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8305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6:58
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包含第一线圈的线筒;面对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磁体;支撑所述第一磁体的壳体;耦合到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的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与所述壳体间隔开的基座;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二线圈单元面对所述第一磁体并且包括第二线圈;电路板,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支撑所述壳体使得所述壳体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和/或第三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多个支撑件将所述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及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中心被设置为不与所述第二线圈重叠。

Lens mo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移动装置本案是分案申请,其母案为于2015年10月19日(优先权日期:2014年10月17日)提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透镜移动装置”、申请号为201510680459.5的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主张于2014年10月17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140849的优先权益,上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并入到本文中,如同在本文中得到充分地阐述。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其通过防止不需要的磁力干扰,能够准确地检测移动单元的位移。
技术介绍
很难将在常规相机模块中通常使用的音圈电机(VCM)技术用到旨在实现低功率消耗的超微型相机模块中,因此,有关这种技术的研究也在活跃开展。在诸如智能手机的小型电子产品中安装的相机模块在使用时可能会频繁地遭受振动。另外,在拍照时由于手抖,相机模块也会发生微小地抖动。因此,很需要有一种技术能够将光学图像稳定器(opticalimagestabilizer)并入到相机模块中。近来研究了众多手抖校正技术。在这些技术中,有一种通过将光学模块沿用来定义垂直于光学轴的平面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来校正手抖的技术。由于该技术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移动并调节光学系统来进行图像校正,其结构必然复杂,从而不利于微型化。另外,在手抖校正中需要准确的传感技术。相机模块设置有用于产生磁力的各种器件,并且传感技术会利用这些磁力。由于这些产生磁力的多个设备可能会将磁力施加给不相关的传感器件,所以传感器件的传感准确性受到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其能够通过防止不需要的磁力干扰,准确地检测移动单元的位移。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线筒(bobbin),所述线筒包括设置在其周围的第一线圈,并且所述线筒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被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线圈;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磁体;上弹性件与下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与所述下弹性件与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耦合;基座,所述基座被设置为与所述壳体间隔开预定距离;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被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磁体,并且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包括第二线圈;电路板,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被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支撑所述壳体,使得所述壳体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和/或第三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多个支撑件将所述上弹性件和所述下弹性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及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和/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中心被设置为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观察时不与所述第二线圈重叠。附图说明将参照以下附图对布置和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壳体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其示出线筒、第一线圈单元、磁体、第一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基板;图5A是示出图4所示线筒和磁体的平面图;图5B是示出图4所示传感器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C是示出图4所示第一传感器和传感器基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后部透视图;图6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壳体的顶部透视图;图7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壳体和磁体的底部分解透视图;图8是沿图3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第一传感器的准确性随第一传感器位置变化的曲线图;图10是线筒、壳体、上弹性件、第一传感器、传感器基板以及多个支撑件,所有这些元件彼此耦合的顶部透视图;图11是线筒、壳体、下弹性件和多个支撑件,所有这些元件彼此耦合的底部透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上弹性件、下弹性件、第一传感器、传感器基板、基座、支撑件和电路板,所有这些元件彼此耦合的透视图;图13是基座、第二线圈单元和电路板的分解透视图;图14A是示出第二线圈单元和第二传感器的布置的底视图;图14B是示出图14A中虚线圆所圈范围的放大图;图15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磁体和第二线圈单元的布置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磁体的布置和磁力的方向的透视图;图17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磁体和第二线圈单元的布置的平面图;图17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磁体和第二线圈单元的布置的侧视图;图18是图17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9是第二线圈单元的底视图;图20A和图20B是示出支撑件的频率响应分析结果的曲线图;以及图21是示出磁体、第二传感器和第二线圈单元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尽管这些附图标记描绘在不同的附图中。在以下描述中,遇到有可能使本专利技术主题不清楚的情形时,将省略并入到本文中的熟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为了便于描述,图中的一些特征会被放大,缩小或简化,并且附图以及附图中的元件并非总以恰当比例显示。为便于参考,在附图中,使用直角座标系(x,y,z)。在附图中,x轴和y轴指的是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为便于描述,光轴(z轴)方向称作第一方向,x轴方向称作第二方向,y轴方向称作第三方向。被应用到诸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移动设备的紧凑型相机模块(compactcameramodules)的光学图像稳定装置指的是这样一种装置:被配置为防止由于用户的手抖而导致在拍摄静止的图像时捕获的图像的轮廓不能清楚地形成的装置。此外,自动聚焦装置被配置为对在图像传感器表面上的主观图像(subjectimage)自动聚焦。光学图像稳定装置和自动聚焦装置可以用各种方式来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以在第一方向上或垂直于第一方向由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定义的平面中移动由多个透镜组成的光学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光学图像稳定和/或自动聚焦的操作。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参看图1和图2,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透镜移动单元、第二透镜移动单元以及盖部件300。第一透镜移动单元可以作为上述自动聚焦装置。换言之,第一透镜移动单元可以通过磁体13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线筒110。第二透镜移动单元可以作为手抖校正装置。换言之,第二透镜移动单元可以通过磁体130与第二线圈单元230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在第二方向上和/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第一透镜移动单元的全部或一部分。盖部件300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合适的盒形状以将第一透镜移动单元和第二透镜移动单元容纳于其中。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透视图,其中图1所示盖部件300已被去除。第一透镜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线筒110、第一线圈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n壳体;/n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n第一线圈单元,所述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线筒上;/n第一磁体单元,所述第一磁体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面对所述第一线圈单元;/n上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耦合到所述线筒的上部部分和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n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并且在光轴方向上面对第一磁体;/n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下方;/n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下方;/n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上弹性件和所述电路板;以及/n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基座之间,/n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n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一磁体重叠;/n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二线圈重叠,并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磁体重叠,并且与所述第一磁体重叠;以及/n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一磁体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17 KR 10-2014-0140849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线圈单元,所述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线筒上;
第一磁体单元,所述第一磁体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面对所述第一线圈单元;
上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耦合到所述线筒的上部部分和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
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并且在光轴方向上面对第一磁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下方;
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下方;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上弹性件和所述电路板;以及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基座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一磁体重叠;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二线圈重叠,并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磁体重叠,并且与所述第一磁体重叠;以及
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一磁体重叠。


