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93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氮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包括吸附塔本体和横向均压管所述横向均压管的中部通过连接法兰固定安装有六通接头,所述六通接头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均压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均压支管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块固定安装在吸附塔本体内腔的侧壁上,所述六通接头的顶端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有竖管,所述竖管的一端与横管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该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通过在原有的均压管道上连接新的均压管道,并通过连接法兰进行连接,同时通过六通接头进行气流的相互交换,保证新组成的均压管路整体结构内部气流流通的顺畅,从而提高了均压管路的均压效果,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制氮机
,具体为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制氮机是按变压吸附技术设计、制造的氮气制取设备,制氮机以优质进口碳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常温下变压吸附原理分离空气制取高纯度的氮气,通常使用两吸附塔并联,由进口PLC控制进口气动阀自动运行,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和解压再生,完成氮氧分离,获得所需高纯度的氮气。制氮机在工作时需要至少两个并联的吸附塔,通过在两个吸附塔内安装一个均压管路实现两个吸附塔之间的均压,目前的均压管路多是一根或两根横向设置的带孔管道,这样的均压管道,难以满足气体的高速流动,尤其是一些大型设备而言,高速的气体通过均压管道时,容易造成均压管道受到气流的冲击,使得均压管道不稳,从而影响了均压的效果,为此本技术提供了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具备均压效果好,结构稳定的优点,解决了单根或两根的均压管道,难以满足气体的高速流动,尤其是一些大型设备而言,高速的气体通过均压管道时,容易造成均压管道受到气流的冲击,使得均压管道不稳,从而影响了均压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包括吸附塔本体和横向均压管所述横向均压管的中部通过连接法兰固定安装有六通接头,所述六通接头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均压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均压支管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块固定安装在吸附塔本体内腔的侧壁上,所述六通接头的顶端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有竖管,所述竖管的一端与横管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管的外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优选的,所述六通接头的六个接头分别通过连接法兰与横向均压管、均压支管和竖管的一端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数量为七个,且七个安装块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安装块焊接在吸附塔本体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竖管的数量有两个,且竖管的外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竖管与横向均压管和均压支管均垂直分布。优选的,所述横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横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块与吸附塔本体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在横向均压管、均压支管、竖管和横管上,且通气孔的直径为10mm±1mm。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通过在原有的均压管道上连接新的均压管道,并通过连接法兰进行连接,同时通过六通接头进行气流的相互交换,保证新组成的均压管路整体结构内部气流流通的顺畅,从而提高了均压管路的均压效果,提高了实用性。2、该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通过安装块将均压管路的各个管道固定到吸附塔的内壁上,从而保证各个管道的稳定性,同时横向均压管、均压支管、竖管和横管组成的框架式均压管道提高了均压结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气流可以更加稳定的流向另一个吸附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六通接头示意图。图中:1、吸附塔本体;2、横向均压管;3、连接法兰;4、六通接头;5、均压支管;6、安装块;7、竖管;8、横管;9、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包括吸附塔本体1和横向均压管2,横向均压管2的中部通过连接法兰3固定安装有六通接头4,六通接头4的六个接头分别通过连接法兰3与横向均压管2、均压支管5和竖管7的一端贯通连接,六通接头4保证横向均压管2、均压支管5和竖管7之间的贯通性,六通接头4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3与均压支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均压支管5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块6固定安装在吸附塔本体1内腔的侧壁上,安装块6的数量为七个,且七个安装块6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安装块6焊接在吸附塔本体1的内壁,利用安装块6,将与吸附塔本体1连接的管道固定,从而保证了均压管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六通接头4的顶端通过连接法兰3固定连接有竖管7,竖管7的数量有两个,且竖管7的外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竖管7与横向均压管2和均压支管5均垂直分布,通过竖管7,将横管8与六通接头4接通,竖管7的一端与横管8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横管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横管8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块6与吸附塔本体1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横管8、竖管7、横向均压管2和均压支管5组成一个框架式的均压管路,提升均压管道均压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均压管路的结构稳定性,横管8的外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9,通气孔9均匀分布在横向均压管2、均压支管5、竖管7和横管8上,且通气孔9的直径为10mm±1mm,保证气流流动的稳定通畅。工作原理,首先,气体从横向均压管2进入吸附塔本体1内,当抵达六通接头4时,被均压支管5和竖管7将气流导流开,从而减轻了气流对均压管路的压力,同时框架式的均压管路在增大均压效果的同时,利用安装块6将各个管道固定到吸附塔本体1的内壁,从而保证均压管道整体结构的稳定,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本技术中的图案填充,仅是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结构,而不是一定要求或者暗示所填充的部分具有特殊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包括吸附塔本体(1)和横向均压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均压管(2)的中部通过连接法兰(3)固定安装有六通接头(4),所述六通接头(4)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3)与均压支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均压支管(5)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块(6)固定安装在吸附塔本体(1)内腔的侧壁上,所述六通接头(4)的顶端通过连接法兰(3)固定连接有竖管(7),所述竖管(7)的一端与横管(8)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管(8)的外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包括吸附塔本体(1)和横向均压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均压管(2)的中部通过连接法兰(3)固定安装有六通接头(4),所述六通接头(4)的一端通过连接法兰(3)与均压支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均压支管(5)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块(6)固定安装在吸附塔本体(1)内腔的侧壁上,所述六通接头(4)的顶端通过连接法兰(3)固定连接有竖管(7),所述竖管(7)的一端与横管(8)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管(8)的外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六通接头(4)的六个接头分别通过连接法兰(3)与横向均压管(2)、均压支管(5)和竖管(7)的一端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氮机上下均压管路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健陆君君李清李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辰睿空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