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灯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888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9:07
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电光源模块,用于根据其输入电信号进行工作,任一组电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灯控电源,一个LED光源和控制单元。控制模块用于发出控制命令。集中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上位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并通过第一电力载波单元调制后将控制命令传输至单灯控制器模块。单灯控制器模块用于接收集中控制器命令,通过自身的第二电力载波单元将该命令进行解调和解析,输出灯控信号。至少一个智能灯控模块,每个智能灯控模块连接至少一组电光源模块,用于接收由单灯控制器传输过来的灯控信号,并将灯控信号经过调制后传输到电光源模块的控制单元,调制后的调光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该产品具有低成本,调光信号传输距离远,布线简单的特点。

An intelligent light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灯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灯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灯控系统。
技术介绍
照明系统是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措施,其首要目的是提供良好的可见度并创造舒适愉快的环境。电的出现开创了人类用电照明的时代,而网络的发展应用,使得照明设备通过网络技术与控制设备相连,当前照明系统日益智能化,在家居、办公环境、工业环境及其他公共环境中,如在石化、煤矿、电厂、隧道等场合的照明,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照明控制,使照明系统也成为家居、办公环境、工业环境及其他公共环境中的智能设备中的一员,给用户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智能体验,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照明系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期望照明系统的照明效果更智能化,同时也能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节约成本,使得照明系统照明效果更智能化。根据第一方面,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电光源模块,用于根据其输入电信号进行工作;其中任一组电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光源,所述电光源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个LED光源和一个LED电源以及一个控制单元,所述LED电源用于为所述LED光源和所述控制单元供电,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信号控制所述LED光源;所述电信号包括电压信号或者电流信号;控制模块,用于输出上位机的控制命令;集中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力载波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力载波单元传输集中控制模块解析的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命令至单灯控制器模块;单灯控制器模块,包括第二电力载波单元,用于接收集中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电力载波单元调制后加载到电力线上面的命令,单灯控制器通过自身的第二电力载波单元将该命令进行解调和解析,输出灯控信号,同时单灯控制器模块通过第二电力载波单元反馈自身状态信息给集中控制模块;至少一个智能灯控模块,每个智能灯控模块连接至少一组电光源模块,所述智能灯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的灯控信号,并将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的灯控信号经过调制后传输到所述电光源模块的控制单元。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集中控制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市电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集中控制模块、所述智能灯控模块和所述电光源模块供电。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集中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获得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力载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后输出至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或接受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采集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单灯控制器模块采集的至少一个电光源的工作状态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信号数据处理单元解析得到的控制信号、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的访问地址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灯控模块包括:电源开关单元及第一处理单元;所述市电模块包括火线端和零线端;所述电源开关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供电端、信号输入端及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火线L端,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零线N端,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地线E端,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供电端,用于将所述市电模块输出的交流电转换成预设直流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供电;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接收由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传输过来的信号,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经过调制后的电信号,将该调制后的电信号输出至所述电光源模块以实现灯控。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开关单元包括:电阻R31、压敏电阻ZNR2、电容CX2、共模电感T2、整流桥DB2、电容C15、二极管D8、电阻R32、电阻R33、电容C16、二极管D9、电源管理芯片U7、电容C17、电容EC1、二极管D13、电阻R34、二极管D10、光电耦合器U10、二极管D12、电阻R35、二极管D11、电阻R36、电容C18、电容C19及变压器T3;所述电阻R31一端作为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压敏电阻ZNR2的一端、所述电容CX2的一端及所述共模电感T2的4端口;所述压敏电阻ZNR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ZNR2的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X2的另一端及所述共模电感T2的1端口;所述共模电感T2的3端口连接所述整流桥DB2的第一AC端口,所述共模电感T2的2端口连接所述整流桥DB2的第二AC端口;所述整流桥DB2的V+端口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电阻R32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电容C15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一端及变压器T3的端口5,所述整流桥DB2的V-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述电容C15的另一端及地面;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3、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7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7的第一源极和第二源极相连,且均分别与所述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电容EC1的一端及地面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7的反馈引脚FB与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及所述光电耦合器U10受光元件的发射极,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电源引脚VDD分别与所述电容EC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所述电阻R34的一端及所述光电耦合器U10受光元件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1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2与地面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6分别与地面、所述电容C19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7分别与所述电阻R3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作为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阻R3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与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发光元件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发光元件的负极接地。在其中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电阻RL1、电阻RL2、电阻RL3、电阻RL4、电阻RL5、晶体管Q4、电阻R37、电容C20、芯片U9、电容C21、电容C22、电阻R38、电阻R39、二极管D14、电阻R40、电容EC2、电容C23、二极管D15、共模电感L6及芯片U8;所述二极管D15的负极作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组电光源模块,用于根据其输入电信号进行工作;其中任一组电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光源,所述电光源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个LED光源和一个LED电源以及一个控制单元,所述LED电源用于为所述LED光源和所述控制单元供电,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信号控制所述LED光源;所述电信号包括电压信号或者电流信号;/n控制模块,用于输出上位机的控制命令;/n集中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力载波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力载波单元传输集中控制模块解析的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命令至单灯控制器模块;/n单灯控制器模块,包括第二电力载波单元,用于接收集中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电力载波单元调制后加载到电力线上面的命令,单灯控制器通过自身的第二电力载波单元将该命令进行解调和解析,输出灯控信号,同时单灯控制器模块通过第二电力载波单元反馈自身状态信息给集中控制模块;/n至少一个智能灯控模块,每个智能灯控模块连接至少一组电光源模块,所述智能灯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的灯控信号并将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的灯控信号经过调制后传输到所述电光源模块的控制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组电光源模块,用于根据其输入电信号进行工作;其中任一组电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光源,所述电光源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个LED光源和一个LED电源以及一个控制单元,所述LED电源用于为所述LED光源和所述控制单元供电,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信号控制所述LED光源;所述电信号包括电压信号或者电流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输出上位机的控制命令;
