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晓俊专利>正文

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及其绘制方法和教学练实用纸技术

技术编号:228859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及其绘制方法和教学练实用纸,所述习字格包括方格,第一水平线、第二水平线、第一竖线、第二竖线、第三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均设置在方格内;所述第二水平线和第二竖线的两端点设置在方格的左右边上和上下边上,长度均与方格的边长相同,把上下左右四边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的上端点在方格的上边上,下端点在第二水平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方格内设置带有角度的斜线和横竖线及其相互接交形成的点,以达到引导规范汉字书写和书法初学者对汉字结构及书法练习规律的掌握,便于教师讲解,便于学习者借助该习字格,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与比例关系和掌握间架结构的目的。

Standardizing the practical patter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alligraphy, draw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pa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及其绘制方法和教学练实用纸
本专利技术涉及规范汉字和书法教学练的练习工具,主要是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及其绘制方法和教学练实用纸。
技术介绍
大多数的师生和书法初学者在教、学、练时,一个字的位置不在格子中间,容易偏下,在横线格中书写不易居中,以致端正、整洁的基本要求缺失,现有的书法练习格子五花八门,都不能准确引导规范汉字书写和书法练习者定位一个字的第一笔位置,继而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比例位置关系和间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及其绘制方法和教学练实用纸,以达到引导规范汉字书写和书法初学者对汉字结构的把握,通过准确对一个字第一笔的定位,来确立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比例关系,并把握字的重心在格子中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所述习字格包括方格,第一水平线、第二水平线、第一竖线、第二竖线、第三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均设置在方格内;所述第二水平线和第二竖线的两端点设置在方格的左右边上和上下边上,长度均与方格的边长相同,把上下左右四边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的上端点在方格的上边上,下端点在第二水平线上,三条竖线把方格的上边均分为四段;所述第一水平线的左端点在第一竖线上,右端点在第三竖线上,把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斜线的上端点在第一竖线的上端点上,第一斜线的下端点在第三竖线的下端点上,第二斜线的上端点在第三竖线的上端点上,第二斜线的下端点在第一竖线的下端点上,两条斜线的角度分别为45°、135°,所述第一水平线、第二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相交于一点。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的绘制方法,所述习字格的绘制方法步骤如下:绘制方格;将正方形格子的四边分成2份,按1:1的比例在方格的四边标记四个点,连接左右两个点得到第二水平线,连接上下两个点,得到第二竖线,这样将正方形格子分成了四份,得到了四个小正方形格子;再将上部两个小正方形格子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分成2份,按1:1的比例在两个小正方格子的上边和下边标记四个点,分别将左右两个小正方形格子的上边点和下边点连接,得到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把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分别分成2份,按1:1的比例标记两个点,并连接这两个点,得到第一水平线;分别连接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的上下两端得到两个斜线,即第一斜线和第二斜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与第一水平线和第二竖线相交于中心一点。一种教学练实用纸,所述实用纸印刷有上述的习字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方格内设置带有角度的斜线和斜线与横线交叉形成的各点,引导规范汉字书写者和书法初学者对字形间架结构的定位把握,以及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比例关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规范汉字和书法教学练实用纸张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方格;2.第一水平线;3.第二水平线;4.第一竖线;5.第二竖线;6.第三竖线;7.第二斜线;8.第一斜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子及其绘制方法和教学练实用纸,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方格内设置带有角度的斜线和横竖线交叉形成的点,以达到引导学习者对字的第一笔准确定位,便于初学者掌握字的重心居中的目的。