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和显示面板技术

技术编号:228866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8:16
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具有安装层,安装层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用于暴露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通孔中组装有微型发光二极管,然后,提供第一载板,将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第一载板,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为电极部朝向通孔的开口部的部分,以及提供第二载板,将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粘附于第二载板的激光形变胶层,再然后,采用激光照射激光形变胶层,翻转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再提供第三载板,将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第三载板,并将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通孔。提高了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和组装的效率。

Transfer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of micro 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和显示面板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和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用户对显示质量的高要求,科技工作者从对普通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研究逐渐转向对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研究。微型发光二极管是将普通的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微缩至原来的1%,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长度在100微米以下。目前,在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器件转移到阵列基板的过程中,存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器件倒置和微型发光二极管器件正负电极错位等情况,影响了微型发光二极管器件的转移和组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以提高微型发光二极管器件的转移和组装的效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包括:提供一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具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暴露所述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到所述安装层上对应的通孔里,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和电极部,所述电极部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一侧;提供一第一载板,将所述阵列基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为电极部朝向所述通孔的开口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提供一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表面具有激光形变胶层,将所述第一载板上的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粘附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激光形变胶层;采用激光照射所述激光形变胶层,翻转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提供一第三载板,将所述第二载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第三载板;将所述第三载板上的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安装层的通孔中。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中,所述通孔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中,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等腰梯形的长边,所述第二边位于所述等腰梯形的短边,所述电极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边。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中,所述提供一第一载板,将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为电极部朝向所述通孔的开口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步骤,包括,提供一第一载板,所述第一载板涂覆导电层,对所述第一载板施加电压,通过静电力吸附原理将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第一载板。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中,所述提供一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表面具有激光形变胶层,将所述第一载板上的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粘附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激光形变胶层的步骤,包括,提供一第二载板,在所述第二载板上涂覆激光形变胶层,所述激光形变胶层包括丙烯酸树脂类材料、光敏剂和增粘剂。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中,所述采用激光照射设置有所述异常的激光形变胶层,翻转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采用激光照射设置有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激光形变胶层,围绕每一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对称轴逐一翻转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中,所述第三载板的表面具有胶层,在所述将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从所述第二载板转移至所述第三载板的步骤后,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粘附于所述胶层。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方法中,所述第三载板上有金属层,对所述金属层通电使得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从所述第二载板上吸附至所述第三载板。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具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暴露所述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安装层的通孔,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与所述阵列基板电连接,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安装层的通孔的开口部;以及电极部,所述电极部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一侧,所述电极部朝向所述安装层的通孔的底部。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和显示面板,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中,提供一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具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暴露所述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将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到所述安装层对应的通孔里,,所述通孔的形状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和电极部,所述电极部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一侧,提供一第一载板,将所述阵列基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为电极部朝向所述通孔的开口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提供一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表面具有激光形变胶层,将所述第一载板上的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粘附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激光形变胶层,采用激光照射设置有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激光形变胶层,逐一翻转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提供一第三载板,将所述第二载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第三载板,将所述第三载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安装层的通孔中,在本申请中,所述安装层的通孔的形状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通过毛刷、震动或流体方式进行组装,从而避免了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错位的情况,在本申请中,采用激光照射设置有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激光形变胶层,逐一翻转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即将倒置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翻转,从而快速的翻转的所述倒置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和显示面板提高了微发型光二极管的转移和组装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设置有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阵列基板的剖视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剖视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俯视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仰视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从阵列基板转移至第一载板的剖视图。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从第一载板转移至第二载板的剖视图。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从第二载板转移至第三载板的剖视图。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从第二载板转移至第三载板的另一种的剖视图。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从第三载板转移至阵列基板的剖视图。图13是本申请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一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具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暴露所述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n将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到所述安装层对应的通孔里,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和电极部,所述电极部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一侧;/n提供一第一载板,将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为电极部朝向所述通孔的开口部的微型发光二极管;/n提供一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表面具有激光形变胶层,将所述第一载板上的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粘附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激光形变胶层;/n采用激光照射所述激光形变胶层,翻转所述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n提供一第三载板,将所述第二载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第三载板;以及,/n将所述第三载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安装层的通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具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暴露所述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
将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到所述安装层对应的通孔里,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和电极部,所述电极部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一侧;
提供一第一载板,将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为电极部朝向所述通孔的开口部的微型发光二极管;
提供一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表面具有激光形变胶层,将所述第一载板上的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粘附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激光形变胶层;
采用激光照射所述激光形变胶层,翻转所述异常微型发光二极管;
提供一第三载板,将所述第二载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第三载板;以及,
将所述第三载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安装层的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等腰梯形的长边,所述第二边位于所述等腰梯形的短边,所述电极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一第一载板,将所述阵列基板上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为电极部朝向所述通孔的开口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步骤,包括:
提供一第一载板,所述第一载板涂覆导电层,对第一载板施加电压,通过静电力吸附原理将所述异常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吸附于所述第一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