集中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力载波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力载波单元传输集中控制模块解析的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命令至单灯控制器模块;
单灯控制器模块,包括第二电力载波单元,用于接收集中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电力载波单元调制后加载到电力线上面的命令,单灯控制器通过自身的第二电力载波单元将该命令进行解调和解析,输出灯控信号,同时单灯控制器模块通过第二电力载波单元反馈自身状态信息给集中控制模块;
至少一个智能灯控模块,每个智能灯控模块连接至少一组电光源模块,所述智能灯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的灯控信号并将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的灯控信号经过调制后传输到所述电光源模块的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集中控制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市电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集中控制模块、所述智能灯控模块和所述电光源模块供电。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控制模块包括:
信号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获得相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电力载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后输出至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或接受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采集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单灯控制器模块采集的至少一个电光源的工作状态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信号数据处理单元解析得到的控制信号、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的访问地址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灯控模块包括:电源开关单元及第一处理单元;
所述市电模块包括火线端和零线端;
所述电源开关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供电端、信号输入端及信号输出端;
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火线L端,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市电模块的零线N端,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供电端,用于将所述市电模块输出的交流电转换成预设直流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供电;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接收由所述单灯控制器模块传输过来的信号,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经过调制后的电信号,将该调制后的电信号输出至所述电光源模块以实现灯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单元包括:电阻R31、压敏电阻ZNR2、电容CX2、共模电感T2、整流桥DB2、电容C15、二极管D8、电阻R32、电阻R33、电容C16、二极管D9、电源管理芯片U7、电容C17、电容EC1、二极管D13、电阻R34、二极管D10、光电耦合器U10、二极管D12、电阻R35、二极管D11、电阻R36、电容C18、电容C19及变压器T3;
所述电阻R31一端作为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压敏电阻ZNR2的一端、所述电容CX2的一端及所述共模电感T2的4端口;
所述压敏电阻ZNR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ZNR2的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X2的另一端及所述共模电感T2的1端口;
所述共模电感T2的3端口连接所述整流桥DB2的第一AC端口,所述共模电感T2的2端口连接所述整流桥DB2的第二AC端口;
所述整流桥DB2的V+端口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电阻R32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电容C15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一端及变压器T3的端口5,所述整流桥DB2的V-端口分别连接所述述电容C15的另一端及地面;
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3、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7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第四输入端;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7的第一源极和第二源极相连,且均分别与所述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电容EC1的一端及地面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7的反馈引脚FB与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及所述光电耦合器U10受光元件的发射极,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电源引脚VDD分别与所述电容EC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所述电阻R34的一端及所述光电耦合器U10受光元件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1连接;
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2与地面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6分别与地面、所述电容C19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端口7分别与所述电阻R3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
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作为所述电源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阻R3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与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发光元件的正极连接;
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发光元件的负极接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电阻RL1、电阻RL2、电阻RL3、电阻RL4、电阻RL5、晶体管Q4、电阻R37、电容C20、芯片U9、电容C21、电容C22、电阻R38、电阻R39、二极管D14、电阻R40、电容EC2、电容C23、二极管D15、共模电感L6及芯片U8;
所述二极管D15的负极作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5的负极与所述共模电感L6的端口3连接;
所述二极管D1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共模电感L6的端口2及地面连接;
所述共模电感L6的端口4分别与所述电容C23的一端、所述电容EC2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40的一端连接;
所述共模电感L6的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容C2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EC2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及所述电阻R39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连接及所述芯片U8的采样端口4;
所述芯片U8的接地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容C20的一端、所述芯片U9的接地端2、所述电容C21的一端、所述电容C22的一端及地面连接,所述芯片U8的脉冲端口6分别与所述电阻R37的一端及所述晶体管Q4的控制极连接,所述芯片U8的扩展端口7通过所述电阻R38连接地面,所述芯片U8的电源输入端口8分别与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及所述芯片U9的输出端口1连接;
所述芯片U9的输入端口3分别与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L1的一端、所述电阻RL2的一端、所述电阻RL3的一端、所述电阻RL4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L5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L1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电阻RL1的该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L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L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L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L5的另一端及所述晶体管Q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道和张华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