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转换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897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9:27
光电转换装置具备:配置于半导体基板(1)的背面的第一非晶质半导体层(3)以及第二非晶质半导体层(4)、电极(5、6)、以及布线基板(8)。电极(5、6)分别配置于第一非晶质半导体层(3)以及第二非晶质半导体层(4)上。布线基板(8)的布线(82)通过导电性联接层(7)而与电极(5)连接。布线基板(8)的布线(83)通过导电性联接层(7)而与电极(5)连接。电极(5)包含导电层(51、52),电极(6)包含导电层(61、62)。导线层(51、61)各自以银为主要成分。导电层(52、62)分别覆盖导电层(51、52)。并且,导电层(52、62)各自由比银易于氧化的金属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电转换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转换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6-46362号公报中作为光电转换装置而公开了带布线片材的异质结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装置具备异质结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布线片材。异质结型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具备:第一导电型或第二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设置于半导体基板的一侧的第一导电型非晶质半导体膜、设置于半导体基板的一侧的第二导电型非晶质半导体膜、设置于第一导电型非晶质半导体膜上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于第二导电型非晶质半导体膜上的第二电极。布线片材具备绝缘性基材和设置于绝缘性基材上的第一布线以及第二布线。第一电极与第一布线电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布线电连接。示出了满足第一电极的宽度为第一布线的宽度以上、以及第二电极的宽度为第二布线的宽度以上中的至少一方的关系。在国际公开第2015/060432号单行本中,作为光电转换装置而公开了背面接合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装置具备:半导体基板、具有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层、具有与第一导电型相反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二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半导体基板,其具有第一导电型;/n第一非晶质半导体层,其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一侧的面,并具有所述第一导电型;/n第二非晶质半导体层,其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一侧的面,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型相反的第二导电型;/n第一电极,其与所述第一非晶质半导体层电连接;/n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二非晶质半导体层电连接;/n第一布线,其经由导电性联接层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连接;以及/n第二布线,其经由导电性联接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一部分连接,/n所述第一电极包含:/n第一导电层,其以与所述第一非晶质半导体层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且主要成分为银;以及/n第二导电层,其配置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10 JP 2017-0937701.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半导体基板,其具有第一导电型;
第一非晶质半导体层,其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一侧的面,并具有所述第一导电型;
第二非晶质半导体层,其配置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一侧的面,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型相反的第二导电型;
第一电极,其与所述第一非晶质半导体层电连接;
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二非晶质半导体层电连接;
第一布线,其经由导电性联接层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连接;以及
第二布线,其经由导电性联接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一部分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包含:
第一导电层,其以与所述第一非晶质半导体层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且主要成分为银;以及
第二导电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布线之间,并由比所述银易于氧化的金属形成,
所述第二电极包含:
第三导电层,其以与所述第二非晶质半导体层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且主要成分为银;以及
第四导电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布线之间,并由比所述银易于氧化的金属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川诚宋怡潇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