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63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上的正极柱、负极柱、注液孔及防爆阀结构,所述防爆阀结构包括包括具有压痕的防爆阀、防爆阀凸台及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凸台为所述顶盖片上向上突出的一圈,所述保护膜包括本体部及垂直于所述本体部向下的延伸部,所述保护膜环设于所述防爆阀凸台并完全覆盖住所述防爆阀,所述保护膜与所述防爆阀凸台中任意一个设有卡扣,另一个设有与卡扣相对应的卡槽,安装时相互配合卡扣互锁,从而加强保护膜与防爆阀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保护膜在电池测试或使用过程中脱落,避免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影响,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A power battery top cover to prevent the protective film of explosion-proof valve from falling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更详细地说是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容量大、功率高、无污染等优点,成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用等多领域内的首选电源,但是,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不断循环使用、发生过充、短路,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气体,随着热量积聚,使电池内部压强增大,如果不将气体排出,锂电池将会发生爆炸,引起安全事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往往在动力电池的结构上增加防爆阀结构,防爆阀结构能够在电池内部热量积聚、压强增大时,冲破防爆阀结构以达到泄压目的,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能。防爆阀结构一般包括带有压痕的防爆阀和保护膜,保护膜是用来保护防爆阀不被尖锐物所破坏,防止异物、灰尘、电解液等掉入到防爆阀内,避免防爆阀被腐蚀或者被污染,然而现有技术中,保护膜是直接贴在防爆阀上的,缺少自锁结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致使保护膜脱落,从而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是通过在防爆阀通孔四周的凸起与保护膜上设置卡扣和卡槽互锁结构,从而加强保护膜与防爆阀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保护膜在电池测试或使用过程中脱落,避免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影响,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上的正极柱、负极柱、注液孔及防爆阀结构,所述防爆阀结构包括具有压痕的防爆阀、防爆阀凸台及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凸台为所述顶盖片上向上突出的一圈,所述保护膜包括本体部及垂直于所述本体部向下的延伸部,所述保护膜环设于所述防爆阀凸台并完全覆盖住所述防爆阀,所述保护膜与所述防爆阀凸台中任意一个设有卡扣,另一个设有与卡扣相对应的卡槽,安装时相互配合卡扣互锁;进一步的,所述防爆阀凸台的直径略大于或略小于所述保护膜延伸部的直径,使其能恰好盖合;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可以为向两侧或者向内延伸的凸块,也可以是向上突出的卡钩结构;所述卡槽可以是贯通的通孔结构,也可以是非贯穿的卡槽结构,还可以是向外突出的卡钩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与卡槽至少有两对;进一步的,所述防爆阀凸台与所述顶盖片为一体冲压成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动力电池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卡扣互锁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中各标记的含义为:1,顶盖片2,正极柱3,负极柱4,注液孔5,防爆阀结构51、防爆阀52防爆阀凸台53保护膜,531本体部,532延伸部6,卡扣,7,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的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式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本领域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1、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上的正极柱2、负极柱3、注液孔4及防爆阀结构5,所述防爆阀结构5包括具有压痕的防爆阀51、防爆阀凸台52及保护膜5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为所述顶盖片上向上突出的一圈凸台,所述保护膜53包括本体部531及垂直于所述本体部向下的延伸部532,所述保护膜53环设于所述防爆阀凸台52并完全覆盖住所述防爆阀51,所述保护膜53与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中任意一个设有卡扣6,另一个设有与卡扣相对应的卡槽7,安装时相互配合卡扣互锁;进一步的,所述防爆阀凸台52的直径略大于或略小于所述保护膜53延伸部532的直径,使其能恰好盖合;进一步的,所述卡扣6可以为向两侧或者向内延伸的凸块,也可以是向上突出的卡钩结构;所述卡槽7可以是贯通的通孔结构,也可以是非贯穿的卡槽结构,还可以是向外突出的卡钩结构;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防爆阀凸台52的直径略小于所述保护膜53的延伸部532的直径,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为所述顶盖片上向上突出的凸台结构,在所述保护膜53的延伸部532上设置两个相互对称的卡扣6,相应的在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上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卡槽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6为向上突出的卡钩结构,所述卡槽7为贯穿所述防爆阀凸台52的通孔结构,所述保护膜53贴到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上时,所述卡钩结构6a的卡钩部卡入通孔结构中,也就是说当所述保护膜53盖合到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上时,所述卡钩结构6也同时卡入到所述通孔结构中,从而实现所述保护膜53与所述防爆阀凸台52的互锁连接,进而加强其连接的可靠性。实施例2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2中,所述防爆阀凸台52的直径略小于所述保护膜53的延伸部532的直径,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为所述顶盖片上向上突出的连续一圈的凸台结构,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扣6,所述卡扣6为向外延伸的凸块,相应的在所述保护膜53上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卡槽7,所述卡槽7为贯穿延伸部532的通孔,所述凸块6与所述通孔7相互配合,所述保护膜53贴于所述防爆阀凸台52时,所述凸块6恰好嵌插入所述通孔7,从而实现所述保护膜53与所述防爆阀凸台52的互锁连接,进而加强其连接的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还有多种变形或置换,如当所述卡扣6设置在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上时,所述保护膜53的卡槽不限于设置在所述延伸部532,还可以设置在保护膜本体531上;也就是说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置换,也就是说所述防爆阀凸台52的直径还可以略大于所述保护膜53的延伸部531的直径,所述卡扣6设在所述保护膜53上,所述卡槽7设置在所述防爆阀凸台52上,也同样能够形成所述保护膜53与所述防爆阀凸台53的互锁结构;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上的正极柱、负极柱、注液孔及防爆阀结构,所述防爆阀结构包括具有压痕的防爆阀、防爆阀凸台及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凸台为所述顶盖片上向上突出的一圈,所述保护膜包括本体部及垂直于所述本体部向下的延伸部,所述保护膜环设于所述防爆阀凸台并完全覆盖住所述防爆阀,所述保护膜与所述防爆阀凸台中任意一个设有卡扣,另一个设有与卡扣相对应的卡槽,安装时相互配合卡扣互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上的正极柱、负极柱、注液孔及防爆阀结构,所述防爆阀结构包括具有压痕的防爆阀、防爆阀凸台及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凸台为所述顶盖片上向上突出的一圈,所述保护膜包括本体部及垂直于所述本体部向下的延伸部,所述保护膜环设于所述防爆阀凸台并完全覆盖住所述防爆阀,所述保护膜与所述防爆阀凸台中任意一个设有卡扣,另一个设有与卡扣相对应的卡槽,安装时相互配合卡扣互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防爆阀保护膜脱落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凸台的直径略大于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欣欣谭健戴亨伟雷京张国帅贾术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