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00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水染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均匀轧车,旨在解决辊轴无法沿自身轴向移动而引起的布料褶皱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集液槽和支架以及辊轴;所述支架安装于集液槽相对的两端;所述辊轴转动连接于支架;还包括套筒和滑柱;所述套筒沿辊轴径向滑动连接于支架;所述滑柱沿辊轴轴向滑动连接于套筒内且同轴连接于辊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套筒及滑柱,使得辊轴能够沿自身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移动,从而解决辊轴无法沿自身轴向移动而引起的布料褶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匀轧车
本技术涉及无水染色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均匀轧车。
技术介绍
无水染色是指将二氧化碳气体加热加压至既非气体又非液体的超临界流体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对染料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从而能够进行对布料的染色工作。通常的无水染色技术流水线包括匀质机、染液配料缸、均匀轧车、进布架、红外线预烘装置、落布架等多种设备。现有的均匀轧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布料在传送时发生松弛或者紧绷的现象,导致在轧制过程中容易翻起褶皱,影响布料的印染效果。公开号为CN2073526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均匀度轧车,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两侧固定安装有立杆支架,所述立杆支架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主动扎辊,所述立杆支架的内部上端转动连接有从动扎辊,所述立杆支架的两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辅助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后端固定安装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内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张紧支架,所述张紧支架的内部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内部转对连接有张紧辊。该方案中的张紧辊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但是当布料相对于张紧辊轴沿张紧辊轴向移动,由于张紧辊无法轴向移动,同样会导致布料的褶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轧车,通过设置套筒及滑柱,使得辊轴能够沿自身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移动,从而解决辊轴无法沿自身轴向移动而引起的布料褶皱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均匀轧车,包括集液槽和支架以及辊轴;所述支架安装于集液槽相对两端;所述辊轴转动连接于支架;还包括套筒和滑柱;所述套筒沿辊轴径向滑动连接于支架;所述滑柱沿辊轴轴向滑动连接于套筒内且同轴连接于辊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辊轴用来导引布料时,由于布料的收放过程可能不同步,使得布料的张紧度发生变化,此时,套筒沿支架滑动,同时带动辊轴移动,使得布料的张紧度得到消解和缓冲,布料始终处于平稳的状态;同时,当布料发生左右的偏移时,辊轴能够通过滑柱与套筒的轴向滑动,使得布料轴向的位移得到缓冲,从而防止布料褶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沿辊轴径向开设有与套筒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连接于套筒的缓冲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能够沿辊轴径向滑动于支架,缓冲组件能使得滑动变得平缓稳定,防止套筒及辊轴的急剧移动,造成布料的不稳定,影响布料印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沿辊轴径向设置于第一滑槽内且固定于套筒侧壁的第二压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压缩弹簧,使得套筒受到的外力转化为第二压缩弹簧的形变,从而达到缓冲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同轴套接于第二压缩弹簧内且一端固定于套筒的限位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压缩弹簧在形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偏转,影响缓冲效果,通过设置限位杆,将第二压缩弹簧套接于限位杆外侧壁,使得第二压缩弹簧能够沿自身轴向形变,从而实现顺利缓冲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与滑柱之间沿辊轴轴向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柱沿辊轴轴向滑动时,第一压缩弹簧发生形变并且恢复形变,使得辊轴及时复位,从而使得后续的布料依然能够平稳地向前