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8211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折射率传感器。所述光纤SPR传感器包括一具有平面壁和曲面侧壁的折射率引导型光子晶体光纤,所述折射率引导型光子晶体光纤留有左右相互对称的两个纤芯,横截面呈D形,在所述平面壁上具有传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D形光子晶体光纤表面,左右纤芯所对应的传感层分别为石墨烯包覆的金/银纳米柱。利用金/银纳米柱表面产生的等离子体共振对周围的介质环境十分敏感的特性,可以将金属表面临近物质的折射率的微小变化转换成可测量的吸收峰的位移,设计实现高灵敏度的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双芯结构的设计拓宽了该折射率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石墨烯包覆金/银纳米柱的设计既能明显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又能有效防止银纳米柱的腐蚀及氧化。该传感器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体积小,检测范围宽,抗腐蚀能力强,灵敏度高,是一种实用的折射率传感器。

Two core D-typ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SPR sensor based on graphene c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SPR传感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
技术介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是一种由P偏振光或横磁(transversemagnetic,TM)波引起,激发于金属与介质表面的电子集体振荡的光学现象。这种光学现象产生的电磁波被称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plasmonpolaritons,SPPs),并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倏逝波。SPR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全内反射(totalinternalreflection,TIR)倏逝波辐射金属表面时,表面等离子体波与金属表面耦合所产生。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对周围介质折射率(refractiveindex,RI)的变化极为敏感的特性,SPR已成为化学、生物医学以及环境监测领域一项很有前途的传感技术。基于TIR机制,利用棱镜、光纤和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crystalfiber,PCF)激发SPR的操作平台很多,1968年Kretschmann-Raether提出的棱镜结构存在传感器体积大的问题,1992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Jorgenson和Yee提出利用光纤作为载体实现基于Krestchmann棱镜结构的SPR效应,并于次年设计了光纤SPR传感器。虽然光纤代替棱镜具有小型化和遥感能力,但传统的光纤SPR传感器存在结构单一,灵敏度较低的缺点。基于PCF的SPR传感器沿传播方向排列有规则的气孔,由于其结构设计的灵活性,近年来PCF-SPR传感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2012年TianM,LuP,ChenL等设计了一种全固态D型PCF-SPR传感器,在折射率范围为1.33-1.38内,其波长灵敏度最高可达7300nm/RIU。2014年TanZ,LiX,ChenY等设计了一种液芯D型PCF-SPR传感器,在折射率范围为1.32-1.36内,其波长灵敏度最大为6430nm/RIU。2015年DFSantos等设计了一种微结构的D型PCF-SPR传感器,在折射率为1.36-1.39内,其最大波长灵敏度达到了10200nm/RIU。2019年HaiweiFua和MinZhang设计了一种石墨烯包覆银纳米柱的光纤传感器,石墨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银易腐蚀和氧化的问题,该传感器在折射率范围为1.33-1.39范围内,最高灵敏度达到了8860.93nm/RIU。基于前述工作,为解决传感器的金属膜易氧化,增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拓宽检测范围,提高检测精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石墨烯包覆金/银纳米柱的双芯D型PCF-SPR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结构在传统的D型PCF-SPR传感器上加以改进,在光子晶体光纤上预留了两个对称纤芯,并在这两个纤芯上表面分别涂覆有石墨烯包覆的金/银纳米柱,该设计不仅拓宽了检测的折射率范围,而且在一定检测范围内产生了明显的两个谐振峰,通过观察同时检测两个共振峰的移动实现对样品折射率的检测,以提高检测精度。该传感器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体积小,检测范围宽,抗腐蚀能力强,灵敏度高,是一种实用的折射率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石墨烯涂覆的双芯D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金/银纳米柱表面涂覆石墨烯层,既能明显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又能有效防止银纳米柱的腐蚀及氧化。双芯结构的设计使得该传感器具有双谐振峰特性,不仅提高了检测精确度,还拓宽了该折射率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石墨烯涂覆的双芯D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采用纤芯包层结构,材料为聚乙烯,纤芯为对称的双实芯,光纤经侧抛光处理,形成侧面为D型的结构,在侧抛表面有对应于光纤的左右纤芯的石墨烯包覆的金/银纳米柱。