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69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母排,包括:注塑形成的母排架;第一引出母排,安装在母排架一侧且位于第一高度位置;第二引出母排,注塑固定在母排架中且位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三引出母排,安装在母排架远离排第一引出母排的一侧且位于第三高度位置;以及第一星点支排,包括第一侧排和连接第一侧排的第二侧排,所述第一侧排位于母排架内侧并第一引出母排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所述第二侧排低于第二引出母排的第二高度位置并形成第四高度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解决了现有的引出母排数量很少,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不能承受过大的负载电流。

A bus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母排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母排。
技术介绍
目前,母排作为控制器中电流传导的核心器件常面临着引出母排数量很少(只有1到2片),空间利用率低、不能承受过大的负载电流的缺陷。在现有技术中,正如专利文献1:CN201820465006.X的技术专利,该技术专利提供一种母排、母排总成、控制器及车辆,一种母排,所述母排包括形成为板状结构的母排本体,所述母排本体弯折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U形凹槽,且用作电容安装槽,所述U形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电容正极安装部和电容负极安装部;和/或所述母排本体包括层叠设置的正导电层和负导电层,所述正导电层和所述负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母排本体形成为长条形结构,所述凹槽沿所述母排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母排包括:正极输入部、负极输入部、正极输出部和负极输出部,其中,沿所述母排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正极输入部和所述负极输入部设置于母排本体的一端处,所述正极输出部和所述负极输出部设置于母排本体的两侧。沿所述母排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母排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正极输出部和多个所述负极输出部,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母排,其特征在于,包括:/n注塑形成的母排架;/n第一引出母排,安装在母排架一侧且位于第一高度位置;/n第二引出母排,注塑固定在母排架中且位于第二高度位置;/n第三引出母排,安装在母排架远离排第一引出母排的一侧且位于第三高度位置;以及/n第一星点支排,包括第一侧排和连接第一侧排的第二侧排,所述第一侧排位于母排架内侧并第一引出母排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所述第二侧排低于第二引出母排的第二高度位置并形成第四高度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母排,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塑形成的母排架;
第一引出母排,安装在母排架一侧且位于第一高度位置;
第二引出母排,注塑固定在母排架中且位于第二高度位置;
第三引出母排,安装在母排架远离排第一引出母排的一侧且位于第三高度位置;以及
第一星点支排,包括第一侧排和连接第一侧排的第二侧排,所述第一侧排位于母排架内侧并第一引出母排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所述第二侧排低于第二引出母排的第二高度位置并形成第四高度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出母排末端包括弧形弯排和折排,所述折排位于弧形弯排末端并向外弯折与弧形弯排形成第二安装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母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星点支排,所述第二星点支排包括内弧排和外侧弧排,所述内弧排一端伸入第二安装槽中,所述外侧弧排连接内弧排的中部,所述外侧弧排位于第二引出母排的外侧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弧排与第一侧排处于同一高度位置;所述内弧排与第三引出母排处于同一高度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排架注塑一体成型;所述母排架包括一对并列布置弧形的固定弧排,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多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