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93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包括主船体、桥架、定位系统、功能舱室和操控室;主船体由左、右两组主浮箱,龙门架和尾封箱拼接而成;龙门架一侧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首部连接,尾封箱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尾部连接;左、右两组主浮箱和桥架均为可分段拆装式结构,左侧主浮箱由主浮箱左尾段、主浮箱左中段和主浮箱左首段拼接而成,右侧主浮箱由主浮箱右尾段、主浮箱右中段和主浮箱右首段拼接而成,桥架由桥架尾段、桥架中段、桥架首段和绞刀前段拼接而成;主船体中间空间开槽,用于安装桥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不同挖深工况要求,进行灵活组装,实现超大挖深与浅挖深,提高了安装运输效率和船舶施工效率。

A combined cutter suction dredger with over 40 meters deep exca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
本专利技术属于疏浚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
技术介绍
内河疏浚中传统的绞吸挖泥船的疏浚深度都很浅,主要是一些河流、湿地、湖泊的清淤工作,挖深一般都在30米以内。近些年,由于疏浚市场广度的拓展,需疏浚的深度逐渐增加,在内河疏浚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大型水库清淤工程,为了水库扩容和环保疏浚的需要,疏浚深度需达到40米、50米,甚至更深。传统的绞吸挖泥船由于结构形式的限制,根本不能达到这种挖深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该挖泥船在达到超大挖深功能的情况下,又能根据工程需要,进行不同挖深的拼接组合。该绞吸挖泥船通过大开槽的船体结构设计增加了桥架长度,实现超长桥架的安装,并实现超大挖深的功能;通过组合拼装的形式实现不同挖深工况下,有不同的拼装形式,从而提高船舶的适用性。并且能够根据不同挖深要求,进行不同的拼装组合。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包括主船体、桥架、定位系统、功能舱室和操控室;所述主船体由左、右两组主浮箱,龙门架和尾封箱拼接而成;所述龙门架一侧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的首部连接,所述尾封箱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的尾部连接;左、右两组主浮箱和桥架均为可分段拆装式结构,左侧的主浮箱由主浮箱左尾段、主浮箱左中段和主浮箱左首段拼接而成,右侧的主浮箱由主浮箱右尾段、主浮箱右中段和主浮箱右首段拼接而成,所述桥架由桥架尾段、桥架中段、桥架首段和绞刀前段拼接而成;所述主船体中间的空间开槽,用于安装桥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定位系统设置在其中一组主浮箱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系统为三缆定位系统,所述三缆定位系统设置在主浮箱右尾段或主浮箱左尾段上。由于船舶挖深较大,船舶的钢桩不能使用,采用三缆定位系统进行船舶移船定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功能舱室设置在左、右两组主浮箱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功能舱室设置在主浮箱左尾段和主浮箱右尾段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操控室设置在横跨左、右两组主浮箱的主甲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操控室设置在横跨主浮箱左中段和主浮箱右中段的主甲板上,操控室下面设置有起锚绞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龙门架一侧的两端分别与主浮箱左首段、主浮箱右首段连接,龙门架前面设置有起吊A字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尾封箱的两端分别与主浮箱左尾段、主浮箱右尾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桥架尾段上设置有水下泵系统,所述绞刀前段上设置有绞刀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①本专利技术主浮箱设计成左右两组,功能舱室及定位系统全部设置在主浮箱上,主船体的中间空间全部用来安放桥架结构,在主浮箱长度一定的情况下,使得桥架的长度大大增加,从而加大了船舶的挖深;②本专利技术的主浮箱与桥架结构都采用多段拼接组合形式设计,可以减小单段长度,便于陆地运输;③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的组合拼装形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挖深工况要求,进行灵活组装,实现超大挖深与浅挖深,提高了安装运输的效率,又提高了船舶施工的效率。