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德祥专利>正文

压力管的快速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8303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用于气压或液压压力管连接的快速接头装置,其压卸套筒通过在上端所设齿状环与下端所设外螺纹而方便地在承座内上下活动以装卸压力管。通过卷边结构设计保证快速接头成整体结构。快速接头装置还设有包含密封环、通流阀、承接套与弹簧的阀装置,使压力管插入快速接头时顶开通流阀以导通流体,压力管抽出后使快速接头呈密闭状态。快速接头装置还可与流体输送歧接组合配合使用,按需要通断规定的压力管通路。(*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管的快速接头装置,尤指一种专供气压或液压等压力管组接的快速接头装置。习用的压力管快速接头的结构设计,如图6所示,主要系由一快速接头本体10、一密封环20、一咬合环30、一承座40及一压卸套筒50等构件所组成,专供胶质压力管60(用于油压及气压均可)插入本体内、藉咬合环内环齿迫紧咬合而呈极佳的结合定位并保持密封状态之用;惟所述习用快速接头,在压力管欲行卸下拔除时,须将压卸套筒50向下按压以顶触咬合环来撑开内环齿,始能将压力管顺利抽出,但由于压卸套筒50环径相当小,又呈圆环状,故按压时不仅不易施力(因咬合环的咬合强度相当强大),且会使施压者手指感到费力疼痛;又,目前压卸套筒50均采用塑胶制成,在长期使用下常因压力管管壁遭咬成凹痕而咬死,往往在无法顺利顶开咬合环或过度施力下造成崩裂损坏,以致损坏率高,必须经常更换。又,上述习用的压力管快速接头,系以本体末端螺纹段直接连接一流体输送管,故该压力管快速接头与流体输送管间恒保持常开状态,亦即,无法直接由该锁结端控制流体的启闭,只能在压力管快速接头与流体输送管配合的压力管插固完成后才能打开总阀门使其导通,其不便处至为明显。尤其是在一根流体输送管配合多个压力管快速接头使用时,除非全部压力管快速接头均已完成压力管插固并均在作业使用中,否则,只要其中任一压力管快速接头的歧接点不使用,则因这歧接点仍处于常开状态,势必造成全部压力管无法使用的困境。而如在每一个压力管快速接头的歧接点分别设一独立阀门,则不但结构成本增加,且必须极度注意各独立阀门是否处于正确的开启或关闭位置,不得有任何差池,令操作上增添许多负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习用快速接头的缺点的、压力管装卸操作极为便利并结合稳固的、结构极为精简的快速接头装置,同时要求这种快速接头装置适用于各种接合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在快速接头本体的下方也设有台阶状中心孔。该快速接头装置还设有一连接环,该连接环是一中空环体,在内壁上设有两组内螺纹段,藉该两内螺纹段分别跟一快速接头本体连接,在两端面上还设有容置O形密封圈的凹槽;一阀装置,该阀装置由密封环、通流阀、承接套及弹簧组成,设置在两快速接头本体及连接环内部,其中密封环压置在设在快速接头本体下方的台阶孔内,通流阀是一个台阶状环体,在直径较小的环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流孔,并恰好挤入密封环的内孔内而呈密闭状态,承接套亦为一中空环管,其中段具有一外伸凸缘,环管两端环口上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凸齿,弹簧设置在承接套内,其两端分别顶靠着通流阀;在装置组合在一起时,连接环两端分别通过一个O形密封圈与快速接头本体实现密封连接并将承接套的外伸凸缘夹持在其间,弹簧将两通流阀顶靠而通过密封环阻堵通流孔使装置呈密闭状态,在压力管插入压迫通流阀、使之向承接套抵靠时,通流孔即离开密封环而导通,使流体得以从在装置一端上的快速接头本体进入,并从在装置另一端上的快速接头本体流出。快速接头装置的承座在前部设有通过卷边可将压卸套筒卡留住的管壁;快速接头本体在前端部亦设有通过卷边可将装有咬合环与密封环的承座卡留住的管壁;咬合环与密封环紧密地推入快速接头本体下方的台阶孔内;承座上端外周形成有齿状环以便卡固在接头本体上部的台阶状中心孔中,承座内壁设有内螺纹;压卸套筒上端亦形成有齿状环以便于旋拧,其下端设有与承座的内螺纹相配合以使其能作上下运动的外螺纹;压力管穿过压卸套筒、咬合环与密封环而紧密地推入本体,穿入台阶状中心孔下方的台阶孔内顶开通流阀,此时压卸套筒处于松动状态,咬合环的内环齿将压力管卡紧;在欲将压力管取出时,可将压卸套筒向内拧入抵靠着咬合环的内环齿将其撑开,使压力管方便地抽出。阀装置可与流体输送管歧接组合配合,在流体输送管的管壁上开设若干螺孔,在各螺孔的末端具有一台阶,将承接套直接置入螺孔内以其外伸凸缘抵靠在该台阶上,在快速接头本体的下方台阶孔内装设一密封环、一通流阀及一弹簧,弹簧的一端将通流阀顶入密封环内,其另一端则抵靠在流体输送管的内壁上作为支承,插入压力管即将通流阀顶开。