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11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包括防护框架和底座,防护框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竖杆组成的矩形框架,竖杆的下端与底座连接;横梁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若干个套管,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可供竖杆升降的气缸。本方案中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防护架的长度以及高度的调整,提高防护架的安全性能。

Edge construction protective frame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
技术介绍
建筑临边施工主要包括建筑物结构、电梯井道门洞建设、桥梁建设、风井、电井洞口。目前,建筑用临边施工的防护架多采用钢管和扣件进行连接,再使用编织网将钢管外围包裹起来,将防护架放在施工架远离施工面的那一侧,用以避免建材或工人从施工架上掉落。市场上临边施工防护架的规格很多,但多都会有容易出现防护松动和变形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工人及财产的安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移动施工防护架,其包括与模板固定连接的防护框架,防护框架与模板通过螺栓连接,防护框架由钢管焊接而成,防护框架底部焊接有钢板,防护框架周侧设有防护。现有技术将防护架预先制成,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固定,虽然解决了施工时临边防护需每次组装,工作量大的问题,但是在使用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改变防护高度和长度时,需要多个这样的防护架进行拼装,这样一来,工作量还是会增大,且防护容易出现松动变形,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防护架的长度以及高度的调整,提高防护架的安全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基础方案为: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包括防护框架和底座,防护框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竖杆组成的矩形框架,竖杆的下端与底座连接;横梁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若干个套管,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可供竖杆升降的气缸。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1、防护框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竖杆组成的矩形框架,竖杆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工人在使用防护框架进行临边施工时,横梁可对工人形成一个挡护,避免工人从施工架上掉落,提高临边施工的安全性能。2、横梁包括相互套接的若干个套管,通过将套接在一起的套管拉长或缩短,可以根据临边施工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工人对防护架长度的要求,而使整个防护架的长度增长或缩短,无需对多个防护架进行拼装,省时省力,操作简单。需要将防护架拆除移动时,可将横梁缩到最短,便于工人进行搬运。3、一般在施工现场都常备有高压气源,则在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可供竖杆升降的气缸,通过底座上的气缸推动竖杆进行升降,工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竖杆的高度调节。当工人身高较高时,则身体的重心较高,此时则需要将竖杆调高。竖杆带动整个横梁进行升高,使横梁与工人身体的重心处于同一高度或横梁高度大于工人身体的重心,避免工人重心不稳而越过防护架发生摔落,保障了工人施工的安全性。进一步的,套管包括中套管和分别位于中套管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套管,中套管的管径大于两个侧套管;中套管的内壁设有滑槽,侧套管的管口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滑槽的两侧设有可与滑块相抵的凸起。套管包括中套管和分别位于中套管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套管,中套管的管径大于两个侧套管,中套管的内壁设有滑槽,侧套管的管口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将两侧的侧套管朝中间推动,侧套管的管口上的滑块在中套管内壁中的滑槽进行滑动,可以将整个横梁进行缩短或延长。滑槽的两侧设有可与滑块相抵的凸起,避免侧套管向中套管的两侧进行拉长时发生脱出的情况。进一步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防护框架上的防护网。防护网可拆卸连接在防护框架上,防护网损坏之后只需拆卸下防护网即可进行更换,维修成本低,操作简单。进一步的,防护网从上侧横梁到下侧横梁沿靠近施工面的方向倾斜设置。防护网从上侧横梁到下侧横梁沿靠近施工面的方向倾斜设置,建材掉落到防护网后能够得到缓冲,对防护网的损坏程度更小。进一步的,防护网包括若干条弹性带,弹性带交叉设置。防护网包括若干条弹性带,防护网损坏之后不需将整个防护网进行拆卸,只需拆卸下期中某一条弹性带即可。弹性带相比较没有弹性的编织网,具有更强力的缓冲作用,能够对摔倒的工人或掉落的建材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由于弹性带具有较大的弹性变量,建材砸落到弹性带上,弹性带能够自行恢复原状;而没有弹性的编织网被建材砸了之后,会发生塑性形变,无法进行恢复,损坏的概率大于弹性带。弹性带交叉设置,能够减少弹性带之间的间隙,避免建材或工人从防护网中掉落。进一步的,弹性带由橡胶制成。弹性带由橡胶制成,其形变量大,相比较纤维带,抗拉强度高,柔韧性高,耐磨,制作成本低。进一步的,横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横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将弹性带的两端穿过上下两个横梁外表面的通孔,然后再将魔术贴进行贴合,使弹性带稳定地固定在横梁上,魔术贴的成本低,制作简单,固定弹性带之后不会对工人发生钩挂。进一步的,横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挂钩。横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挂钩,通过弹性带上的挂钩将弹性带钩挂在上下两个横梁外表面的通孔上,使弹性带稳定地固定在横梁上,收到冲击时弹性带不会发生脱落。进一步的,套管之间间隙配合。套管之间间隙配合,将两侧的侧套管向中套管收入时,由于套管与套管之间为间隙配合,可将套管上可拆卸连接的弹性带也一起收入到套管内部,不会对弹性带造成损坏,也可以免于拆除弹性带,节约工人的工作时间。进一步的,中套管的长度至少为侧套管的两倍。中套管的长度至少为侧套管的两倍,中套管两侧的侧套管向中部收拢时,能够将两个侧套管全部收于中套管内部,达到最好的收折效果,便于工人进行搬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横梁的主视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弹性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弹性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气缸2、竖杆3、侧套管4、中套管5、通孔6、弹性带7、凸起8、滑槽9、滑块10、魔术贴11、挂钩12、金属扣13。实施例一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如图1所示,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气缸2和防护框架。底座1呈倒“T”形,底座1的下表面开有螺纹孔,可通过施工架上的紧固螺栓(图中未示出)与底座1螺纹配合,从而将底座1固定在施工架上。防护框架包括左右两侧竖直安装的竖杆3和上下两侧水平安装的横梁,竖杆3与横梁依次焊接形成一个矩形的防护框架。左右两个底座1的上表面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一个气缸2,两个气缸2的活塞杆均与竖杆3通过螺栓连接。横梁包括左右两侧的侧套管4和中间的中套管5,一个侧套管4的长度为中套管5的一半,如图2所示,中套管5的内径大于侧套管4的外径,从而使中套管5与侧套管4之间间隙配合。如图3所示,中套管5内壁的下侧设有沿中套管5的轴向设置的滑槽9,滑槽9的横截面为矩形,滑槽9的左右两端设有凸起8。侧套管4位于中套管5内的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包括防护框架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竖杆组成的矩形框架,竖杆的下端与底座连接;所述横梁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若干个套管,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可供竖杆升降的气缸。/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包括防护框架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竖杆组成的矩形框架,竖杆的下端与底座连接;所述横梁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若干个套管,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可供竖杆升降的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包括中套管和分别位于中套管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套管,所述中套管的管径大于两个侧套管;中套管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侧套管的管口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槽的两侧设有可与滑块相抵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防护框架上的防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从上侧横梁到下侧横梁沿靠近施工面的方向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健徐小珊刘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