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单元及包括透镜驱动单元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8954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9:23
实施方式包括:壳体;线圈架,其布置在壳体内部;第一线圈,其布置在线圈架上;磁体,其布置在壳体中;上弹簧,其联接至线圈架的上部和壳体的上部;电路基板,其布置在壳体下面;支承构件,其将上弹簧和电路基板电连接;以及阻尼件,其布置在上弹簧上,其中,上弹簧包括联接至壳体的外侧部分、联接至支承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以及将外侧部分和第一联接部分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分,第一联接部分还包括从第一联接部分朝向外侧部分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第一延伸部分与外侧部分间隔开,并且阻尼件将第一延伸部分和外侧部分连接。

Lens dri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lens driv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镜驱动单元及包括透镜驱动单元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各实施方式涉及透镜移动装置,并且涉及各自均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普通相机模块中使用的音圈马达(VCM)技术难以应用于微型低功耗相机模块,并且已经积极地进行了与该微型低功耗相机模块相关的研究。在构造成安装在诸如智能电话之类的小型电子产品中的相机模块的情况下,相机模块在使用时可能频繁地受到冲击,并且可能由于例如使用者的手的抖动而经受轻微的晃动。考虑到上述问题,正在开发一种使得用于防止手抖的设备能够附加地安装至相机模块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透镜移动装置,该透镜移动装置能够防止第二线圈的由外部冲击引起的断开连接或损坏,能够在没有附加线路布置的情况下执行第二线圈至上弹簧的焊接,并且能够防止第二线圈的运动或振动,从而提高焊接时的可焊性。技术方案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该线圈架布置在壳体中;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布置在线圈架上;磁体,该磁体布置在壳体上;上弹簧,该上弹簧既联接至线圈架的上部部分又联接至壳体的上部部分;电路板,该电路板布置在壳体下面;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将上弹簧导电性地连接至电路板;以及阻尼件,该阻尼件布置在上弹簧上,其中,上弹簧包括联接至壳体的外部部分、联接至支承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以及将外部部分连接至第一联接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分,其中,第一联接部分还包括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从第一联接部分朝向外部部分延伸,并且其中,第一延伸部与外部部分间隔开,并且阻尼件将第一延伸部连接至外部部分。外部部分可以在壳体的拐角处联接至壳体。外部部分可以包括:第二联接部分,该第二联接部分布置在壳体的第一侧部部分处并联接至壳体;第三联接部分,该第三联接部分布置在与壳体的第一侧部部分邻近的第二侧部部分处并联接至壳体;以及第二连接部分,该第二连接部分将第二联接部分连接至第三联接部分,其中,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三连接部分和第四连接部分,该第三连接部分将第二联接部分连接至第一联接部分,该第四连接部分将第三联接部分连接至第一联接部分。阻尼件可以布置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并且第一延伸部可以与第三连接部分和第四连接部分中的每一者间隔开。第一延伸部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从第一联接部分延伸至第二联接部分;第三延伸部,该第三延伸部从第一联接部分延伸至第三联接部分;以及第四延伸部,该第四延伸部从第一联接部分延伸至第二连接部分。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可以随着从第一联接部分朝向外部部分移动而增大。第一延伸部的与外部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可以具有与外部部分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第一联接部分可以包括联接区域,支承构件在该联接区域处联接至第一联接部分,并且第一联接部分的第一长度可以比第一联接部分的第二长度长,其中,第一长度是联接区域与第一联接部分的沿第一延伸部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一个端部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长度是联接区域与第一联接部分的沿与第一延伸部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剩余端部之间的距离。透镜移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布置在壳体的侧部部分的外表面上,以通过与第一线圈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感应电压。壳体可以包括布置在壳体的上表面上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并且上弹簧可以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其中,第二线圈的一部分绕第一突出部卷绕至少一圈并连接至第一弹簧,并且第二线圈的剩余部分绕第二突出部卷绕至少一圈并连接至第二弹簧。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布置在该壳体的上表面上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线圈架,该线圈架布置在壳体中;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布置在线圈架上;磁体,该磁体布置在壳体上;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布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上;以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既联接至线圈架的上部部分又联接至壳体的上部部分,其中,第二线圈的一部分绕第一突出部卷绕至少一圈并连接至第一弹簧,并且第二线圈的剩余部分绕第二突出部卷绕至少一圈并连接至第二弹簧。第二线圈可以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布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上;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卷绕在第一突出部周围;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将第一部分的一个端部连接至第二部分的一个端部;第四部分,该第四部分卷绕在第二突出部周围;以及第五部分,该第五部分将第一部分的另一端部连接至第四部分的一个端部。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焊料和第二焊料,该第一焊料将第二线圈的第二部分导电性地连接至第一弹簧,该第二焊料将第二线圈的第四部分导电性地连接至第二弹簧。第二线圈还可以包括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该第六部分从第二部分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第一弹簧,该第七部分从第四部分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第二弹簧。