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131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包括两组承重座,两组承重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两组承重座的顶部均固接有支撑筒,两组支撑筒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柱,两组支撑柱的顶部均固接有安装块,安装块的顶部固接有板框架,板框架的内腔嵌合安装有书写板,书写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块,板框架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导向滑块相配合的导向滑槽,书写板与板框架的内腔底部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板框架的左右两侧壁底部对称固接有移动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对书写板的高度进行灵活调节,从而降低老师书写时的劳动强度,便于学员看的清楚,提高学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
本技术涉及在线教育
,具体涉及一种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条件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与多样化,在线教育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员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借助网络课件,学员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工作繁忙,学习时间不固定的职场人而言,网络远程教育是最方便不过的学习方式,为人们的学习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目前在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中,老师与学员之间一般会使用到书写板书写文字详细的进行阐述说明,更好的方便学员理解听懂,目前使用到的书写板大多数高度比较固定,有时太高或太低的地方老师书写起来会比较累,劳动强度较高,与学员进行在线互动教学时,太高或太低学员看的也不是很清楚,导致学习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便于对书写板的高度进行灵活调节,从而降低老师书写时的劳动强度,便于学员看的清楚,提高学习效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包括两组承重座,两组所述承重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两组所述承重座的顶部均固接有支撑筒,两组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固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接有板框架,所述板框架的内腔嵌合安装有书写板,所述书写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块,所述板框架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导向滑块相配合的导向滑槽,所述书写板与板框架的内腔底部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板框架的左右两侧壁底部对称固接有移动把手;两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开设有让位槽,且让位槽位于支撑筒的内腔,两组所述让位槽的内腔前后两侧之间均固接有搭载杆,两组所述支撑筒之间固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和顶部右侧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支撑块,左侧两组所述支撑块之间和右侧两组所述支撑块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的顶部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且蜗杆位于承载板的上方,所述蜗杆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固定套接在转轴上,且蜗轮位于两组支撑块之间,两组所述蜗轮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摆动杆,两组所述摆动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与搭载杆相配合的驱动叉,所述支撑筒的左右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与驱动叉相配合的活动窗口。优选地,上述用于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套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顶部与书写板相固接,所述板框架的底部开设有与缓冲弹簧相配的限位孔,便于对调节高度后的书写板进行缓冲调节。优选地,上述用于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中,两组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均粘贴有弹性橡胶垫,通过弹性橡胶垫进行弹性缓冲,减少安装块与支撑筒之间的硬性碰撞。优选地,上述用于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中,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接有防滑罩,所述支撑块、转轴和蜗杆均位于防滑罩的内腔,所述防滑罩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与摆动杆相配合的圆弧槽,便于对蜗杆和蜗轮的防护。优选地,上述用于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中,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固接有与正反转电机相配合的隔音降噪机箱,便于对正反转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隔音降噪,减少噪音污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正反转电机带动蜗杆转动,通过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配合,带动摆动杆转动,通过驱动叉、搭载杆与活动窗口的配合,带动支撑柱在支撑筒中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在可调节范围内,便于对书写板的高度进行灵活调节,从而便于降低老师书写时的劳动强度,便于学员看的清楚,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承重座和万向轮的配合,通过推拉移动把手,便于对整个装置在空间位置的任意位置的调整,从而方便老师进行在线教育互动教学时对书写板的使用,通过导向滑块与导向滑槽的滑动配合,通过缓冲弹簧的弹性伸缩作用,对调节高度后的书写板进行减震缓冲,减少书写板与板框架之间的硬性碰撞。