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900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绕线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架,每个固定架上均设置有线筒固定机构,线筒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线筒并带动线筒轴向位移及旋转;在两个固定架之间架设桁架,在桁架的中部设置有导线机构,导线机构对两个线筒固定机构缠绕的纺织线起到导向切换的作用;在机架下端设置有矩形滑台,矩形滑台由外接的伺服电机驱动,在矩形滑台的拖板上设置有线筒升降机构,通过矩形滑台的拖板能带动线筒升降机构在两个线筒固定机构下方移动,线筒升降机构用于将线筒提升至线筒固定机构上及将线筒从线筒固定机构上卸下,且矩形滑台的位于是通过伺服电机精确控制。

A w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机
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
,特指一种绕线机。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在编织的工艺过程中,一个整齐不混乱的线圈是纺织出好产品的前提,由此,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织布前对线进行了整理,绕成一团整齐的线团,便于纺织。目前在纺织等行业中,大多采用人工手工进行绕线操作,一人操作一台机器,工作效率极低。采用人工操作绕线,其绕线质量不高,而且人工拉扯绕线会对线材造成损害,不仅线材质量达不到要求,而且造成了很大的线材浪费。同时投入的绕线机较多,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很占场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自动上件的绕线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机,包括机架,在所述的机架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架,每个所述的固定架上均设置有线筒固定机构,所述的线筒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线筒并带动线筒轴向位移及旋转;在所述的两个固定架之间架设桁架,在桁架的中部设置有导线机构,所述的导线机构对两个线筒固定机构缠绕的纺织线起到导向切换的作用;在所述的机架下端设置有矩形滑台,矩形滑台由外接的伺服电机驱动,在所述的矩形滑台的拖板上设置有线筒升降机构,通过矩形滑台的拖板能带动线筒升降机构在两个线筒固定机构下方移动,线筒升降机构用于将线筒提升至线筒固定机构上及将线筒从线筒固定机构上卸下,且矩形滑台的位于是通过伺服电机精确控制的。且两个线筒固定机构上的线筒旋转方向互为相反,分别以导线机构所在侧的方向为旋转方向。所述的线筒升降机构包括由两个对称的轴承座支撑的主动轴,所述的主动轴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旋转,在主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主动锥齿轮;在所述主动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板,每个所述的支撑板上均设置一个直线滑台,且两个直线滑台相对设置,所述的直线滑台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并在每个所述的直线滑台的拖板上设置有弧形夹持片,弧形夹持片相适配与线筒,从而对线筒起到夹持作用。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主动轴旋转,主动轴两端的主动锥齿轮带动直线滑台驱动端的从动锥齿轮旋转,从而实现直线滑台的拖板上下移动,进而完成对线筒进行装卸。所述的线筒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一对滑动导轨,滑动导轨上设置有滑动拖板,所述的滑动拖板由设置在固定架上的丝杠带动在滑动导轨上做往返移动,丝杠由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旋转,从而能带动线筒轴向位移,避免纺织线缠绕过程中在一个位置上出现重叠的现象;在滑动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从动旋转机构,在所述的滑动拖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在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主动旋转机构,主动旋转机构与从动旋转机构相对设置,线筒固定在主动旋转机构与从动旋转机构之间,由主动旋转机构带动线筒旋转。所述的从动旋转机构包括从动旋转盘,在所述的从动旋转盘内设置有头部延伸出的第一卡块,第一卡块由其尾部设置的第一固定气缸带动在从动旋转盘内做往返运动,其中第一固定气缸的驱动端初始为伸出状态。在从动旋转盘内设置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与从动旋转盘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的第一卡块设置在从动旋转盘内的第一轴套内;在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冖型支撑板,所述的第一固定气缸固定设置在冖型支撑板上,其驱动端与第一卡块尾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气缸驱动第一卡块在从动旋转盘内做往返运动,从而实现从动旋转机构对线筒的一端进行固定与拆卸。所述的主动旋转机构包括主动旋转盘,主动旋转盘末端固定设置有从动带轮,从动皮带轮由第三伺服电机带动旋转,并在所述的主动旋转盘内设置有头部延伸出的第二卡块,第二卡块由其尾部设置的第二固定气缸带动在主动旋转盘内做往返运动,其中第二固定气缸的驱动端初始为伸出状态。主动旋转盘带动线筒旋转,从而实现绕线的功能。在主动旋转盘内设置有第二轴套,第二轴套与主动旋转盘之间设置有若干轴承,所述的第二卡块设置在主动旋转盘内的第二轴套内,且在所述的第二卡接上设置有支撑部,在所述的第二轴套内设置有支撑槽,在所述的支撑部与支撑槽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在第二支撑架下端设置有固定板Ⅰ,第三伺服电机设置在固定板Ⅰ上;在所述的固定板Ⅰ外侧设置有垂直的固定板Ⅱ,所述的第二固定气缸固定在固定板Ⅱ上,在第二固定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二卡块尾部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第二卡块的尾部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固定件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气缸的驱动端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固定件Ⅱ连接。