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大燕专利>正文

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95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其墙内纵向钢筋的上下两端分别从墙体的上下两端穿出,墙内横向钢筋的左右两端分别从墙体的左右两端穿出,钢桁架连接结构的前后两列节点横向钢筋分别与前后两排墙内纵向钢筋固定连接,钢板带箍套设在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多条纵向支撑钢筋布设在墙体的上端,左右相邻的墙内纵向钢筋之间通过侧面连接钢筋组固定连接,前后对应的墙内纵向钢筋之间通过内连接钢筋组固定连接,在墙体的下端部设有多个入料通道;墙内纵向钢筋的下端向内偏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简化施工流程和节约施工周期。

A prefabricated shear wall with space steel truss platform which can realize cast-in-place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
技术介绍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工地污染严重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满足我国对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因为具有高效的工业化生产、集约和快速的施工流程、以及绿色环保的施工过程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到各类建筑工程当中。现阶段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上下层剪力墙安装主要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完成下层剪力墙与楼板的浇筑,等待浇筑节点的混凝土达到初始强度后,再通过灌浆套筒连接上下层剪力墙的钢筋。上述工艺存在以下缺陷:上下剪力墙的浇筑需要分两次进行,增加了施工的工期;套筒与钢筋的安装与连接有严格的精度要求,增加了施工难度;无法检测套筒内钢筋与灌浆料的锚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其能简化施工流程和节约施工周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其包括墙体、至少两排预埋在墙体中的前后对应设置的墙内纵向钢筋、至少两列前后对应设置的墙内横向钢筋和若干墙内拉结钢筋,墙内纵向钢筋的上下两端分别从墙体的上下两端穿出,墙内横向钢筋的左右两端分别从墙体的左右两端穿出,其特征在于:在墙体的上端设有钢桁架连接结构,钢桁架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带箍、多组侧面连接钢筋组、多组内连接钢筋组、多条纵向支撑钢筋和前后两列对应设置的节点横向钢筋,前后两列节点横向钢筋分别与前后两排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固定连接,钢板带箍套设在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墙内纵向钢筋与钢板带箍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多条纵向支撑钢筋布设在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内,纵向支撑钢筋的下端预埋入墙体内,左右相邻的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之间通过侧面连接钢筋组固定连接,前后对应的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之间通过内连接钢筋组固定连接,在墙体的下端部设有多个入料通道;墙内纵向钢筋的下端向内偏移,使得在进行上、下层的预制剪力墙连接时,上层的预制剪力墙的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下端穿出的部分可对应插入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钢桁架连接结构内,此时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纵向支撑钢筋辅助支撑上层的预制剪力墙。进一步的,钢桁架连接结构还包括多块缀板,前后对应的墙内纵向钢筋的上端部通过缀板固定连接,缀板的上端面与墙内纵向钢筋的上端面平齐,纵向支撑钢筋的上端面与缀板的下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纵向支撑钢筋的数量与一排的墙内纵向钢筋的数量相同,纵向支撑钢筋分别对应设置在前后对应的墙内纵向钢筋之间,纵向支撑钢筋分别与对应的内连接钢筋组和缀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钢桁架连接结构还包括若干节点拉结钢筋,节点拉结钢筋连接前后两排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进一步的,侧面连接钢筋组包括两条第一斜支撑钢筋,两条第一斜支撑钢筋交叉固定连接形成第一交叉结构,第一交叉结构的四个端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支撑钢筋连接。进一步的,内连接钢筋组包括两条第二斜支撑钢筋,两条斜支撑钢筋交叉固定连接形成第二交叉结构,第二交叉结构的四个端分别与对应的纵向支撑钢筋连接。进一步的,钢桁架连接结构还包括多条横向支撑钢筋,横向支撑钢筋连接前后对应的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的中部。进一步的,前后对应的墙内纵向钢筋的上下两端和前后对应的墙内横向钢筋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端部支撑钢筋连接。进一步的,入料通道的入料口设置在墙体的侧面上,出料口设置在墙体的下端面。进一步的,钢板带箍包括端部钢板带箍和底部钢板带箍,端部钢板带箍和底部钢板带箍分别设置在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的上端部和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了钢桁架连接结构,在进行上、下层的预制剪力墙连接时,上层的预制剪力墙的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下端穿出的部分可对应插入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钢桁架连接结构内,通过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钢桁架连接结构可直接对上层的预制剪力墙进行支撑,可以在支撑好后一次性对上、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连接节点进行浇筑,与现有的采用钢筋套筒进行灌浆连接的结构相比,每层节点均可节省一个浇筑周期,显著减少了施工周期。2、本专利技术的钢桁架连接结构既具有竖向支撑的强度与稳定性,又具有一定抗侧移刚度,在进行上、下层的预制剪力墙连接时,即满足下层预制剪力墙的钢筋受力要求,同时又可作为施工安装时上层预制剪力墙的临时支撑,充分利用了墙内纵向钢筋。3、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可在工厂完成制作,用于现场安装,当完成水平后浇带或圈梁中的钢筋安装后,即可整体浇筑,与套筒连接相比,上层的预制剪力墙锚入水平后浇带或圈梁中的质量更加可靠,其施工质量等同现浇混凝土建筑。