电感二的一端连接,电感二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的24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十二的一端以及存储芯片的6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二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电阻十一的一端、3.3V电源端、电容十四的一端以及存储芯片的8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一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存储芯片的5号引脚以及单片机的25号引脚连接,电容十四的另一端、存储芯片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4号引脚以及7号引脚连接,单片机的47号引脚与通讯隔离芯片的6号引脚连接,单片机的46号引脚与通讯隔离芯片的3号引脚连接,单片机的1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容三十二的一端以及3.3V电源端连接,电容三十二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的12号引脚分三路分别与电阻二十的一端、电阻二十一的一端以及接插件二的3号口连接,电阻二十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容二十四的一端以及电阻二十二的一端连接,电容二十四的另一端、通讯隔离芯片的9号引脚、10号引脚接地,电阻二十一的另一端分三路分别与电阻二十二的另一端、单片机的13号引脚以及接插件二的1号口连接,接插件二的2号口与电源隔离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包括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电容、电阻、单片机、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二极管、三极管、接插件、晶振、连接器、发光二极管、看门狗芯片、电感、存储芯片、通讯隔离芯片、隔离芯片、加密芯片,其特征在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号引脚分三路分别与电容八(C8)的一端、电容五(C5)的一端以及3.3V电源端连接,电容八(C8)的另一端、电容五(C5)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3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八(R8)的一端以及单片机(CPU1)的86号引脚连接,电阻八(R8)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6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6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7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66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8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3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9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32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0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33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3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十四R14的一端以及电容十八C18的一端连接,电阻十四R1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十八C18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容十九C19的一端以及电阻十六R16的一端连接,电容十九C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十六R16的另一端与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1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4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5号引脚以及电容九(C9)的一端连接,电容九(C9)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9号引脚分六路分别与二极管二(D2)的阳极、二极管三(D3)的阴极、电阻十八R18的一端、电阻九(R9)的一端、电容十五C15的一端以及电阻十八R18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容二十二C22的一端以及电容二十三C23的一端连接,电容二十二C22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十九R19的一端以及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17号引脚连接,电阻九(R9)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接插件一(JP1)的1号口以及三极管一(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一(Q1)的集电极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0号引脚连接,二极管二(D2)的阴极与24V电源端连接,二极管三(D3)的阳极、电容二十三C23的另一端、电阻十九R19的另一端、电容十五C15的另一端、接插件一(JP1)的2号口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1号引脚串联电容二(C2)后,分五路分别与电容一(C1)的一端、电容四(C4)的一端、电容七(C7)的一端、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4号引脚以及24V电源端连接,电容一(C1)的另一端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2号引脚连接,电容四(C4)的另一端、电容七(C7)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号引脚、4号引脚、5号引脚、11号引脚、12号引脚、16号引脚接地;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5号引脚分八路分别与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11号引脚、18号引脚、23号引脚、电容十二C12的一端、电容十三C13的一端、电容十六C16的一端、电容十七C17的一端以及3.3V电源端连接,电容十二C12的另一端、电容十三C13的另一端、电容十六C16的另一端、电容十七C17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6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52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7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75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8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73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9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35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0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7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3号引脚串联电容二十一C21后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5号引脚串联电容二十C20后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0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晶振一(XTAL1)的一端以及电容二十六C26的一端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1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晶振一(XTAL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二十七C27的一端连接,电容二十六C26的另一端、电容二十七C27的另一端接地,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1号引脚、3号引脚、4号引脚、12号引脚、19号引脚、22号引脚、24号引脚接地;单片机(CPU1)的100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2号端以及电阻三十一R3A的一端连接,单片机(CPU1)的1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3号端以及电阻三十二R3B的一端连接,单片机(CPU1)的2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4号端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变频执行器的HART总线通讯电路,包括可编程电流源芯片、电容、电阻、单片机、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二极管、三极管、接插件、晶振、连接器、发光二极管、看门狗芯片、电感、存储芯片、通讯隔离芯片、隔离芯片、加密芯片,其特征在