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及夯土墙体技术

技术编号:228795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及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包括:构筑墙基;将保温层立于墙基顶部,并在保温层的两侧同时撒土夯筑;安装结构梁并进行夯筑和压顶。夯土墙体结构包括墙基、保温层、第一土墙结构、第二土墙结构和结构梁,保温层竖向立于墙基的顶面,保温层夹在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之间,结构梁固定于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保温层夹在夯土墙体的中央,墙体内外两面均为连续土墙,具有连续夯土肌理效果,无异物遮挡或打断的视觉效果。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ammed earth wall and rammed earth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及夯土墙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建
,特别是涉及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及夯土墙体。
技术介绍
夯土建筑具有可就地取材、施工简易、成本低廉、热工性能突出、可降解再生、加工过程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尤其夯土材料,具有当前常规节能材料无法比拟的生态性价比优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夯土在工艺、构造技术、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方面的固有缺陷,使其难以满足改善居住质量和房屋安全性的迫切需求,也是制约其现代夯土应用的核心因素。近二十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的生土别墅、医院、教堂等多元化现代建筑,以及在历年国际建筑大奖中频繁出现的生土建筑获奖案例,均是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鉴于现代其突出的生态效益和普遍的地域适应性,现代生土材料及其建造技术已成为实现绿色建筑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受到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目前国内提高夯土结构房屋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办法主要包括:在房屋四角及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木柱,对夯土自身材料进行改良或改性(土料中加石灰或水泥),墙体中设置水平竹条或其他植物纤维,降低房屋层数、高度,减小开间、进深尺寸,提高屋面结构的整体性及与夯土墙体的连接等。然而,在现代夯土外围护墙体节能保温方面,国内主要采用内保温及外保温形式,即保温层贴敷于墙体的外侧或者内侧,而对于内保温和外保温的形式无法同时保证墙体内外两面均为连续土墙,不具有连续夯土肌理效果,并且在墙体内侧面或外侧面会产生异物遮挡(即保温层)或打断的视觉效果。然而,对于夹芯保温夯土墙体技术仍属于空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及夯土墙体,解决现有技术中内保温和外保温形式的夯土外围护墙体无法同时保证墙体内外两面均为连续土墙,不具有连续夯土肌理效果,并且在墙体内侧面或外侧面会产生异物遮挡或打断的视觉效果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包括:S1、构筑墙基;S2、将保温层立于墙基顶部,并在保温层的两侧同时撒土夯筑,构造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S3、在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顶部安装结构梁并进行夯筑和压顶。其中,所述S1包括:采用浇筑混凝土、铺设砖或灌浆毛石以构筑墙基,并在墙基顶面铺设防水隔离层。其中,所述S2还包括:利用木方抵住保温层的两侧,以使得保温层处于竖直状态,对保温层的两侧进行撒土夯筑,保温层稳定后,撤掉木方。其中,所述S1还包括在墙基内竖向埋入方钢管。其中,所述S2还包括在方钢管的两侧且沿方钢管的排布方向平行设置水平拉结筋,并利用限位筋套住或勾住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水平拉结筋,并用扎丝绑扎。其中,所述S3包括:S31、当夯筑至方钢管圈梁底标高时,在夯土墙体顶部安装圈梁,在圈梁顶面固定剪力钉;S32、向方钢管和圈梁中灌注混凝土,继续夯土至圈梁顶标高;S33、在圈梁顶部两侧的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内预埋竖向钢筋头,并浇筑混凝土压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夯土墙体结构,包括:墙基、保温层、第一土墙结构、第二土墙结构和结构梁,所述保温层竖向立于所述墙基的顶面,所述保温层夹在所述第一土墙结构和所述第二土墙结构之间,所述结构梁固定于所述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的顶部。其中,还包括方钢管,所述方钢管竖立于所述墙基中,且所述结构梁夹设于相邻所述方钢管的上部,所述结构梁的顶面与所述方钢管的顶面平齐。