以下结合附图所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纵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配合压力管插入的组合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外观透视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于流体输送管歧接组合的实施例的组合纵向剖视图;图6为习用的压力管快速接头的组合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组成,系针对两压力管快速接头1、1′配合一连接环2、或由压力管快速接头1配合流体输送管3的直接装设两种情况而设的。如图1至图4所示,是关于两组压力管快速接头1配合一连接环2而设置的阀装置的组成设计,其中压力管快速接头1均由一快速接头本体11、一密封环12、一咬合环13、一承座14及一压卸套筒15所组成;其中快速接头本体11具有一台阶中心111,构造相当于习用的本体;密封环12套置于本体11的台阶中心孔111的底部,构造相当于所述的习用密封环;咬合环13亦属习用构件,具有适当的内环齿131;承座14亦设于本体11之台阶中心孔111内,呈一环状体,其上端外周形成有一齿状环141,底端内壁则设有内螺纹142,并使咬合环13卡置于其末端,压卸套筒15亦呈一环状体,其上端亦形成一齿状环151,而底端外壁则设有与承座内螺纹142相配合的外螺纹152,藉此将压卸套筒拧入承座14内对咬合环13的内环齿131施压;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如图2所示,承座14在置入本体11后,即以其齿状环141与本体11的台阶中心孔111内壁形成紧密连接,而本体11的前端部的管壁112则向内卷边,以确保承座14不会松动脱落。同时,所述承座14的前端部的管壁143亦通过向内卷边而将压卸套筒15的外螺纹152在其根部被卡住,使压卸套筒15可在承座14内自由沿纵向运动而不脱出承座14。按此组合,即可使压力管8穿过压卸套筒15、咬合环13及密封环12而紧密地推入本体11,穿入台阶中心孔111下方的台阶孔内。在欲将压力管8卸出时,则将压卸套筒15向下拧入,将咬合环13的内环齿131撑开,使压力管8不受咬合而能以迅速抽出,既便捷又省力。本技术中所设的阀装置,系设置于两快速接头本体11及连接环2的内部,分别在快速接头本体11下方的台阶孔内置入一密封环4及一通流阀5,而连接环2内则设有一承接套6及一弹簧7;其中连接环2系一中空环体,在内壁上设有两组内螺纹段21、22,藉两内螺纹段21、22分别跟一个快速接头本体11连接,在两端面上还设有容置O形密封圈23的凹槽;密封环4压置在快速接头本体11(11′)下方的台阶孔内;通流阀5(5′)是一个台阶状环体,在直径较小环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流孔51,并恰好挤入密封环4内孔内而呈密闭状态;承接套6亦为一中空环管,其中段具有一外伸凸缘61,环管两端环口上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凸齿62;弹簧7设置在承接套6内,其两端分别顶靠着通流阀5,在压力管8未插入前使两通流阀5挤入相应的密封环4内孔内而使组合呈密闭状态(如图2所示),在压力管8插入快速接头本体11时,该弹簧则呈被压缩状态(如图3所示);通过如上所述的构件组成,使连接环2两端分别通过一个O形密封圈23与快速接头本体11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管的快速接头装置,这种快速接头由一快速接头本体、一密封环、一咬合环、一承座及一压卸套筒组成,用以将压力管跟流体输送管实现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快速接头本体(11,11′)在下方还设有台阶状中心孔,该压力管快速接头装置还包括有:一连接环(2),该连接环(2)是一中空环体,在内壁上设有两组内螺纹段(21、22),藉两内螺纹段(21、22)分别跟一快速接头本体(11,11′)连接,在两端面上还设有容置0形密封圈(23)的凹槽:一阀装置,该阀装置由密封环(4)、通流阀(5、5′)、承接套(6)及弹簧(7)组成,设置在两快速接头本体(11,11′)及连接环(2)内部,其中:密封环(4)压置在设在快速接头本体下方的台阶孔内;通流阀(5、5′)是一个台阶状环体,在直径较小的环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流孔(51),并恰好挤入密封环(4)的内孔而呈密闭状态;承接套(6)亦为一中空环管,其中段具有一外伸凸缘(61),环管两端环口上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凸齿(62);弹簧(7)设置在承接套(6)内,其两端分别顶靠着通流阀(5、5′);在装置组合在一起时,连接环(2)两端分别通过一个0形密封圈(23)与快速接头本体(11,11′)实现密封连接并将承接套(6)的外伸凸缘(61)夹持在其间,弹簧(7)将两通流阀(5、5′)顶靠而通过密封环(4)阻堵通流孔(51)使装置呈密闭状态,在压力管(8)插入压迫通流阀(5、5′)、使之向承接套(6)抵靠时,通流孔(51)即离开密封环(4)而导通,使流体得以从在装置一端上的快速接头本体(11)进入,并从在装置另一端上的快速接头本体(11′)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何亦庆
申请(专利权)人:朱德祥何亦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