透镜移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焊料和第二焊料,该第一焊料将第六部分导电性地连接至第一弹簧,该第二焊料将第七部分导电性地连接至第二弹簧。壳体可以包括:第一侧部部分;第二侧部部分;第三侧部部分;第四侧部部分;第一拐角部分,该第一拐角部分定位在第一侧部部分与第二侧部部分之间;第二拐角部分,该第二拐角部分定位在第二侧部部分与第三侧部部分之间;第三拐角部分,该第三拐角部分定位在第三侧部部分与第四侧部部分之间;第四拐角部分,该第四拐角部分定位在第四侧部部分与第一侧部部分之间;第一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布置在第一拐角部分的上表面上并联接至第一弹簧;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布置在第一侧部部分的上表面上并联接至第一弹簧;第三突起部,该第三突起部布置在第二拐角部分的上表面上并联接至第二弹簧;以及第四突起部,该第四突起部布置在第三侧部部分的上表面上并联接至第二弹簧,其中,第一侧部部分和第二侧部部分彼此面对,并且第二侧部部分和第四侧部部分彼此面对。第一突出部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部部分上,该第一突出部定位在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之间,并且第二突出部可以设置在第三侧部部分上,该第二突出部定位在第三突起部与第四突起部之间。壳体的外表面可以包括:第一凹槽,第二线圈的第一部分布置在该第一凹槽中;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连接至第一凹槽,并且第二线圈的第三部分布置在该第二凹槽中;以及第三凹槽,该第三凹槽连接至第一凹槽,并且第二线圈的第五部分布置在该第三凹槽中。第一弹簧可以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布置在第一拐角部分处并联接至第一突起部,该第二区段从第一区段延伸至第一侧部部分的上表面并联接至第二突起部,并且第二弹簧可以包括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该第三区段布置在第二拐角部分处并联接至第三突起部,该第四区段从第三区段延伸至第三侧部部分的上表面并联接至第四突起部。第二凹槽可以定位在壳体的第一侧部部分的外表面处,第三凹槽可以定位在壳体的第三侧部部分的外表面处,并且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可以定位在第一凹槽上方。第二线圈可以不与第一线圈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叠置,并且可以不与第一线圈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叠置。有利效果各实施方式能够防止第二线圈的由外部冲击引起的断开连接或损坏,能够在没有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n壳体;/n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n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上;/n磁体,所述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n上弹簧,所述上弹簧既联接至所述线圈架的上部部分又联接至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n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布置在所述壳体下面;/n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将所述上弹簧导电性地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及/n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布置在所述上弹簧上,/n其中,所述上弹簧包括:/n外部部分,所述外部部分联接至所述壳体;/n第一联接部分,所述第一联接部分联接至所述支承构件;以及/n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将所述外部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联接部分,/n其中,所述第一联接部分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联接部分朝向所述外部部分延伸,并且/n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外部部分间隔开,并且所述阻尼件将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至所述外部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5 KR 10-2017-0044175;20170405 KR 10-2017-00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上;
磁体,所述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
上弹簧,所述上弹簧既联接至所述线圈架的上部部分又联接至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布置在所述壳体下面;
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将所述上弹簧导电性地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及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布置在所述上弹簧上,
其中,所述上弹簧包括:
外部部分,所述外部部分联接至所述壳体;
第一联接部分,所述第一联接部分联接至所述支承构件;以及
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将所述外部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联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部分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联接部分朝向所述外部部分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外部部分间隔开,并且所述阻尼件将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至所述外部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外部部分在所述壳体的拐角处联接至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外部部分包括:
第二联接部分,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部分处并联接至所述壳体;
第三联接部分,所述第三联接部分布置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部部分邻近的第二侧部部分处并联接至所述壳体;以及
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二联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三联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包括:
第三连接部分,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二联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以及
第四连接部分,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三联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联接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甲振金贤遂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