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机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承重座,2-万向轮,3-支撑筒,4-支撑柱,5-安装块,6-板框架,7-书写板,8-导向滑块,9-导向滑槽,10-缓冲机构,1001-限位环,1002-缓冲弹簧,1003-限位孔,11-移动把手,12-让位槽,13-搭载杆,14-承载板,15-支撑块,16-转轴,17-正反转电机,18-蜗杆,19-蜗轮,20-摆动杆,21-驱动叉,22-活动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包括两组承重座1,两组承重座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2,两组承重座1的顶部均固接有支撑筒3,两组支撑筒3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柱4,两组支撑柱4的顶部均固接有安装块5,两组安装块5的底部均粘贴有弹性橡胶垫,通过弹性橡胶垫进行弹性缓冲,减少安装块5与支撑筒3之间的硬性碰撞,安装块5的顶部固接有板框架6,板框架6的内腔嵌合安装有书写板7,书写板7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块8,板框架6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导向滑块8相配合的导向滑槽9,书写板7与板框架6的内腔底部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10,缓冲机构10包括缓冲弹簧1002,缓冲弹簧1002的顶部套接有限位环1001,且限位环1001的顶部与书写板7相固接,板框架6的底部开设有与缓冲弹簧1002相配的限位孔1003,便于对调节高度后的书写板7进行缓冲调节,板框架6的左右两侧壁底部对称固接有移动把手11;两组支撑柱4的底部均开设有让位槽12,且让位槽12位于支撑筒3的内腔,两组让位槽12的内腔前后两侧之间均固接有搭载杆13,两组支撑筒3之间固接有承载板14,承载板14的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和顶部右侧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支撑块15,左侧两组支撑块15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包括两组承重座(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承重座(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2),两组所述承重座(1)的顶部均固接有支撑筒(3),两组所述支撑筒(3)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柱(4),两组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均固接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的顶部固接有板框架(6),所述板框架(6)的内腔嵌合安装有书写板(7),所述书写板(7)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块(8),所述板框架(6)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导向滑块(8)相配合的导向滑槽(9),所述书写板(7)与板框架(6)的内腔底部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10),所述板框架(6)的左右两侧壁底部对称固接有移动把手(11);/n两组所述支撑柱(4)的底部均开设有让位槽(12),且让位槽(12)位于支撑筒(3)的内腔,两组所述让位槽(12)的内腔前后两侧之间均固接有搭载杆(13),两组所述支撑筒(3)之间固接有承载板(14),所述承载板(14)的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和顶部右侧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支撑块(15),左侧两组所述支撑块(15)之间和右侧两组所述支撑块(15)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6),所述承载板(14)的底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17),所述正反转电机(17)的顶部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18),且蜗杆(18)位于承载板(14)的上方,所述蜗杆(18)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蜗轮(19),所述蜗轮(19)固定套接在转轴(16)上,且蜗轮(19)位于两组支撑块(15)之间,两组所述蜗轮(1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摆动杆(20),两组所述摆动杆(2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与搭载杆(13)相配合的驱动叉(21),所述支撑筒(3)的左右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与驱动叉(21)相配合的活动窗口(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教育互动教学书写板,包括两组承重座(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承重座(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2),两组所述承重座(1)的顶部均固接有支撑筒(3),两组所述支撑筒(3)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柱(4),两组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均固接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的顶部固接有板框架(6),所述板框架(6)的内腔嵌合安装有书写板(7),所述书写板(7)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块(8),所述板框架(6)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导向滑块(8)相配合的导向滑槽(9),所述书写板(7)与板框架(6)的内腔底部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10),所述板框架(6)的左右两侧壁底部对称固接有移动把手(11);
两组所述支撑柱(4)的底部均开设有让位槽(12),且让位槽(12)位于支撑筒(3)的内腔,两组所述让位槽(12)的内腔前后两侧之间均固接有搭载杆(13),两组所述支撑筒(3)之间固接有承载板(14),所述承载板(14)的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和顶部右侧前后两端均固接有支撑块(15),左侧两组所述支撑块(15)之间和右侧两组所述支撑块(15)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6),所述承载板(14)的底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17),所述正反转电机(17)的顶部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18),且蜗杆(18)位于承载板(14)的上方,所述蜗杆(18)的左右两侧均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慧学堂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