4、本专利技术的钢桁架连接结构中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便于水平后浇带或圈梁内墙内纵向钢筋的安装,保证了节点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的主视方向的透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的侧视方向的透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的仰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上层预制剪力墙和下层预制剪力墙在浇筑时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墙体;2-墙内纵向钢筋;2.1-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2.2-墙内纵向钢筋的从墙体的下端穿出的部分;2.3-倾斜段;3-墙内横向钢筋;4-侧面连接钢筋组;4.1-第一斜支撑钢筋;5-横向支撑钢筋;6-端部钢板带箍;7-内连接钢筋组;7.1-第二斜支撑钢筋;8-墙内拉结钢筋;9-纵向支撑钢筋;10-节点横向钢筋;11-缀板;12-入料通道;12.1-入料口;12.2-出料口;13-底部钢板带箍;14-端部支撑钢筋;15-节点拉结钢筋;101-上层预制剪力墙;102-下层预制剪力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当一栋层高为3米的剪力墙结构建筑物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时,预制剪力墙的构造可参照以下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钢筋牌号为HRB400,墙内横向钢筋的直径为10mm,墙内纵向钢筋的直径为10mm,横向支撑钢筋和斜支撑钢筋的直径均为8mm,墙体厚为250mm。如图1至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其包括墙体1、前后两排墙内纵向钢筋2、前后两列墙内横向钢筋3和若干墙内拉结钢筋8,墙内纵向钢筋2、墙内横向钢筋3和墙内拉结钢筋8预埋在墙体1中,前后两排墙内纵向钢筋2前后一一对应,每排包括十一条墙内纵向钢筋2,前后两列墙内横向钢筋3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其包括墙体、至少两排预埋在所述墙体中的前后对应设置的墙内纵向钢筋、至少两列前后对应设置的墙内横向钢筋和若干墙内拉结钢筋,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上下两端分别从所述墙体的上下两端穿出,所述墙内横向钢筋的左右两端分别从所述墙体的左右两端穿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的上端设有钢桁架连接结构,所述钢桁架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带箍、多组侧面连接钢筋组、多组内连接钢筋组、多条纵向支撑钢筋和前后两列对应设置的节点横向钢筋,前后两列所述节点横向钢筋分别与前后两排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钢板带箍套设在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所述墙内纵向钢筋与所述钢板带箍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多条所述纵向支撑钢筋布设在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纵向支撑钢筋的下端预埋入所述墙体内,左右相邻的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之间通过所述侧面连接钢筋组固定连接,前后对应的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之间通过所述内连接钢筋组固定连接,在所述墙体的下端部设有多个入料通道;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下端向内偏移,使得在进行上、下层的预制剪力墙连接时,上层的预制剪力墙的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下端穿出的部分可对应插入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所述钢桁架连接结构内,此时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所述纵向支撑钢筋辅助支撑上层的预制剪力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其包括墙体、至少两排预埋在所述墙体中的前后对应设置的墙内纵向钢筋、至少两列前后对应设置的墙内横向钢筋和若干墙内拉结钢筋,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上下两端分别从所述墙体的上下两端穿出,所述墙内横向钢筋的左右两端分别从所述墙体的左右两端穿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的上端设有钢桁架连接结构,所述钢桁架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带箍、多组侧面连接钢筋组、多组内连接钢筋组、多条纵向支撑钢筋和前后两列对应设置的节点横向钢筋,前后两列所述节点横向钢筋分别与前后两排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钢板带箍套设在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所述墙内纵向钢筋与所述钢板带箍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多条所述纵向支撑钢筋布设在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纵向支撑钢筋的下端预埋入所述墙体内,左右相邻的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之间通过所述侧面连接钢筋组固定连接,前后对应的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上端穿出的部分之间通过所述内连接钢筋组固定连接,在所述墙体的下端部设有多个入料通道;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下端向内偏移,使得在进行上、下层的预制剪力墙连接时,上层的预制剪力墙的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从所述墙体的下端穿出的部分可对应插入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所述钢桁架连接结构内,此时下层的预制剪力墙的所述纵向支撑钢筋辅助支撑上层的预制剪力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连接结构还包括多块缀板,前后对应的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上端部通过所述缀板固定连接,所述缀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墙内纵向钢筋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纵向支撑钢筋的上端面与所述缀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钢筋的数量与一排的墙内纵向钢筋的数量相同,所述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燕黄国理李俞谕谢智彬徐其功陈林苍久山毛娜陈焕林
申请(专利权)人:曹大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