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柱内设置有若干滚动抵接于套筒侧壁的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减小滑柱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滑柱的滑动,进而有利于辊轴的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柱侧壁同轴固定转动连接于辊轴的转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与辊轴转动连接,并且与滑柱固定连接,使得辊轴在沿自身径向及轴向移动的同时,能够自由地转动,减小辊轴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布料的输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辊轴两端同轴固定有限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料放置于限位环之间,防止布料在导引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布料褶皱。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设置套筒及滑柱,使得辊轴能够沿自身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移动,从而解决辊轴无法沿自身轴向移动而引起的布料褶皱的问题;其二,通过设置缓冲组件,使得辊轴的径向移动能够平缓稳定,有利于布料的输送;其三,通过设置转轴,有利于实现布料的顺畅输送。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集液槽;11、轧辊;2、辊轴;21、限位环;3、张紧机构;31、支架;311、第一滑槽;32、套筒;321、第二滑槽;33、缓冲组件;35、第一压缩弹簧;332、限位杆;34、滑柱;331、第二压缩弹簧;36、转轴;37、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均匀轧车,如图1所示,包括集液槽1、辊轴2和支架31以及张紧机构3;辊轴2用于导引布料,使布料经过集液槽1内染液,同时张紧机构3用于实现辊轴2沿自身径向及轴向的移动,使得布料的张紧度通过辊轴2得到缓冲。如图1所示,集液槽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根轧辊11,两根轧辊11相互平行并且转动连接于集液槽1侧壁;支架31安装于集液槽1内并且相对设置,支架31沿辊轴2径向开设有第一滑槽311,第一滑槽311的横截面呈圆形。如图2、图3所示,张紧机构3包括套筒32、滑柱34和缓冲组件33以及第一压缩弹簧35;辊轴2随着套筒32滑动,并且通过滑柱34滑动连接于套筒32,使得辊轴2能够沿自身径向及轴向的移动,同时套筒32与缓冲组件33相连,使得辊轴2在移动时能够得到缓冲。缓冲组件33包括第二压缩弹簧331、限位杆332;缓冲组件33用于对套筒32及辊轴2进行缓冲;第二压缩弹簧331安装于第一滑槽311内,第二压缩弹簧331的一端固定于套筒32外侧壁,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滑槽311内,并且第二压缩弹簧331的轴向与辊轴2径向一致;限位杆332同轴套接于第二压缩弹簧331内,并且一端固定于套筒32外侧壁,防止第二压缩弹簧331形变时发生偏向。套筒32轴向与辊轴2轴向一致,并且套筒32的外形成长方体状;套筒32沿辊轴2轴向开设有第二滑槽321,第二滑槽321的纵截面呈圆形;滑柱34同轴滑动于第二滑槽321内,并且滑柱34内设置有滚珠37,滚珠37滚动抵接于套筒32内侧壁;第一压缩弹簧35设置于套筒32与滑柱34之间,并且第一压缩弹簧35的轴向与辊轴2轴向一致。滑柱34远离第一压缩弹簧35的一侧同轴固定有转轴36,转轴36的纵截面呈“T”型,转轴36的“T”型端转动连接于辊轴2,使得辊轴2在移动的同时能够自由转动;辊轴2的两端同轴固定有限位环21,用于限位布料。工作过程:当辊轴2用来导引布料时,由于布料的收放过程可能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匀轧车,包括集液槽(1)和支架(31)以及辊轴(2);所述支架(31)安装于集液槽(1)相对两端;所述辊轴(2)转动连接于支架(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32)和滑柱(34);所述套筒(32)沿辊轴(2)径向滑动连接于支架(31);所述滑柱(34)沿辊轴(2)轴向滑动连接于套筒(32)内且同轴连接于辊轴(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匀轧车,包括集液槽(1)和支架(31)以及辊轴(2);所述支架(31)安装于集液槽(1)相对两端;所述辊轴(2)转动连接于支架(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32)和滑柱(34);所述套筒(32)沿辊轴(2)径向滑动连接于支架(31);所述滑柱(34)沿辊轴(2)轴向滑动连接于套筒(32)内且同轴连接于辊轴(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沿辊轴(2)径向开设有与套筒(32)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311);所述第一滑槽(311)内设置有连接于套筒(32)的缓冲组件(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均匀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3)包括沿辊轴(2)径向设置于第一滑槽(311)内且固定于套筒(32)侧壁的第二压缩弹簧(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海锋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鸿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