其中,还包括水平拉结筋和限位筋,所述方钢管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并沿墙基的延伸方向呈间隔式排布,所述水平拉结筋沿所述方钢管排布方向分布于所述方钢管的两侧,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水平拉结筋垂直,并套住或勾住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所述水平拉结筋。其中,各个所述方钢管的两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水平拉结筋穿过所述限位孔。(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及夯土墙体,将保温层夹在夯土墙体的中央,墙体内外两面均为连续土墙,具有连续夯土肌理效果,无异物遮挡或打断的视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夯土墙体结构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夯土墙体结构的平面图;图4为图3中A-A截面剖视图;图5为图3中B-B截面剖视图;图6为方钢管的平面图;图7为图6中C-C截面剖视图;图8为图3中D-D截面剖视图;图9为图3中E-E截面剖视图;图10为图3中F-F截面剖视图。图中,1、墙基;2、保温层;3、第一土墙结构;4、第二土墙结构;5、圈梁;6、方钢管;7、水平拉结筋;8、限位筋;9、安装板;91、限位孔;10、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包括:S1、构筑墙基。具体地,采用浇筑混凝土、铺设砖或灌浆毛石等其他可承受土墙载荷的墙体材料以构筑墙基1,墙基1高度应根据当地降水量经计算确定,不宜小于400mm(毫米),不应小于250mm(毫米),墙基1顶面应平整连贯,并在墙基1顶面也即在墙基1与土墙之间铺设防水涂膜或防水卷材等防水隔离层。步骤S1还包括在墙基1内竖向埋入方钢管6,用做土墙支撑。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方钢管6采用内外侧镀锌的方钢管。在门窗洞口两边位置及夯土墙体转角柱必须设置方钢管6作为结构柱。沿墙体长度方向相邻方钢管6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3000mm(毫米),不应大于4500mm(毫米),方钢管6横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80mm(毫米)。方钢管6要伸入墙基1内部与基础梁或承受夯土墙荷载的梁可靠连接。方钢管1内灌混凝土10,优选C30细石混凝土,以加强支撑作用。S2、将保温层2立于墙基1顶部,并在保温层2的两侧同时撒土夯筑,构造第一土墙结构3和第二土墙结构4。具体地,利用木方抵住保温层2的两侧,以使得保温层2处于竖直状态,对保温层2的两侧进行撒土夯筑,保温层2稳定后,撤掉木方。在撒土夯筑过程中,可以保证第一土墙结构3和第二土墙结构4的厚度相等。步骤S2还包括在方钢管6的两侧且沿方钢管6的排布方向平行设置水平拉结筋7,并利用限位筋8套住或勾住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水平拉结筋7,并用扎丝绑扎。本实施例中的水平拉结筋7数量至少为两根,可以成对设置,并利用限位筋8的钩部将一对水平拉结筋7勾住,使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构筑墙基;/nS2、将保温层立于墙基顶部,并在保温层的两侧同时撒土夯筑,构造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nS3、在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顶部安装结构梁并进行夯筑和压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夯土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构筑墙基;
S2、将保温层立于墙基顶部,并在保温层的两侧同时撒土夯筑,构造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
S3、在第一土墙结构和第二土墙结构顶部安装结构梁并进行夯筑和压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采用浇筑混凝土、铺设砖或灌浆毛石以构筑墙基,并在墙基顶面铺设防水隔离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利用木方抵住保温层的两侧,以使得保温层处于竖直状态,对保温层的两侧进行撒土夯筑,保温层稳定后,撤掉木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还包括:在墙基内竖向埋入方钢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在方钢管的两侧且沿方钢管的排布方向平行设置水平拉结筋,并利用限位筋套住或勾住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水平拉结筋,并用扎丝绑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S31、当夯筑至方钢管圈梁底标高时,在夯土墙体顶部安装圈梁,在圈梁顶面固定剪力钉;
S32、向方钢管和圈梁中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钧周铁钢崔大鹏郝石盟蒋蔚梁增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