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号引脚分三路分别与电容八(C8)的一端、电容五(C5)的一端以及3.3V电源端连接,电容八(C8)的另一端、电容五(C5)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3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八(R8)的一端以及单片机(CPU1)的86号引脚连接,电阻八(R8)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6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6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7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66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8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3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9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32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0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33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3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十四R14的一端以及电容十八C18的一端连接,电阻十四R1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十八C18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容十九C19的一端以及电阻十六R16的一端连接,电容十九C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十六R16的另一端与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1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4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5号引脚以及电容九(C9)的一端连接,电容九(C9)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9号引脚分六路分别与二极管二(D2)的阳极、二极管三(D3)的阴极、电阻十八R18的一端、电阻九(R9)的一端、电容十五C15的一端以及电阻十八R18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容二十二C22的一端以及电容二十三C23的一端连接,电容二十二C22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十九R19的一端以及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17号引脚连接,电阻九(R9)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与接插件一(JP1)的1号口以及三极管一(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一(Q1)的集电极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0号引脚连接,二极管二(D2)的阴极与24V电源端连接,二极管三(D3)的阳极、电容二十三C23的另一端、电阻十九R19的另一端、电容十五C15的另一端、接插件一(JP1)的2号口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1号引脚串联电容二(C2)后,分五路分别与电容一(C1)的一端、电容四(C4)的一端、电容七(C7)的一端、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4号引脚以及24V电源端连接,电容一(C1)的另一端与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2号引脚连接,电容四(C4)的另一端、电容七(C7)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号引脚、4号引脚、5号引脚、11号引脚、12号引脚、16号引脚接地;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5号引脚分八路分别与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11号引脚、18号引脚、23号引脚、电容十二C12的一端、电容十三C13的一端、电容十六C16的一端、电容十七C17的一端以及3.3V电源端连接,电容十二C12的另一端、电容十三C13的另一端、电容十六C16的另一端、电容十七C17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6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52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7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75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8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73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9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35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0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74号引脚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3号引脚串联电容二十一C21后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15号引脚串联电容二十C20后接地,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0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晶振一(XTAL1)的一端以及电容二十六C26的一端连接,可编程电流源芯片(IC2)的21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晶振一(XTAL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二十七C27的一端连接,电容二十六C26的另一端、电容二十七C27的另一端接地,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IC4)的1号引脚、3号引脚、4号引脚、12号引脚、19号引脚、22号引脚、24号引脚接地;单片机(CPU1)的100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2号端以及电阻三十一R3A的一端连接,单片机(CPU1)的1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3号端以及电阻三十二R3B的一端连接,单片机(CPU1)的2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4号端以及电阻三十三R3C的一端连接,单片机(CPU1)的3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5号端以及电阻三十四R3D的一端连接,单片机(CPU1)的4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6号端以及电阻五十一R5A的一端连接,单片机(CPU1)的5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连接器一(JTAG)的7号端以及电阻五十二R5B的一端连接,电阻三十一R3A的另一端分六路分别与电阻三十二R3B的另一端、电阻三十三R3C的另一端、电阻三十四R3D的另一端、电阻五十一R5A的另一端、3.3V电源端以及发光二极管六(LED_W1)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六(LED_W1)的阴极串联电阻一(R1)后,分两路分别与电阻二(R2)的一端以及单片机(CPU1)的93号引脚连接,电阻二(R2)的另一端与看门狗芯片(IC1)的6号引脚连接,看门狗芯片(IC1)的1号引脚与8号引脚之间串联有电阻四(R4),看门狗芯片(IC1)的4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电阻六(R6)的一端以及电阻七(R7)的一端连接,电阻六(R6)的另一端与24V电源端连接,电阻七(R7)的另一端、看门狗芯片(IC1)的3号引脚接地,看门狗芯片(IC1)的5号引脚与单片机(CPU1)的51号引脚连接,看门狗芯片(IC1)的7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单片机(CPU1)的17号引脚以及连接器一(JTAG)的8号端连接,连接器一(JTAG)的9号端、10号端接地,连接器一(JTAG)的1号端与3.3V电源端连接,看门狗芯片(IC1)的7号引脚分两路分别与5V电源端以及电容六(C6)的一端连接,电容六(C6)的另一端、电阻五十二R5B的另一端接地,看门狗芯片(IC1)的12号引脚分四路分别与看门狗芯片(IC1)的10号引脚、电容十一C11的一端、电容十(C10)的一端以及电感一(L1)的一端连接,电感一(L1)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连接,电容十一C11的另一端分五路分别与看门狗芯片(IC1)的11号引脚、15号引脚、电容十(C10)的另一端、参考电压端以及电感二(L2)的一端连接,电感二(L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CPU1)的24号引脚分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国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伍行力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