2.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线圈单元,所述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线筒上;
第一磁体单元,所述第一磁体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面对所述第一线圈单元;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拐角上;
传感器磁体,所述传感器磁体设置在所述线筒上并且面对所述第一传感器;
上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耦合到所述线筒的上部部分和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
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并且在光轴方向上面对第一磁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下方;
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下方;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上弹性件和所述电路板;以及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基座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一磁体重叠;以及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二线圈重叠,并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磁体重叠,并且与所述第一磁体重叠,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


3.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线圈单元,所述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线筒上;
第一磁体单元,所述第一磁体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面对所述第一线圈单元;
上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耦合到所述线筒以及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下弹性件,所述下弹性件耦合到所述线筒以及所述壳体的下表面;
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下方;
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下方;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上弹性件和所述电路板;以及
两个第二传感器,所述两个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基座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包括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设置的第二线圈、第三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三线圈相对设置的第四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线圈的长度,所述第三线圈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线圈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单元包括: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在光轴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二线圈;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三线圈;以及第四磁体,所述第四磁体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面对所述第四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的一个末端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一线圈重叠,并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一个重叠,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个末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一磁体重叠,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的另一个末端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线圈重叠,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磁体的两个末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线圈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磁体的一个末端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三线圈重叠,并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另一个重叠,
其中,所述第三线圈的一个末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三磁体重叠,
其中,所述第三磁体的另一个末端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线圈重叠,
其中,所述第四磁体的两个末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四线圈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聚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被配置为通过共用所述第一磁体单元来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电路部件,所述电路部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其中,穿过所述电路部件的隅角区域而形成通孔,并且
其中,所述支撑件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一个的中心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磁体的一个末端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所述另一个的中心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磁体的所述一个末端部分重叠。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相竣刘庾皓俞炫午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