如图1所示,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所述习字格包括方格1,第一水平线2、第二水平线3、第一竖线4、第二竖线5、第三竖线6、第一斜线8、第二斜线7均设置在方格1内;所述第二水平线3和第二竖线5的两端点设置在方格1的左右边上和上下边上,长度均与方格的边长相同,把上下左右四边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竖线4和第三竖线6的上端点在方格的上边上,下端点在第二水平线上,三条竖线把方格的上边均分为四段;所述第一水平线2的左端点在第一竖线4上,右端点在第三竖线6上,把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斜线8的上端点在第一竖线4的上端点上,第一斜线8的下端点在第三竖线6的下端点上,第二斜线7的上端点在第三竖线6的上端点上,第二斜线7的下端点在第一竖线4的下端点上,两条斜线的角度分别为45°、135°(与第二水平线,基准不同也可以为135°、45°),所述第一水平线、第二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相交于一点。其中第二水平线和第二竖线相交于点A,第一水平线、第二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相交于点B。第一竖线与第一水平线相接于点C,第一水平线于第三竖线相接于点D,第一竖线与第二水平线相接于点E,第三竖线与第二水平线相接于点F。所述点A、点B、点C和点E四个点的连线,形成封闭的正方形。一个字的第一笔,大多在上部的第一竖线和第二竖线围成的”小米字格”内。其中,设方格1左边的顶点到第一竖线4与方格1右边的顶点到第三竖线6的距离为x。三条竖线4、5、6之间的距离为x。方格1左边顶点到第二竖线5与第二水平线3的距离为y,y=2x。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的绘制方法,所述习字格的绘制方法步骤如下:绘制方格;将正方形格子的四边分成2份,按1:1的比例在方格的四边标记四个点,连接左右两个点得到第二水平线,连接上下两个点,得到第二竖线,这样将正方形格子分成了四份,得到了四个小正方形格子;再将上部两个小正方形格子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分成2份,按1:1的比例在两个小正方格子的上边和下边标记四个点,分别将左右两个小正方形格子的上边点和下边点连接,得到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把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分别分成2份,按1:1的比例标记两个点,并连接这两个点,得到第一水平线;分别连接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的上下两端得到两个斜线,即第一斜线和第二斜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与第一水平线和第二竖线相交于中心一点。本专利技术直观的解决了”一画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的实施方案。即第一笔的位置确定了整个字的标准位置和构建法则,后面的笔画以前一笔或前几笔为参照,通过点与线的位置来把握笔画之间和部件之间的位置和比例关系,从而掌握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在通篇书写时,第一个字把握得好,后面的字就有了参照的标准。引导规范汉字书写者和书法练习者,借助该习字格子准确定位第一笔在A、B、C、D、E、F六个点的相应位置。如图2所示,一种教学练实用纸,所述实用纸印刷有上述的习字格。硬笔书法的格子在1.5cm×1.5cm左右,也可以根据字的大小按比例绘制或印刷格子。毛笔书法的格子大小一般为10cm×10cm左右,也可以根据字的大小按比例绘制或印刷格子。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习字格包括方格,第一水平线、第二水平线、第一竖线、第二竖线、第三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均设置在方格内;所述第二水平线和第二竖线的两端点设置在方格的左右边上和上下边上,长度均与方格的边长相同,把上下左右四边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的上端点在方格的上边上,下端点在第二水平线上,三条竖线把方格的上边均分为四段;所述第一水平线的左端点在第一竖线上,右端点在第三竖线上,把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斜线的上端点在第一竖线的上端点上,第一斜线的下端点在第三竖线的下端点上,第二斜线的上端点在第三竖线的上端点上,第二斜线的下端点在第一竖线的下端点上,两条斜线的角度分别为45°、135°,所述第一水平线、第二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相交于一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习字格包括方格,第一水平线、第二水平线、第一竖线、第二竖线、第三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均设置在方格内;所述第二水平线和第二竖线的两端点设置在方格的左右边上和上下边上,长度均与方格的边长相同,把上下左右四边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的上端点在方格的上边上,下端点在第二水平线上,三条竖线把方格的上边均分为四段;所述第一水平线的左端点在第一竖线上,右端点在第三竖线上,把第一竖线和第三竖线均分为两段;所述第一斜线的上端点在第一竖线的上端点上,第一斜线的下端点在第三竖线的下端点上,第二斜线的上端点在第三竖线的上端点上,第二斜线的下端点在第一竖线的下端点上,两条斜线的角度分别为45°、135°,所述第一水平线、第二竖线、第一斜线、第二斜线相交于一点。


2.一种规范汉字和书法实用习字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俊
申请(专利权)人:许晓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