所述的聚乙烯材料的折射率为1.4378,光子晶体光纤的直径D=125μm,金/银纳米柱半径r=25nm,柱间距离d为50nm,石墨烯为单层,厚度d1为0.34nm。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机理:在所设计的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的侧抛表面装入待测样品,由于金/银纳米柱表面产生的等离子体共振对周围的介质环境十分敏感,当待测样品的折射率发生变化时,损耗吸收峰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将金/银纳米柱表面临近物质的折射率的微小变化转换成可测量的吸收峰的位移,从而达到传感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结构新颖,不需要内涂金属膜,容易实现。利用该模型所制成的光纤SPR传感器在折射率为1.32到1.41范围内能实现高灵敏度检测,最高检测灵敏度可达13100nm/RIU。在低折射率区间(n=1.32~1.36),该传感器具有明显的双谐振峰特性,可以利用该特性的传感结果进行相互弥补修正,进而减小误差,提高检测精确度。另外金/银纳米柱表面涂覆石墨烯层,既能明显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又能有效防止银纳米柱的腐蚀及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和传感器截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低折射率区间(n=1.32~1.36)损耗谱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高折射率区间(n=1.37~1.41)损耗谱曲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金/银纳米柱的柱间距变化时的损耗谱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层数变化时的损耗谱曲线图。图中标号为:1、光子晶体光纤,2、分析物传感区,3、石墨烯包覆的金/银纳米柱,4、空气孔,5、纤芯1,6、纤芯2,7、金纳米柱,8、石墨烯,9、银纳米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石墨烯涂覆的双芯D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如图1所示,采用纤芯包层结构,材料是折射率为1.4378的聚乙烯,对光子晶体光纤侧抛光形成D型光纤,左右预留两个实心纤芯,包层(1)中设有三层呈正六边形排列的圆形空气孔(4)。在D型侧抛面上有对称分布的是石墨烯包覆的金/银纳米柱(3),纳米柱半径r=25nm,柱间间距d=50nm,石墨烯为单层石墨烯,厚度d1=0.34nm。在该模型的分析物传感区(2)中装入待测样品,本实施例中待测样品的折射率范围为n=1.32~1.41。采用波长调制法,波长的变化范围为500nm~800nm,利用基于全矢量有限元法(FEM)的COMSOLMultiphysics计算软件对上述所设计的实验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在各向异性完美匹配层(PML)边界条件的配合下,求解模场的有效折射率,然后根据模场损耗公式计算出模场损耗,利用Origin软件绘出光纤的损耗谱。如图3所示,在低折射率区间(n=1.32~1.36)可以看出光纤损耗谱具有两组损耗吸收峰,损耗吸收峰所在的位置,就表示该波长下发生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我们在500nm~800nm这个波段范围内进行仿真,计算出该模型的灵敏度以及分辨率。可以看出随着待测样品折射率的增加,吸收峰发生红移,通过测量当折射率改变Δna时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如图1所示,包括光纤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传感器本体由光子晶体光纤(1)、分析物传感区(2)和石墨烯包覆的金/银纳米柱(3)组成;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的直径D=125um,侧抛面长度L=1mm,金/银纳米柱的半径r=25nm。/n本专利技术的光纤传感器的二维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光子晶体光纤侧抛前预留的两个纤芯(5)(6)、空气孔、金纳米柱(7)、石墨烯(8)和银纳米柱(9)。/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如图1所示,包括光纤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传感器本体由光子晶体光纤(1)、分析物传感区(2)和石墨烯包覆的金/银纳米柱(3)组成;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的直径D=125um,侧抛面长度L=1mm,金/银纳米柱的半径r=25nm。
本发明的光纤传感器的二维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光子晶体光纤侧抛前预留的两个纤芯(5)(6)、空气孔、金纳米柱(7)、石墨烯(8)和银纳米柱(9)。


2.根据权利1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光子晶体光纤(1)的材料为聚乙烯,折射率为1.4378。


3.根据权利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包覆的双芯D型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光子晶体光纤(1)的侧抛面为D型,两个纤芯(5)(6)相互对称。


4.根据权利1所述的基于石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功利张开富杨宏艳杨秀华杨寓婷李海鸥张法碧傅涛邓艳容孙堂友陈永和李琦刘兴鹏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