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连续运行直到1992年。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逐渐受到重视并被运用,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Kichunth提出根区法(theroot-zone-method)理论之后开始的。人工湿地维护成本低,且可以对生态环境等起到绿化和保护作用,21世纪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污水处理中。但是目前人工湿地技术对总氮的脱除一直难以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人工湿地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碳源不足是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深度脱氮效果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级潜流式人工湿地、第一水位流量调节装置、第二水位流量调节装置和缓释碳源填充层,其中,三级潜流式人工湿地分别为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第二级潜流式湿地、第三级复合流潜流式湿地,所述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的湿地填料的粒径级配从上至下采用大、中配置,用于提高湿地床的氧含量;所述第二级潜流式湿地的填料采用均质的中粒径,所述第三级复合流潜流式湿地根据出水水质要求,采用偏小的粒径级配;所述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和第二级潜流式湿地通过第一水位流量调节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级潜流式湿地和第三级复合流潜流式湿地通过第二水位流量调节装置连通;所述缓释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级潜流式人工湿地、第一水位流量调节装置、第二水位流量调节装置和缓释碳源填充层,其中,三级潜流式人工湿地分别为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第二级潜流式湿地、第三级复合流潜流式湿地,所述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的湿地填料的粒径级配从上至下采用大、中配置,用于提高湿地床的氧含量;所述第二级潜流式湿地的填料采用均质的中粒径,所述第三级复合流潜流式湿地根据出水水质要求,采用偏小的粒径级配;所述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和第二级潜流式湿地通过第一水位流量调节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级潜流式湿地和第三级复合流潜流式湿地通过第二水位流量调节装置连通;所述缓释碳源填充层位于第二级潜流式湿地的上层,用于第三级复合流潜流式湿地补充碳源;通过各级湿地、各水位流量调节装置和缓释碳源填充层可以调整各级湿地水位,并且能够补充缓释碳源、调整碳氮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第二级潜流式湿地和第三级复合流潜流式湿地均包括有底板、墙体、湿地床、布水管、集水管和管堵,所述底板和墙体连接设计成顶部为开口的湿地;所述湿地床、布水管、集水管和管堵均安装于各级湿地内;所述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的布水管延伸向外还设有一阀门,用于第一级下行流潜流式湿地补充水源;所述布水管和集水管上均设有双侧交叉的开孔;所述管堵安装于布水管和集水管处于开口状态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清华,李海波,马志国,连新晓,陈巧凤,曾竹,
申请(专利权)人:深水海纳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