④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形式简单,功能齐全,组合形式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部部件组合的船舶总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超大挖深组合形式船舶组装部件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组装完成后的组装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超大挖深组合形式船舶总布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普通挖深组合形式船舶的组装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普通挖深组合形式船舶总布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浮箱左尾段;2、主浮箱左中段;3、主浮箱左首段;4、主浮箱右尾段;5、主浮箱右中段;6、主浮箱右首段;7、桥架尾段;8、桥架中段;9、桥架首段;10、绞刀前段;11、龙门架;12、尾封箱;13、操控室;14、三缆定位系统;15、钢桩台车系统;16、功能舱室;17、起锚绞车;18、起吊A字架;19、水下泵系统;20、绞刀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5所示,如果工程的挖深加大,船舶可以组装成超大挖深形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包括主船体、桥架、定位系统、功能舱室和操控室;主船体由左、右两组主浮箱,龙门架11和尾封箱12拼接而成;龙门架11一侧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的首部连接,尾封箱12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的尾部连接;拼装完成的主船体中间的空间开槽,用于安装桥架。本实施例中拼装完成的主船体长46m,型宽10.3m,型深2.9m,设计吃水1.7m。左、右两组主浮箱和桥架均为可分段拆装式结构,左侧的主浮箱由主浮箱左尾段1、主浮箱左中段2和主浮箱左首段3拼接而成,右侧的主浮箱由主浮箱右尾段4、主浮箱右中段5和主浮箱右首段6拼接而成,其中主浮箱左(右)尾段长17.5m,主浮箱左(右)中段长17.5m,主浮箱左(右)首段长12m。龙门架11一侧的两端分别与主浮箱左首段3、主浮箱右首段6连接,尾封箱12的两端分别与主浮箱左尾段1、主浮箱右尾段4连接。桥架由桥架尾段7、桥架中段8、桥架首段9和绞刀前段10拼接而成;其中桥架尾段长17.5m,桥架中段长17.5m,桥架首段长12m,桥架前端长12.8m,在桥架下放60°的情况下挖深为50m。定位系统设置在其中一组主浮箱上。功能舱室16设置在左、右两组主浮箱上。操控室13设置在横跨左、右两组主浮箱的主甲板上。这就为船中桥架结构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使得桥架长度能够达到最大,实现超大挖深的功能。具体的,定位系统为三缆定位系统14,本实施例的三缆定位系统14设置在主浮箱右尾段4上。由于船舶挖深较大,船舶的钢桩台车系统15在这种组合形式下不能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包括主船体、桥架、定位系统、功能舱室和操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由左、右两组主浮箱,龙门架和尾封箱拼接而成;所述龙门架一侧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的首部连接,所述尾封箱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的尾部连接;左、右两组主浮箱和桥架均为可分段拆装式结构,左侧的主浮箱由主浮箱左尾段、主浮箱左中段和主浮箱左首段拼接而成,右侧的主浮箱由主浮箱右尾段、主浮箱右中段和主浮箱右首段拼接而成,所述桥架由桥架尾段、桥架中段、桥架首段和绞刀前段拼接而成;所述主船体中间的空间开槽,用于安装桥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包括主船体、桥架、定位系统、功能舱室和操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由左、右两组主浮箱,龙门架和尾封箱拼接而成;所述龙门架一侧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的首部连接,所述尾封箱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主浮箱的尾部连接;左、右两组主浮箱和桥架均为可分段拆装式结构,左侧的主浮箱由主浮箱左尾段、主浮箱左中段和主浮箱左首段拼接而成,右侧的主浮箱由主浮箱右尾段、主浮箱右中段和主浮箱右首段拼接而成,所述桥架由桥架尾段、桥架中段、桥架首段和绞刀前段拼接而成;所述主船体中间的空间开槽,用于安装桥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设置在其中一组主浮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为三缆定位系统,所述三缆定位系统设置在主浮箱右尾段或主浮箱左尾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0米以上超大挖深的组合式绞吸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舱室设置在左、右两组主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九肖张润喜倪连松陈刘明苏召斌刘国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