通过驱动第二固定气缸使得其驱动端将第二卡块延伸出主动旋转盘的部分缩至主动旋转盘内,从而实现对线筒另一端的拆卸,此时的复位弹簧被压缩;当第二固定气缸的驱动端回到初始位置时,第二卡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再次延伸出主动旋转盘,从而实现对线筒另一端的固定。所述的导线机构包括设置在桁架上由支撑柱支撑的导向轮,并在桁架上设置有旋转气缸,在旋转气缸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一直行气缸,在第一直行气缸上设置有带导线孔的L型导向杆,并在第一固定气缸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直行气缸,第二直行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带勾线头的连接杆,其中导向轮位于L型导向杆的正上方。旋转气缸能带动连接杆与L型导向杆向两个线筒固定机构侧摆动或处在二者中间的位置,从而分别实现对纺织线在两个线筒固定机构绕线时其导向的作用;第一支撑气缸能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第二直行气缸能带动连接杆上的勾线头伸出,从而勾住纺织线,并带动勾线头缩回使得纺织线的其中一段处在L型导向杆与钩形头之间。且L型导向杆与钩形头之间的纺织线所形成的线段会与主动旋转盘重叠或相切。在所述的桁架上设置有固定板Ⅲ,固定板Ⅲ上端设置有固定板Ⅳ,支撑柱设置在固定板Ⅳ上,所述的旋转气缸设置在固定板Ⅲ上;在第一直行气缸的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导向块,在第一导向块上设置有带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导向件,所述的第一导向槽相适配与第一导向件;所述的L型导向杆设置在第一直行气缸上的第一导向件上;所述的第二直行气缸与第一导向件的一侧及第一固定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块的配合,能确保第一直行气缸在运动过程中其驱动端固定的第二直行气缸的稳定性;在所述的第二直行气缸的端面处设置有第二导向块,在第二导向块上设置有带第二导向槽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的第二导向槽相适配与第二导向块,第二导向件的一侧与第二直行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连接杆设置在第二直行气缸的驱动端连接的第二导向件上,通过第二导向块与第二导向件的配合,能确保第二直行气缸在运动过程中连接杆的稳定性。纺织线先搭在导向轮上再穿过导线孔,导向轮与L型导向杆上的导线孔对纺织线起到定位与导向的作用,从而确保纺织线缠绕过程的稳定性,勾线头能勾起纺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机架(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架(2),每个所述的固定架(2)上均设置有线筒固定机构(3),所述的线筒固定机构(3)用于固定线筒并带动线筒轴向位移及旋转;在所述的两个固定架(2)之间架设桁架(4),在桁架(4)上设置有导线机构(5),所述的导线机构(5)对两个线筒固定机构(3)缠绕的纺织线起到导向与切换的作用;在所述的机架(1)下端设置有矩形滑台(6),矩形滑台(6)由外接的伺服电机驱动,在所述的矩形滑台(6)的拖板上设置有线筒升降机构(7),所述的线筒升降机构(7)用于将线筒提升至线筒固定机构(3)上及将线筒从线筒固定机构(3)上卸下;/n所述的线筒升降机构(7)包括由两个对称的轴承座支撑的主动轴(701),所述的主动轴(701)由第一伺服电机(706)带动旋转,在主动轴(70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主动锥齿轮(702);在所述主动轴(7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板,每个所述的支撑板上均设置一个直线滑台(703),且两个直线滑台(703)相对设置,所述的直线滑台(703)的驱动端设置有从动锥齿轮(704);并在每个所述的直线滑台(703)的拖板上设置有弧形夹持片(7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机架(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架(2),每个所述的固定架(2)上均设置有线筒固定机构(3),所述的线筒固定机构(3)用于固定线筒并带动线筒轴向位移及旋转;在所述的两个固定架(2)之间架设桁架(4),在桁架(4)上设置有导线机构(5),所述的导线机构(5)对两个线筒固定机构(3)缠绕的纺织线起到导向与切换的作用;在所述的机架(1)下端设置有矩形滑台(6),矩形滑台(6)由外接的伺服电机驱动,在所述的矩形滑台(6)的拖板上设置有线筒升降机构(7),所述的线筒升降机构(7)用于将线筒提升至线筒固定机构(3)上及将线筒从线筒固定机构(3)上卸下;
所述的线筒升降机构(7)包括由两个对称的轴承座支撑的主动轴(701),所述的主动轴(701)由第一伺服电机(706)带动旋转,在主动轴(70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主动锥齿轮(702);在所述主动轴(7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板,每个所述的支撑板上均设置一个直线滑台(703),且两个直线滑台(703)相对设置,所述的直线滑台(703)的驱动端设置有从动锥齿轮(704);并在每个所述的直线滑台(703)的拖板上设置有弧形夹持片(7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线筒固定机构(3)包括设置在固定架(2)上的一对滑动导轨(301),滑动导轨(301)上设置有滑动拖板(302),所述的滑动拖板(302)由设置在固定架(2)上的丝杠(303)带动在滑动导轨(301)上做往返移动,所述的丝杠(303)由第二伺服电机(304)带动旋转;在滑动拖板(3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305),第一支撑架(305)上设置有从动旋转机构(310),在所述的滑动拖板(30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306),在第二支撑架(306)上设置有主动旋转机构(330),主动旋转机构(330)与从动旋转机构(310)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从动旋转机构(310)包括从动旋转盘(311),在所述的从动旋转盘(311)内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威旗塑胶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